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说明作文灯的世界模板

发表时间:2024-01-11

写作是衡量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方面之一,它也是情感表达的理想形式。你对写好作文的技巧有所了解吗?以下是我们为您推荐的“说明作文灯的世界”,希望本文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为您提供帮助!

说明作文灯的世界【篇1】

试题内容: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0分)

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都没想到要把扇子折叠、缩小,只有日本人想到了。这源于日本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和由此产生的缩小意识。那么,日本人是怎样发明折扇的呢?对此,学者们提出了各种假说。有的认为,这是受到一种用棕榈叶做的团扇的启发。这种棕榈叶可以横握着扇风,受此启发把一些薄板用线穿起来,使之可以自由折合,从而发明出一种叫桧扇的板扇。有的认为,发明折扇是受“笏”的启发,最早的扇子是一种形状似笏、为桧板的桧扇。也有的认为,这一启发来自一种叫“拍”的古乐器,这种乐器是把许多板子开孔后再穿起来做成的。

上述假说哪种是准确的,至今没有人去切实探究过。事实上也是,这些假说跟万有引力法则的发现是受了苹果下落的启发、蒸汽机的发明是因为看到沸腾的水把药锅盖顶开等说法一样,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小事,在牛顿和瓦特之前肯定已经有许多人看到过,但都没有与万有引力的发现和蒸汽机的发明联系起来。因此,牛顿和瓦特所具有的对物理学的关注和洞察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们从苹果和药锅盖联想到的发现和发明,取决于他们的物理学意识,而这甚至比发现和发明本身更重要。

同样,无论是棕榈叶还是“笏”抑或“拍”,重要的都不是外形,而是意在缩小扇子的日本人的意识,这才是孕育扇子的母体。可以说,棕榈叶、笏、拍这些东西仅仅是使扇子诞生的父体。而我们关心的不是寻找父亲,而是打探孕育扇子并使它成长的母体。扇子是日本文化的一个原型表现,也是看问题的一个新视角。

直截了当地说,折扇是团扇的缩小物,也就是把团扇改变成木棒的形状,以便人能够攥握。如果把折扇展开成一个平面,其作用实际与团扇没有什么区别。正如惠庆法师的和歌所唱“袖子里面隐藏的扇子是未满的月亮”,折扇是能藏在袖筒里的团扇。如果团扇是满月,那么折扇是半圆的月亮。

重次的俳句更加鲜明地表达了这一心情:“修罗扇可把日月攥在手里。”惠庆的“袖中藏月”到重次这里就成了“手中握月”。 当然,这里的日月是画在扇子上的,而重次向我们展示的是把广袤的世界、抽象而遥远的宇宙一下子拉到自己身边,缩小至能攥在手里。用折扇缩小世界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客观表现,而是出于具体、简单地握在手里的主观意识。这样,团扇的世界就能以自己喜爱的形式简单处理。因此,在缩小扇形的意识中同时包含三种因素: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

(节选自李御宁《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7.下列关于日本人的“缩小意识”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源于其特有的岛国文化心理,渗透于折扇的发明中。

B.日本人的“缩小意识”比牛顿、瓦特具有的物理学意识更具根本性和内在性。

C.日本人的“缩小意识”使人们从棕榈叶、笏、拍中获取折扇灵感成为可能。

D.日本人的“缩小意识”可以将广袤遥远的世界缩小拉近为可攥在手里的物件。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作者认为,关于发明折扇的三种假说至今没有确证,因而没有实质性意义。

B.文中强调物理学意识之重要,意在类比说明缩小意识之于发明折扇之重要。

C.惠庆“袖中藏月”和重次“手中握月”是通过化大为小的主观意识实现的。

D.本文透过“折扇”这一物象观察、探讨日本文化,揭示日本人的缩小意识。

9.请根据文意,简要说明“折扇”在认识论、美学和实用性上的内涵。(4分)

试题答案:

7.【答案B】解析:原文只是以此类彼,并没有如B项那样对“缩小意识”和“物理学意识”进行直接比较,比较出一个高低来。

8.【答案A]解析:A项相关的原文只说“没有确证”,“没有什么重要意义”,这跟“没有实质性意义”不是一回事,彼此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9.①认识论:指认识世界、表现世界、掌握世界的世界观以及化大为小、化远为近、化抽象为具体的思维方式。一点一分,意近即可。(2分) ②美学:以小为美。以自己审美的爱好,把扇子处理成半个月亮(折扇)或一轮满月(团扇)的样子。意近即可。(1分)

③实用性:便于攥握,又不影响使用。意近即可。(1分)

说明作文灯的世界【篇2】

语文老师(许老师)给我们班的每个同学借了一本书,她和班主任让我们在假期里面多读书,多写博文,争当“书香班级”,我也在努力着,为我们班争光。

许老师发给我的这本书是《植物探索》,看了后我认识了花中之王,它就是臭臭的大王花。下面请欣赏我的介绍:

大王花的发现

拉夫尔兹爵士和他的旅伴、著名博物馆学家阿尔诺利基发现了大花草,这个大花草是它们家族12成员中最大的一个。阿尔诺利基用自己的名字给大花草命了名,因此,后人就把它称作“阿尔诺利基大花草”。

阿尔诺利基大花草长得一点也不像荷花,五瓣肥厚多肉、暗红色的花瓣,布满鼓鼓囊囊的白斑。花瓣中央有一个“圆盘”,长着许多小刺,保护着神圣不可侵犯的花蕊。阿尔诺利基大花草的每一部分都出奇地大,花瓣大,“圆盘”大,花蕊也大。每片花瓣长30—40厘米,特别厚;中央的“圆盘”其实是个直径33厘米,高30厘米的蜜槽,里面可容纳5000—6000克水。阿尔诺利基大花草直径为70—90厘米,最大达106.7厘米。这么大的花,真的是花中之王啊!

可是难以领人置信,大花草长得如此巨大,竟没有根、叶、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的养料是从哪里来的呢?的确值得我们思考。原来,大花草是异养植物,它需要的养分全来源于别的植物,它把它的一种类似蘑菌丝体的纤维深深扎入葡萄科植物白粉藤的木质部,贪婪地吸取白粉藤的大量养料,维持庞大的是躯体生长。原来它是个寄生虫啊!我最讨厌寄生虫了!

大花草的种子极小极轻,甚至比罂粟籽还要小。这么小的种子是如何“挤”进白粉藤坚硬的茎干里面去呢?这个问题现在还是一个谜。起初,它散发出一种淡淡的香味,三天后,气味变得如尸臭一般难闻,这气味和肉色的花瓣招来大批苍蝇。大花草的花上有雌蕊和雄蕊,花朵开放几个星期后就腐烂了。7个月以后,子房就形成包含上千粒种子的果实。轻而小的种子怎样“挤”进坚硬的茎干里面,这个谜什么时候能解开啊?希望有一天人们能解开这个谜团。

大花草家族中,有两种大花草已绝迹40多年了,剩下的几种由于它们生活的热带雨林受到过度砍伐,也处于灭绝的边缘。阿尔诺利基大花草分布范围很小,仅见于苏门答腊和波罗洲。后来科学家们经过试栽大花草,取得了成功。科学家们急切地盼望它们尽快成活,不仅是为了欣赏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王,还为了想利用它神奇的药效,因为大花草具有补肾壮阳的功能。科学家认为,少数人努力是无济于事的,如果不彻底改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花王在地球上消失是不可避免的。

以前我只知道大王花很臭,现在我对大王花的了解更多了,它不仅很臭,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花,还是个寄生虫。

大王花已快绝迹了,臭臭的它令科学家们很关注。因为它不仅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花王,还能利用它的功能为人类做出贡献呢!

我希望人类不要在热带雨林中砍伐了,这样不仅树木会减少,大王花也会慢慢儿地绝迹的。人们如果保护好了生态环境,地球妈妈就会更美丽的。

说明作文灯的世界【篇3】

2014年的暑假是各位球迷的暑假,因为在这个暑假里,在巴西举行了世界杯足球赛。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世界杯吧!

世界杯足球赛每4年举行一次,它是世界最高荣誉、最高水平、含金量最高的足球比赛。现在,世界级最著名的足球明星有:梅西、C罗、罗本……。梅西来自阿根廷,C罗来自葡萄牙,罗本来自荷兰。

这一次,世界杯足球赛总共有32支球队参加。通过第一轮比赛,淘汰16支球队,得出“16强”;然后进行1/8决赛,得出“8强”;再通过1/4决赛,得出前“4强”;最后进入半决赛,得出前二名。冠亚军赛在阿根廷和德国两个队之间进行,在加时赛中,阿根廷以1:0负于德国队,德国队获得了冠军,阿根廷队获得了亚军。而我是梅西的忠实粉丝,所以我当时就痛哭了起来。

还有一场比赛,让我记忆犹新,让我痛彻心痱。五连冠的巴西队居然以1:7输给了德国队。而且还是世界杯史上绝无仅有的事,18分钟内,巴西队的球门内,竟然被射进5个球。

2014年的暑假是快乐的暑假,观看足球赛让我明白了足球精神:团结、合作、拼搏。

说明作文灯的世界【篇4】

2001年7月13日,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的理念。得到了全国超过90%人民的支持。在众多参选城市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届年会中,北京由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宣布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者。举国欢腾,电视机前,天安门前,大街上,哪里没有我们在欢呼雀跃?哪里没有我们在引吭高歌?哪里没有我们在举杯相庆?全国人民都在共同庆祝这大好时刻。那场面相当宏大啊.锣鼓喧天,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鞭炮齐鸣。中国刹时间成了欢乐的海洋!

说到北京奥运会,就不能不提那充满中国特色的福娃们。

福娃是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亲密小伙伴,他们的造型分别融入了鱼、大熊猫、藏羚羊、燕子以及奥林匹克圣火的形象。其色彩与灵感来源于奥林匹克五环、来源于中国辽阔的山川大地、江河湖海和人们喜爱的传统动物形象。福娃向世界各地的孩子们传递友谊、和平、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每个福娃都有一个琅琅上口的名字: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和妮妮,当把五个福娃的名字连在一起,你会读出北京对世界的盛情邀请北京欢迎您。

说明作文灯的世界【篇5】

科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从同一栖息地捕来的青蛙分为三组:第一组继续留在自然环境中生活;第二组放于实验室中,定期放人死苍蝇、蚊子等食物;第三组仍放于实验室中,不同的是食物挂于摆线上,定期摆动。实验结果十分有趣:第一组青蛙生长正常;第二组青蛙几乎全部饿死;第三组青蛙对食物十拿九稳,手到擒来。于是有了青蛙见动不见静一动必被擒的实验结论。

青蛙作为两栖动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留下了见动不见静的遗憾。这是它的局限性。有人说见动不见静没什么不好的,世上万物都是运动的,能够见动就没有什么局限性了。我不同意这一观点。青蛙的这一怪癖恰恰是在运动的世界中的局限,是青蛙不知变通的表现。的确,事物在运动着,而青蛙却又拘泥于相对自己运动的事物,对于相对自己静止之物视而不见。青蛙若能改变一下位置,换一个角度去看事物,那仿佛不动的食物不就动了吗?事物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必须变通,变通才能有竞争力。面对干变万化的世界,有人磋叹而不知所措,殊不知只要适当地转换角度,用新思维去看,去想,去做,一个新世界也就在眼前了。那陈腐保守的思想,终会被历史所抛弃,就像青蛙眼跟前看着食物却活活饿死一般。

青蛙的眼睛有局限,但这并不等于说它没有优点。蛙眼对静物之愚笨,更鲜明地突出了它对动物的辨析力和敏感度。即使青蛙处在那样陌生的环境中,也能从容不迫地擒住猎物。这是自然的选择,使蛙这一物种在世界上能因此而生存。因此,不能过多地叹息蛙眼的局限,更应看到其中的进步性,对新环境善于适应。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多姿多彩的变化不断呈现于眼前。当我们能迅速地对变化作出反应,用理性的思考解决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当笑着对自己说:我是一个适应时代的人。

蛙眼就是这样,局限中孕育适应,适应的过程中又产生局限。于是事物在矛盾中发展,真理在矛盾中被发现。就在这样充满哲理的思考中,我们认识了世界。于是我们应该感谢蛙眼,透过蛙眼,我们对自己,对人生,对世界的认识更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