OK语录网

蝈蝈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1-23

蝈蝈读后感。

读后感怎么写才能写得最好?在阅读作品后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丰富生活。我们在写读后感的时候,要密切联系实际,这是读后感的重要内容,“蝈蝈读后感”的内容均为OK语录网小编收集和整理的,衷心感谢您的支持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引发您的共鸣!

蝈蝈读后感(篇1)

不知不觉地,“绿色蝈蝈”闯进了我的世界……

“夜间狂热的狩猎者”“夜晚的艺术家”“歌手”……这些词语无不透露出蝈蝈的特性。当人们读起这篇文章时,他们了解了蝈蝈,他们喜爱蝈蝈。可又有多少人能够看见这篇文章背后法布尔的勤奋努力呢?

法布尔用他毕生精力研究昆虫,他喜爱昆虫,以至于一生都与它们相伴。法布尔穷尽一生写下了《昆虫记》,让无数读者认识昆虫、接触昆虫、喜爱昆虫,让无数人对昆虫事业感兴趣,给人类展现了一个全新的昆虫世界。

回到课文,法布尔之所以能够创作出这样一部巨著,实力不看他的探索精神的,这一点单从他描写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原因中就能体现。法布尔能够坚持他的梦想,为了他的梦想拼尽全力,所以他成功了。

为了梦想努力拼搏的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具有法布尔一般的精神与品质呢?

就拿那一次跑步测试来说吧。老师一声令下,我就如同离弦的箭般飞奔了出去——这都是由于争强好胜的心理。不一会儿,全体同学就纷纷冲上了他们长达一千米的旅程。

不知是缺乏锻炼,还是跑步时气息没有协调好,刚跑完四分之一的路程时,我便喘得上气不接下气了。后面几个穷追不舍的同学立即抓住了这个机会,一举超越了我。眼看着自己被其他人无情的丢下,我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拖着沉重的步伐艰难地跑至四分之三处,我顿感一空,眼前一黑,身体就顺势而倒了。

漆黑的世界里,我感觉好像躺在了一张温暖暖舒适的大床上又好像置身于赛马场中,几匹野马从我身边呼啸而过。不一会儿,又响起了一阵欢呼声,指不定又是什么比赛哪一个队赢了。

紧接着,欢呼声越来越响,我猛的一惊,竟发现自己还在跑道上。原来之前已经有同学冲线了,后来居上的同学越来越多,我一咬牙,又重返了比赛。

这时,有一名同学紧跟了上来,无论如何,我不能让他超过我。我不再多想什么,双脚有力的蹬着地面,胜利就在眼前了,我拼尽全身气力,一个箭步冲过了终点线。

这一次,欢呼声属于我。在一片掌声中,我铭记下:梦想需要坚持。

蝈蝈读后感(篇2)

这篇故事主要讲的是:一只不爱劳动的蝈蝈,在炎热的夏季看见勤奋的蚂蚁在田野间寻找冬天的粮食,便嘲笑蚂蚁是徒劳,到了冬天,鹅毛大雪纷纷降下,田间里已经没有任何食物,蝈蝈已经好几天没有吃东西了,他想到蚂蚁家去要点食物,但蚂蚁冷淡地说:不爱劳动的人,是永远得不到食物的。蝈蝈只好继续乞讨。

我也有一次这样的小故事,虽然故事很短,但寓意浓厚。

一个星期六,爸爸妈妈不在家,我看见家里有点脏,便想把家里打扫一下的欲望。心动不如行动,我先用扫把把家里扫了一遍,再用拖把把家里拖一遍,随后,再细心地用抹布将桌子擦干净,虽然有点累,但为了家里的卫生不被污染,辛苦一点是值得的。

下午,爸爸妈妈回来了,看见屋里的卫生是多么的干净,便问起我,我很自豪的回答:是我干的,怎么样,家里干净吧!“爸爸妈妈夸了我,便请我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是啊,这个故事说明:贪图安逸,不劳而获是可耻的。唯有劳动是最光荣的,也是获取知识和粮食的最好方法。让我们一起光荣劳动吧!

蝈蝈读后感(篇3)

暑假里我读了《月光下的蝈蝈》这本书,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我非常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主要由七十一首美丽的诗歌组成,它们歌颂了大自然的变化莫测,四季的美好以及动物的活泼灵巧,还充满了作者对故乡和童年时光的无限向往,深深温润着我的心灵。

读了这本书,我还领会到诗歌的美丽与大自然的神奇。文中的诗词优美有趣,字里行间充满了温馨可爱,它像一个引路人把我带到了作者的故乡,重温了童年时温馨地美好时光。那里有暖暖的春天,油菜花,小路,栅栏里,一朵朵牵牛花。初夏的傍晚,稻田里孩子放风筝的身影,凉风习习,纳凉的人们扇子轻轻的摇着,欢快的交谈着,孩子们则忙着在星空下抓萤火虫。金色的秋天,一片收获的景色,山楂挂满了枝头,辽阔的原野上谷穗在窃窃私语。银装素裹的.冬天,雪花飘飘洒洒落下,孩子们欢快的喊着,笑着……弥漫在故乡的空间里,也深深萦绕在我的记忆里。

我在看这本书时感觉像在翻看一册连环画,美丽的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循环播放。忽然之间,我仿佛变成了那只月光下的蝈蝈,偷喝了李白独酌时洒落的酒,花影丛中笑而不语,摇晃在童年的小路上,一个劲地喊着:多_多_多……

蝈蝈读后感(篇4)

作为一名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读者,我读完了《蝈蝈比肚子》这本书后,被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情感所打动。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下我的读后感。

首先,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视角。通过蝈蝈这个小小的生物的视角,作者将整个大自然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蝈蝈在其所有感官的刻画下,似乎成了一位真正的旅行家,探索着世界的各个角落。这种视角非常特别,因为它不是基于人类的视角,而是从一个非常小的生物的角度来看待世界。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世界是多么的宏伟而美好,从而引导我们与自然更为亲近。

其次,深刻的情感也是这本书吸引人的地方之一。蝈蝈被抛弃后,无依无靠地生活在大自然中。它和其他生物战斗、合作、相互依存。对于自然环境的变化、食物的不足、养育下一代等问题,蝈蝈都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这样的情感展现了所有生命都具有情感,不管是大小、强弱,有情感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的。

最后,我认为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启示,让我们不断感悟其中的道理。我们应该关注小事,善待大自然,珍惜我们的生命。蝈蝈的生命虽然很短暂,但它依然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或许我们的生命长度与蝈蝈相比要长得多,但我们所应承担的责任与其相同。我们应该好好地利用我们拥有的时间,热爱世界,热爱生命,热爱自己的家。

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启示和思考,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可贵和大自然的美好。阅读这本书的过程让我感到非常愉快和充实,也让我意识到了我们每个人在世界中的价值。我相信,这本书也会为更多的人带来更多的感动。

蝈蝈读后感(篇5)

绿色蝈蝈的读后感范文

写声音,即写绿色蝈蝈“窃窃私语”、“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称之为“歌声、乐段”是文采飞扬,是悦人听觉。写颜色,即写蝈蝈的“绿色”,而不写蝈蝈的“灰色、褐色”,这“绿色”是实写又是选写,写得阅人眼目,让人乐见。写口味,即写蝈蝈的喜欢甜食。吃蝉则吃蝉的甜肚子,吃植物则吃“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等,写得独特,是悦人味觉。写动态,即写蝈蝈唱歌、拉琴,“猛地一跳”将蝉从树上攻下来,“有时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用“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等,是文笔老练,写得富有生趣,悦人想象,让人喜欢。写个性,即写绿色蝈蝈的机警、勇敢、悠闲、暴烈等。其中,机警如捕到蝉而蝉不知,勇敢如“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悠闲如唱歌、拉琴,暴烈如蝉吃已逝同类。从一篇短文中读出了小小昆虫的个性,是文采斐然,是让人适意。应该可以这样说《绿色蝈蝈》一文较有文采,故而耐读。

从文学性角度来看。倘与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等美文作比较,我们总觉得法布尔《绿色蝈蝈》还是不如它们写得美。要说法布尔文采在课文中表现得并不比以上几篇文章逊色,然而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法布尔是科学家,他理智、冷静,文章撰写就平均用力、平铺直叙、详略不当,是其症结所在。而鲁文等饱含激情、张弛有度,始终能引着读者往下边走边读。也即纯粹从文采角度作比较,法布尔的文章并不能与鲁文等相比肩。

再从科学角度来看。法文的科学性只介绍了捕食情况,还不如纯粹从多侧面介绍绿色蝈蝈的捕食习性、身体结构、本领用途等的说明性文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文本中不难解读得出来。那么读了法布尔该文,我们觉得它又确实不错,该又是什么原因呢?文采比不过纯文学家,科学性比不过一般的杰出科学家,而法布尔成功之处正在于将文采与科学融于一身,铸成一文。这是笔者的最深切感受。

联系现实生活来看。篮球场上,最精彩的自然是获得三分的空心球,这真得要凭实力,也不排除运气成分;而获胜球队主要靠那些众多的擦边球。再如一个教师执教过数学,后来改教语文又当上了班主任,在抓各科平衡工作上比只会教一门数学功课的教师更出色。反之亦然。港、澳等地区的语、数教师必得兼教历史或地理等,固然是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需要,但让教师知道文理学习各有特点也是一层因素。对我们学生而言,任何形式的文理偏科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方面来说都是欠妥当的,除非文或理某一方面特别优秀需要加强,否则文理并重对全人发展似乎更适合。

在文学上比不过人家,在科学上比不过人家;而在两者结合部结合出成绩或者说杰出成就,是法布尔《绿色蝈蝈》一文给我们的启示。这也是创新的真谛所在——世界上本没有无基础的创新,所谓创新只不过是将几个旧有事物的重新整合联系,从而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法布尔《绿色蝈蝈》文章中“文采与科学”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如何打好人生擦边球并发挥出其最大价值启发很大。说近一点是运用这种方式、举措去搞好学习,最应肯定。

蝈蝈读后感(篇6)

《绿色蝈蝈》一篇生动的文章就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蝈蝈。

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他,向我们讲述了那些会唱歌的蝈蝈的故事。

文章的设计十分巧妙,耐人寻味。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一句引出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绿色蝈蝈,就在介绍蝈蝈狩猎的同时,通过一声哀鸣让主人公登上舞台。

狂热的狩猎者、艺术家、歌手都是作者给蝈蝈起的小名,那么富有拟人化,让人们更方便了解这一昆虫的特点。文章中,还把蝈蝈勇敢挑战庞然大物与鹰捕食云雀作比较,从中能过看看它敢于挑战的性格。

隐隐约约的窸窣作响、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把蝈蝈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一幅蝈蝈歌唱的景观在我们面前展开。在描它声音的时候,与蝉的歌喉相对比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从淡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蝈蝈的无比喜爱。

蝈蝈读后感(篇7)

暑假到了,妈妈帮我买了一本安武林写的《月光下的蝈蝈》。开始看的时候总觉得不好看,因为内容都是诗歌。可后来细细的体会了一下,觉得也蛮好看的。

这本书收录了《月光下的蝈蝈》、《一只鞋子生气了》、《毛茸茸的小宝贝》、《我有多大,我有多小》等七十一首美丽的诗歌,它们歌颂了四季的美好、动物的灵巧、大自然的变幻莫测,以及作者对于故乡和童年无限向往的情怀。它们灵动有趣,又充满温馨,像一股温暖的细流,温润着我们的心灵。

作者在书上也写到了诗歌是最娇美的花朵,是最美丽的梦幻。我觉得她写得很对,因为花朵是要有人浇水、施肥才能开花的,而每一篇诗歌也是需要作者的悉心“栽培”,才能“开花"的。而且只有在诗歌里,你的幻想才是想像中那么美。

同学们,你们时不时也会有幻想和想象吧?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有的。那么我们不妨把它写下来,作为我们前进的目标。当然,有些同学不太会把它写下来,那也没关系,你(你们)可以多读一点书向作者学习,相信你(你们)一定可以的!

蝈蝈读后感(篇8)

《月光下的蝈蝈》是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安武林的作品。这本书一听到书名,便让人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轮玉盘似的月亮,散发出暖和的光芒,布满了大地。仔细一看,呵!那翠绿的草丛里还有着一只蝈蝈,在那迷人的月光中陶醉地演奏着吉他呢。往旁边一瞧,只见那棵枝枯叶败的树上还有一只在聆听音乐的小鸟呢!想到这幅优美的情景,便会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翻开书本细细品尝哩!

这本书中布满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似乎并不只用了拟人的手法,而是将自身写作的那种对作品的喜爱融入到了诗歌中。所以诗歌中的植物、动物包括所有的一切都似乎本身就是鲜活的,都是会说话的,会诉说情感的。

有些诗歌虽让十岁的我有些读不懂,可细细思量却也能品出一些特别的情感。有些虽不对仗,读起来却也别有一番美感。

读着这本书的时候,便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要读出心中的情感,似乎也能让我读出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以及诗歌中所有的美感。读完书说后,也会让人觉得回味无穷,不由自主地想要多读几遍、几十遍。

其中,我最喜欢的一首诗歌便是《蜗牛》了。这首诗美就美在它和其它的诗歌不同,读起来竟让本不该有“愁滋味”的我有了几分伤感。

安武林写的诗歌,有些是欢喜的,有些是伤感的,有些是天真的,不管是哪一种情感,都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和热爱,也传递了读者对自己家乡和童年的眷恋和不舍。也许,这就是大家喜欢这本书的原因。

蝈蝈读后感(篇9)

《蝈蝈的日记》是一本精美绘本,故事发生在一个小蝈蝈的世界里。它记录了小蝈蝈在一年的时间里的生活和成长,处处显示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小生命的赞美之情。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被小蝈蝈的坚韧和勇敢所震撼,同时也对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故事以小蝈蝈孵化出生为开头,它出现在一个草丛中,周围充满了生机和忙碌的昆虫世界。小蝈蝈非常好奇,不断探索着自己身边的一切。它学会了唱歌、跳舞、捕食和躲避天敌的本领。小蝈蝈经历了各种生活的起伏和挑战,但它从不退缩,勇敢地面对每一个困难。无论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小蝈蝈总是鼓起勇气,坚持不懈地前进。

通过小蝈蝈的日记,我们可以看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小蝈蝈在草地上奔跑、在花海中飞舞、在雨后的浅水中嬉戏,小蝈蝈以诗意的文字和精美的插图描述了大自然的魅力。作者将自然界的种种细节都展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体会到大自然的恢弘和多样性。同时,这也是一本关于生命的书,小蝈蝈孕育、成长、蜕变的过程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奇迹。

在读完《蝈蝈的日记》后,我深感小蝈蝈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坚韧的形象。尽管它是一个微小的昆虫,在大自然面前如同一粒尘埃,但它却有着无限的力量和韧性。无论是面对夏季的高温、秋季的凋零、还是冬季的严寒,小蝈蝈都毫不退缩,坚持生活和前进。这给了我很大的勇气和启示,不管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和挑战,只要勇敢面对,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取得成功。我从小蝈蝈身上学到了坚持和勇敢,这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对我而言将是一生受用的财富。

此外,《蝈蝈的日记》还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书中的草地、花朵、雨滴,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美丽。阅读这本书时,我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温暖和美好。我看到了雨后的彩虹,听到了草地上蝉鸣的声音,这些都让我更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太过于忙碌,忽略了我们身边的美景和美妙。而《蝈蝈的日记》正是提醒我们要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之心,用心去发现和欣赏身边的自然之美。

总之,《蝈蝈的日记》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绘本。从小蝈蝈的勇敢和坚持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伟大和奇迹;通过小蝈蝈对大自然的描绘,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这本书不仅适合儿童阅读,也适合成年人放松心情,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读完《蝈蝈的日记》,我对生命和大自然都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认识,同时也更加激发了我热爱生活和热爱大自然的心情。我希望更多的人可以读到这本书,与小蝈蝈一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蝈蝈读后感(篇10)

在夏季,你注意过那些深藏草丛中的歌唱家们吗?他们的声音那样细小,《绿色蝈蝈》一篇生动的文章就向我们详细介绍了蝈蝈。

法国着名昆虫学家:法布尔,他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他,向我们讲述了那些会唱歌的蝈蝈的故事。

文章的设计十分巧妙,耐人寻味。“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一句引出了这篇文章的主人公——绿色蝈蝈,就在介绍蝈蝈狩猎的同时,通过一声哀鸣让主人公登上舞台。

“狂热的狩猎者”、“艺术家”、“歌手”都是作者给蝈蝈起的小名,那么富有拟人化,让人们更方便了解这一昆虫的特点。文章中,还把蝈蝈勇敢挑战庞然大物与鹰捕食云雀作比较,从中能过看看它敢于挑战的性格。

“隐隐约约的窸窣(xisu都为第一声调)作响”、“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把蝈蝈的特点展现在读者眼前,一幅蝈蝈歌唱的景观在我们面前展开。在描它声音的时候,与蝉的歌喉相对比——“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从淡淡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对蝈蝈的无比喜爱。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的是蝈蝈的食性,用了大量的笔墨,是作者亲自喂养蝈蝈所总结出来的信息,中间还掺杂了一些细致的外部特征的描写。“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看了这一句,你会对作者称赞不已。于是,我不由自主地说道:多么细致的观察,多么形象的比喻,多么巧妙的刻画!

文章里没有一句话直接说明作者喜爱蝈蝈,但我们却能从字里行间中体会到作者深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那些会唱歌的蝈蝈,明年夏天,我等着听你们唱歌。

蝈蝈读后感(篇11)

《绿色蝈蝈》作者法布尔首先是个执着于追求科学、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大科学家。以卖房子去买荒园并在荒园中观察各色昆虫来度过残年,不正说明了上面的情形了吗?然而如果作者在《绿色蝈蝈》文中将绿色蝈蝈描述成阴险的、凶残的、灰暗的小昆虫,那么可读性势必大打折扣。换一句话说,就是法布尔很有文采地从声音、颜色、口味、动态、个性等方面来对绿色蝈蝈进行描写,是让我们喜爱阅读该文的主要原因。

写声音,即写绿色蝈蝈“窃窃私语”、“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称之为“歌声、乐段”是文采飞扬,是悦人听觉。写颜色,即写蝈蝈的“绿色”,而不写蝈蝈的“灰色、褐色”,这“绿色”是实写又是选写,写得阅人眼目,让人乐见。写口味,即写蝈蝈的喜欢甜食。吃蝉则吃蝉的甜肚子,吃植物则吃“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等,写得独特,是悦人味觉。写动态,即写蝈蝈唱歌、拉琴,“猛地一跳”将蝉从树上攻下来,“有时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用“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等,是文笔老练,写得富有生趣,悦人想象,让人喜欢。写个性,即写绿色蝈蝈的机警、勇敢、悠闲、暴烈等。其中,机警如捕到蝉而蝉不知,勇敢如“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悠闲如唱歌、拉琴,暴烈如蝉吃已逝同类。从一篇短文中读出了小小昆虫的个性,是文采斐然,是让人适意。应该可以这样说《绿色蝈蝈》一文较有文采,故而耐读。

从文学性角度来看。倘与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朱自清《春》、老舍《济南的冬天》等美文作比较,我们总觉得法布尔《绿色蝈蝈》还是不如它们写得美。要说法布尔文采在课文中表现得并不比以上几篇文章逊色,然而问题主要出在哪里呢?进一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法布尔是科学家,他理智、冷静,文章撰写就平均用力、平铺直叙、详略不当,是其症结所在。而鲁文等饱含激情、张弛有度,始终能引着读者往下边走边读。也即纯粹从文采角度作比较,法布尔的文章并不能与鲁文等相比肩。

再从科学角度来看。法文的科学性只介绍了捕食情况,还不如纯粹从多侧面介绍绿色蝈蝈的捕食习性、身体结构、本领用途等的说明性文章。这也是不争的事实。从文本中不难解读得出来。那么读了法布尔该文,我们觉得它又确实不错,该又是什么原因呢?文采比不过纯文学家,科学性比不过一般的杰出科学家,而法布尔成功之处正在于将文采与科学融于一身,铸成一文。这是笔者的最深切感受。

联系现实生活来看。篮球场上,最精彩的自然是获得三分的空心球,这真得要凭实力,也不排除运气成分;而获胜球队主要靠那些众多的擦边球。再如一个教师执教过数学,后来改教语文又当上了班主任,在抓各科平衡工作上比只会教一门数学功课的教师更出色。反之亦然。港、澳等地区的语、数教师必得兼教历史或地理等,固然是教育对教师综合素养的需要,但让教师知道文理学习各有特点也是一层因素。对我们学生而言,任何形式的文理偏科从提高人的综合素养方面来说都是欠妥当的,除非文或理某一方面特别优秀需要加强,否则文理并重对全人发展似乎更适合。

在文学上比不过人家,在科学上比不过人家;而在两者结合部结合出成绩或者说杰出成就,是法布尔《绿色蝈蝈》一文给我们的启示。这也是创新的真谛所在——世界上本没有无基础的创新,所谓创新只不过是将几个旧有事物的重新整合联系,从而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法布尔《绿色蝈蝈》文章中“文采与科学”的完美结合,给我们如何打好人生擦边球并发挥出其最大价值启发很大。说近一点是运用这种方式、举措去搞好学习,最应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