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议论文的思维作文5篇

发表时间:2023-11-29

议论文思维作文。

用作文表达内心情感能够带来深度的感受,作文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在其中我们不断拓宽自己思维的空间。语言训练和词汇积累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你知道怎样写好的作文吗?为了让人们有绝佳的阅览体验,我制作了这份令人满意的“议论文的思维作文”,希望你能从中受益。感谢你的浏览!

议论文的思维作文 篇1

一、 让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互动

直觉思维是指对问题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迅速地作出猜测或判断得到答案的思维活动。加强直觉思维训练,可以使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得到有效的发展。逻辑思维是指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获得概念,形成判断,进行推理的思维活动。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逻辑思维与直觉思维相互补充,积极互动。

以猜想推动验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直觉思维常常表现为猜测。以往的教学比较强调概念的记忆、规律和性质的推导,忽视估计、猜测、想象能力的培养,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在教学“统计与可能性”一课时,可先让学生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多,发展学生的数学直觉。当全班学生争执不下、无法达成共识时,再让学生通过摸球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以验证提升直觉。直觉思维的结果具有或然性,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因此,在直觉判断之后,要指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进行检查、验证。从某种意义上说,逻辑证明是对直觉思维的一种优化,有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教学中,对于正确的结论要深化认识,掌握规律;对于错误的结论要反思修正,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猜一猜长方形有哪些特征,学生凭借对长方形的初步认识,直观猜测;然后通过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方法,自己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长方形的特征。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而且通过自己的验证,检验了直觉思维的成果。在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的互动中,有时要经过“猜测—验证—猜测—验证……”的多次循环,才能获得真正的数学知识,这也就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二、 让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互动

形象思维是运用已有的直观形象(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抽象思维指排除事物的非本质属性,而揭示其本质属性的思维活动。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并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形象思维往往可形成灵感或顿悟,在“再创造”的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学生的认识才能产生质的飞跃。

感性—理性。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抽象思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而形象思维是抽象思维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把形象思维贯穿于解决问题的始终。首先,教师应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尽量使教材提供的思维材料形象化,以提高学生对思维材料的认知水平,积累感性经验。像长度、时间、质量等概念的建立,学生普遍感到困难。我们可以把这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变成学生看得见的“数学事实”,在教学之前,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学习新知提供丰富的表象积累。对于几何知识的教学,可引导学生通过摆、画、量、剪、拼等多种直观操作活动,对事物进行感知、体验,直接获取概念的表象认识,为实现概念的抽象做好充分准备。对于一般的教学内容,我们可选择、补充一些实际生活背景,把教师讲解的内容尽可能变成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的认识不断提升。在这一过程中,要适当运用操作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活动,在思考和创新中构建知识。

形象—抽象。形象思维是先于语言和抽象思维产生的,那么在发展抽象思维以后,形象思维是否会完全被抽象思维取代呢?答案是否定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形象思维始终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教学“面积单位的认识”时,教师通常设计以下几个教学步骤:第一步,出示两个面积相差较大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大小;第二步,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比较大小;第三步,过渡到用“数方格”的方法比较大小;第四步,认识面积单位。本例较好地体现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关系。通过多次呈现具体的思维材料,学生在用眼观察、重叠比较、数方格等活动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交替使用,最终获得创造性的思维成果——比较面积大小应该有“统一的标准”即面积单位。学生在认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之后,解决“课桌面大约20( )、教室地面大约30( )”等问题时,需要利用头脑中形成的各面积单位的表象进行思考。在获取新知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密切配合的。

三、 让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互动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点出发,向各个不同方向辐射,产生大量不同设想的思维。集中思维是指在分析、综合、比较等基础上推理判断,做出最佳选择的思维方式。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是互补的,只有“发散”而不“集中”,找不出最优方案;只有“集中”而不“发散”,容易墨守成规,不能创新。发散思维是集中思维的前提与基础,集中思维是发散思维的目的与结果,两种思维交替进行,才能实现优化的、创造性的思维成果。

“发散”,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引导学生从已知的丰富信息中,沿着各个不同的路径去思考、探索,摆脱习惯性思维的束缚。例如,一个自行车厂要装配32辆自行车,有60个车轮,够不够?这是一道条件一定、答案一定但解题方法开放的问题。学生可提出多样的解决方法:(1)32 × 2 = 64(个),6460,不够;(2)32辆可分成30辆和2辆,30 × 2 = 60(个),所以不够;(3)32 × 2 = 64, 64 - 60 = 4(个),还少4个车轮;(4)60 ÷ 2 = 30(辆),3032,所以还不够。通过交流多种思考方法,学生能体会到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集中”,实现优化的思维方法。集中性思维能克服发散性思维带来的盲目性,通过比较、选择、综合,优化思维方法。如,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7米。把菜地的长和宽都增加3米,菜地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首先,引导学生对此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列式解答。如:(1)(10 + 3) × (7 + 3) = 130(平方米),10 × 7 = 70(平方米),130 - 70 = 60(平方米);(2)10 × 3 = 30(平方米),(7 + 3) × 3 = 30(平方米),30 + 30 = 60(平方米);(3)7 × 3 = 21(平方米),(10 + 3) × 3 = 39(平方米),21 + 39 = 60(平方米);(4)10 × 3 = 30(平方米),7 × 3 = 21(平方米),3 × 3 = 9(平方米),30 + 21 + 9 = 60(平方米);(5)(10 + 3 + 7) × 3 = 60(平方米)……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方法进行比较,从而理出三种基本解题思路:利用数量关系“大长方形面积-原长方形面积=增加的面积”,用减法计算;分割法,用加法把几个单一图形的面积相加;运用转化思想,把增加的面积用割补法转化成求长方形的面积。通过比较,学生可进一步认识各种方法的特点,选择自己能够理解的方法。

议论文的思维作文 篇2

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常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总是以为自己对,别人错。其实真实的情况并非如此。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就拿我来说:上学期离期末考试只有两个星期了,同学们都在抓紧时间复习。英语老师让我们中午在学校听写,由班长和科代表我给大家听写。星期四,是班长带大家听写。中午,吃完饭,我就赶紧回教室。一会儿听写开始了。我坐在位置上认真听写,一旁的杨桃在那里捣乱,班长念单词,杨桃就把单词拼出来了。随后就有一些人跟着起哄。于是我就和几个同学大声说:班长,念大声一点,听不见。班长说:那关我什么事,谁叫你们这么吵。我和那几个同学又说:又不是我们吵,你发什么脾气嘛,真是的。下午上英语课时,班主任禹老师和英语老师一起走进教室,她说:你们今天的表现真好,下课全班给我留下来。英语老师问:今天听写的纪律好不好。大家说:不好。她又问:有哪些人讲话。班长说:有李睿,杨桃他们一直讲。于是黄老师说:李睿,杨桃你们下课来我办公室。我说:我没讲话,就是叫班长念大声一点。老师说:你下课来办公室。下了课,我跟老师说:我去上厕所。老师允许了。刚上完厕所,就上课了,于是我没去老师办公室。放学了,老师让同学叫我去办公室,我也没去。因为我家离学校有四十多分钟的路程,路上有抢人的,我不敢拖到后面一个人走,对抢劫的畏惧战胜了我对老师的恐惧。于是,老师就打电话通知我家长,说我没教养,没礼貌。身为科代表,不能起带头作用,成绩也不拔尖云云。我感到很委屈,老师太主观了。

第二天,禹老师堵车要来得晚点,所以她的语文课要晚点上。上课了,科代表在上面带读,杨桃就在那里闹,科代表拿他没办法,就不读了。这时候,杨桃往窗外看,发现禹老师来了。他就说:春芳来了,春芳来了。于是我就问杨桃:谁是春芳?我回头一看,禹老师就在玻璃外。这时老师进来,就让我写了500字的检查。我也感到很委屈,我实在没有对禹老师不礼貌的想法。

议论文的思维作文 篇3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生的“思维注定”-六年级-议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有多么多的不愿不愿,有多么多的羡慕、嫉妒、恨!可是,那又能怎样呢?这些不愿就像你头上的那道太阳光,你只能感觉到,却触碰不到。羡慕,只是你心中的一个感想,当你羡慕别人拥有其他的东西或者其他的事物可以做时,你看似那一样东西离你很近,可是,你却和他有远远的距离。羡慕就像秋天的落叶,当你可以捡起他时,他已经枯萎了,甚至有些人连枯萎的都没有机会看到。

我们大概都知道吧,我对他们的'崇拜,却触碰了我自己心中那道“不愿”的伤疤,他们住在大城市里,而我却在小小城市的一个小村庄默默地在电脑或电视上关注着他们,或许就在这个年龄段,我永远都无法和他们相比,无法和他们接触,难道我就不愿住在大城市吗?

大家都说我唱歌特别特别好听,在小学时,无论哪一项关于音乐的活动,我基本都是领头代表,小学时,从三年级~五年级的六一儿童节,每一次我都是领唱,直到现在上了初中还是,6.1号正好是我的生日,上午当完领唱,下午就过生日,这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是音乐带给我的,可是我没有指导教师,只能自己慢慢旳练唱,我是多模希望可以有个老师教导我,这样我就可以去参加很多的演出活动或者就像那样进一个公司,慢慢培养自己,可是,我既没有老师的教导,又离重庆那边很远,压根就没有报名的那种希望,所以我就只能默默地羡慕那些有机会进入正规公司训练的童星们,我常常幻想着,如果给我一个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会很好的珍惜的。虽然嫉妒、恨,我是基本上没有的,可是在我心里的多种不愿和羡慕却冲破了我心中那朵永远打不破的宁静。

我常常想,如果我是个童星该多好,如果不在这个小城市里掩盖我的才能该多好,如果我也生活在重庆那座城市多好,如果我不在这里该有多好!我感到老天对我蔚蔚的不平,为什么他们可以生活,生长在大城市,我就不可以。以前我的朋友同学们经常被我疏通的不知所措,他们说我口才好,我同桌说“你不当记者真是屈才啊”。他们经常说我画画特别漂亮,我们班里的黑板报全是我来负责的,可是,我的妈妈却不让我去学素描,以为他怕耽误我学习。至于唱歌我就不用说了,刚刚已经提到过了。以前我的朋友、同学们经常说我2、善良、单纯和无私还很开朗漂亮,可是,从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在我自己身上看到的全是缺点,抱怨、自信心太过深……可是,我又能有什么办法呢,我本身就是双子座,有着天生的幻想能力,再加上身边环境的提供,所以让我的写作能力也迅速提升了,每次我写完作文,都会成为别人崇拜的对象,每次我写完时,就会在帮助其他人想,而且我帮他们想出来的作文,每次发下来都不低于80多分,就像这样,我在这座小城市里,默默无闻关注着大城市里小童星的动向,自己却在这里不断寻找着希望。

所以说啊,人生就这么一次,你的优点是老天赐予你的,一定要好好的珍惜,但是最好不要像我一样,珍惜来珍惜去却满足不了自己的一点点小需求。当然,也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慢慢改正,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当然了,我们都不是十全十美的。

也许啊,我们大家思维的考虑是不一样的,但我说的都是事实,都是自己的心里话,也许有很多人都会看到这篇文章,虽然我不知道你们会怎样给我评价,但是我有勇气和大家分享也是我的优点之一啊,所以,我们在不确定的生活中生存要学会把很少的养分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奋斗、快乐成长,当然,我也是存有幻想啊!

议论文的思维作文 篇4

高考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初探

在高考作文备考的过程中,考生最常用的文体是议论文,但写好议论文并不容易,究其根本,难在思维。对于考生来说,写作中遣词造句的语言基本功已经大体定型,要想在高考作文时有超常发挥,思维的训练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了。就议论文写作的思维训练来说,最要紧的是培养两项思维品质:广阔性、深刻性。

一、求“多”——训练思维的广阔性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这种多角度分析在我们平时进行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时经常用到。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考生的观点及立论依据有如下情况:

1. 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2. 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来源于对材料中“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分析这段话,“美丽的风景”可以理解为“目标”,有目标才有向上爬的动力,要实现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

3. 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4. 付出必有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来源于对材料中“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在向上爬的过程中,既遭遇到嘲笑和讽刺,也得到了羡慕和鼓励,但无论如何它爬上了屋顶,将小爬山虎的经历对应到我们的人生,得出3和4的观点。

5. 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6.奉献美于收获。

以上两个观点的得出来源于对材料中“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分析这段话,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却发现屋顶的风景并不如想像的那样美丽,不免失望和怅惘,这让我们很容易就联想到人们经常会提及的人生哲理: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或者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孩子的称赞,让失望的小爬山虎“心里甜甜的”,不禁又让我们思考:在人追求自身理想的过程中,很多时候会益及他人,而这种惠及他人,往往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满足感与价值感,奉献往往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显然更妙,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训练,有利于考生发现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

二、求“深”——训练思维的深刻性。

如果说广阔性是思维训练的突破口,那么,深刻性就是思维训练的终极目标。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善于从看似杂乱无章的表面现象中抓住事物本质及其内在联系的思维能力。由于种种原因,高中生初写议论文的一个通病是肤浅。由肤浅到深刻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必由之路,施教之功在于有针对性地教会学生“求深”之法。

(一)通过写作提纲搭建起说理的框架

高中生写作议论文时,拿到题目,首先想到的不是怎样展开说理,而是有没有事实性的材料;构思过程中,不是主要运用充分而又深刻的说理来论证,而是用例子来搪塞敷衍;举例不是遵守典型而有针对性的原则,而是在议论文中讲述一个个完整的故事……因而很容易写成“观点+两个事例+结论”的简陋型议论文,用事例代替说理,文章显示不出说理文逻辑的魅力和说理的深度。议论文写作提纲的训练是有效地提升说理深度之道。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行文之前先切合论点,搭建起完整的说理框架,再摆事实讲道理进行深入论证。如: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现代社会,发达的通讯与交通工具,让人们的出行与彼此联系更加频繁,改变了传统“足不出户”的格局。在当代的中国,各种“民工潮”成为特有景观。在当代青年中,流行着“北漂一族”和“南漂一族”。出门在外,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体会到“漂”的喜怒哀乐,在“漂”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别于传统的“漂文化”。请以“漂”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请看《说“漂”》的提纲:

“漂”:漂泊

漂泊是一种磨练,收获的是坚强;(独自面对,生活能力)

漂泊是一种体验,收获的是阅历;(艰苦创业,积累经验)

漂泊是一种别离,收获的是珍惜;(离开亲人,珍惜亲情)

漂泊是一种洒脱,收获的是视野。(独自闯荡,见多识广)

这个提纲从四个层面阐释漂泊于人生的重要意义。有了这个提纲后,写作者就有了 “为什么写”“写什么”“怎么写”的清晰的整体构思,写起来就会心中有数,有条不紊。从而减少盲目性,克服随意性,能有效避免简陋型议论文的产生。

(二)通过有效地开掘事例达到说理的深度

考生在摆事实讲道理的围城里,往往是事例与结论的简单相加,缺乏基本的分析,事例与道理论证油水分离,这是万万不行的。议论文要显示出说理的深度,议论的过程中对所选用的事例材料进行道理层面的深度开掘非常重要。归结起来,还是有法可循的:

假设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实论据后,从正面或反面进行假设,来揭示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标志性词语有假如、如果、试想、倘若等。如: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利的地势防守,那么司马氏又怎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分析)——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

探因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由果索因,使内容逐步深化。标志性词语有:“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如:

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盲目自信,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分析)

——选自《自信,但不能盲目》

意义分析法。就是在举出实例之后,由小见大,在对具体事实的分析中提炼出事件或行为的精髓,抽象出事件或行为的意义,揭示出事件或行为的价值、影响或者危害。从而有力地证明观点、突出主题。如是正面事例,就分析其闪光点;如是反面事例,则指出其危害。

冰心说:“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美丽。当初它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水,洒遍了牺牲的细雨。”如果遭遇挫折,仍能以奋斗的英姿与之对抗,那么这样的人生是辉煌的。(论点)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牧羊老人从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论据一)

昭君出走大漠,丝绸之路上又多了一串驼铃的丁冬声,“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不应该是她真实心态的写照吧!如果不赂画师,终至出塞算是一次挫折,那么是挫折换来了汉匈两地人民的短暂安宁。(论据二)

苏武和昭君的举动应该是对直面挫折、缩小痛苦的心理的诠释。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分析)

——选自高考满分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

对引论文论据进行道理开掘的方法有多种,还有对比分析、类喻分析、条件分析等,在此不一一介绍。在议论文写作过程中,应根据实际需要选用或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议论文的思维作文 篇5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要求,作文必须“符合题意”。要使作文符合题意,关键在于审题,不仅要看卷上文字,还要“力透纸背”,看清出卷者和阅卷者的志趣和用心,把握写作重点,明确立意。审题关系到文章的选材立意、谋篇布局、行文措辞等等,审题恰当,等于成功一半。在高考作文备考的过程中,考生最常用的文体是议论文,但写好议论文并不容易,究其根本,难在思维。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议事说理为主要内容的文体,论点、论据、论证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导致中心论点不明确,离题万里。对于考生来说,写作中遣词造句的语言基本功已经大体定型,要想在高考作文时有超常发挥,良好的思维能力显得尤其重要。就议论文审题立意来说,最要紧的就是要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

一、大题小作与小题大作

这里所说的“大”是指一些文题看上去可写的内容很多,或者看上去写的必须是“大道理”的文题。08年上海卷作文题目是“他们”,这个题目看上去就很大,可以写的人物实在很多。再如“传统与竞争”这个题目也很大,“传统”与“竞争”几乎包含了社会发展史上的所有内容,可写的道理难以尽述,实在不是一篇800字左右的小文章能够完成的。这里所说的“小”往往是指只能就一人一事而言的,可以发挥的空间似乎较小的文题。

大题要小作。一个所指甚大的题目,我们应该将其写小。有的作文话题很大,涵盖的面比较宽,容易把作者的目光引向宏观方面,导致写出的文章空洞庞杂,过于宽泛。面对大题,千万别中“大”的圈套,而要联系生活实际,发掘一些与话题相关联的具体的写作材料,选取小处作为切入点、着墨点,让大话题在小材料中得以展示或阐释。例如2010年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该话题富于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为考生提供了较为广阔的表达空间。考生可以写物质世界的丰富,也可以写精神文明的进步;可以写国家的发展、家乡的变迁,也可以写亲人的温暖、校园的苦乐;可以写实实在在的人生,也可以写虚拟的网络世界„„关键在于要找到自己构思立意的切入点,选择准确而深刻的立意,能够以小见大,有感可发,凸显出考生的个性特征,切忌大而空。当我们选择好一个小的切入点时,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仅仅局限于“小”,文章就会显得平淡无奇,没有深意,只有小中见大,才能发人深思。所以,选题不仅要善于选择自己熟悉的,想说的,有话可说的,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更要在此基础上选择那些含意深刻的,有一定拓展空间的内容去写。

示例一

以“人生关怀”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可以发表你的见解,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表达你的渴望,表达你的观点。

首先搞清题目的内涵:“人生关怀”就是对生命意义的揭示,对人的尊严的维护,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人的价值的提升。我们可以寻找具体的切入角度:把“人生关怀”定位在对自我,可以把大题目缩小为“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自立”“自己对自己负责”;也可以定位在对别人。我们还可以按照“怎样做到人生关怀”的角度,从“善良”“真诚”“正直”“宽容”等方面去写。还可以写一些社会上弱势群体等的关怀,都可展开诠释题目:关怀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品格,是一种人生智慧。

小题要大作。过小的作文话题往往会限制写作者的视野,窄化人们的思维圈,因而我们在写作时要力求以放大的眼光来审题,审视题目的大背景、深内涵、非同寻常的意义,要做到“一粒沙子看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例如09年湖南省试卷“踮起脚尖”,看起来题目太小太实在,可是仔细想想,可发挥的空间并不小。仅仅在关键词语里就有双重的内涵:第一,作为下肢的动作,“踮”是为了达到一种特殊的、超越平时脚板着地的高度;第二,“踮”,不仅是为了达到生理上的提高,而且是为了达到精神的某种高度,或者暗示超越平常的努力,以实现某种人生的追求。09年湖北卷的“站在——门口”,关键词“门口”和“踮”一样,具有多层次的内涵。往深处想“门口”具有象征意义,具有开端的意思,与开端相联系的门外(未来)却是不可知的,这个不可知隐含着登上新高度或遭遇风险的可能。一个小小的“门口”透视出时代的变化、社会的风云。至此,视野就开阔了,思维就活跃了,思考就有深度了,文章也就必然会摆脱平庸,显出大气来。

二、实则虚之与虚则实之

这里所说的“实”是指命题者提供了一个具体的事物,比如“脸”“声音”“路”等等。这里的“虚”指的是命题者提供一个需要解读的抽象的概念,比如“坚强”“感情的亲疏与事物的认知”“诗意的生活”等。

实则虚之。很具体很实在的作文话题,大都是言在此而意在彼,若实写,一般都不合或不太合命题者的意图。要写好“实题”,我们就要将思维触角伸向“虚”的方面,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弄清它的比喻义或是象征义,弄清“实”背后的“虚”的道理、情感。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命题作文题目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位的,深层次的,隐含的,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往往不能仅停留在表层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层的隐含信息。例如“花落春犹在”这个题目,我们在审题时,就不能简单地把“花落”理解为“花朵的凋零”,“春”理解为“春天”这样的表层含义,而应该挖掘其隐含的比喻义,“花落”应该理解为“应时而生的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而“春”可理解为“象征一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这样中心就可以定为“某种美景、人物、机遇的逝去,但那种朝气蓬勃、生机旺盛的永恒精神犹在”。又如“画一扇窗给自己”中“窗”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生活中实际存在的窗户,而应该挖掘它的深层含义,可以理解为“心灵的窗户”,也可以理解为“在遇到挫折失败时给自己带来希望信心的窗户”等。“脸”可喻为面子,“声音”可喻为人们的意见。这样化“实”为“虚”,才能命中题旨,写出新意和深意。有些题目,本身就是双关语,其意义既有实指的具体事物的意义,也有虚指意义。审题时要审出它的象征意义,如“季节”,它可以象征人生的某个阶段,少年,中年,老年等。又如2010年全国卷Ⅰ漫画作文,两种猫其实是隐喻两种生活态度的人:一种是满足现状,安逸享乐;一种是积极进取,永不满足(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是尸位素餐,不作为;一种是关心底层民众疾苦,忠于职守)。“一定要跨过这道坎”和“我要握紧你的手”,其中“坎”和“手”均含具体意义和象征意义。总之,具体意义是封闭的,象征意义是开放的。

虚则实之。有的作文话题是很抽象的概念,似乎难以捉摸,乍一看如堕五里雾中。03年全国卷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就给一些考生这种

感觉。面对这样的“虚题”,我们要从“雾中”回到现实中来,寻到一些真真切切的生活实例,来以“实”写“虚”,以“实”显“虚”。“和谐”是一个比较虚的词语,用它作话题写作,若以“虚”对“虚”就很难成篇,而如果想到美妙的《小夜曲》的和谐,想到《山色有无中》国画的和谐,想到自己家庭的温馨和谐,想到人类保护大自然创造的和谐„„脑海里便会展现一幅幅具有实情实景的“和谐”的画面,写出的文章也便化“虚”为“实”了。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这是一道没有材料的命题作文,并且题目带有很强的抽象和象征意义。写作这篇文章首先要审题到位,“春光”必然是比喻,它可以是一种心情,可以是一种成绩,可以是一种回报等;而“看”则是献给,这里就带有感恩之意,理解之意,献爱之意。再者“妈妈”,也不必是现实中的母亲,可以是妈妈的喻体,如老师、祖国以及可以称作妈妈的人甚至是抽象的事物等。

有些题目是虚实结合的。比如04年江苏卷“山的沉稳与水的灵动”,其中“山”与“水”当是具体事物,而“沉稳”与“灵动”应是命题者希望考生阐发的道理所在。作文题“心灵的脚步”,“心灵”比较实,指内心、精神、思想。“脚步”是什么?这里的“脚步”,用的肯定不是本意,而是寓意,那么,考生要根据题目要求和自己的擅长,从为我所用的角度阐释这个词的寓意。“脚步”让我们想到“行走”,想到“前进”,想到“成长”,“脚步”的弯直、深浅、快慢,都可成为写作的内容。“脚步”又不是单纯的“过程”,它还有过程中的“定格”,内心(精神、思想)成长的点点滴滴,这样揭开了文题的神秘面纱,作文的思路就清晰了。

三、繁题与简题

这里的“繁与简”是指作文题目的信息量。有的作文题目很简单,只有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如“和”“杂”“难”“好奇心”等。有些作文题目就稍微复杂些,如“心灵的选择”“不要轻易说不”“行走在消逝中”等,这些文题要么是一个短语,要么是一个句子。而有的文题则更为复杂,这在新材料作文题型里表现得尤为突出,命题者往往提供了较多的阅读提示,08年全国卷就是这样的一道新材料作文,材料和要求两部分加起来接近350字,作文题所给的材料繁多,但都与地震有关。

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简”题往往就要往“繁”处想,往深处想。要能展开发散性的思维,围绕题目展开多方面的联想,最终确定一个合适的角度。比如话题“传递”(07年广东卷)这个题目,“传递”的对象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实实在在的物与物之间的传递,如接力棒的传递,信息的传递,话语的传递,奥运圣火的传递等;二是虚化的精神上的传递,如爱心的传递,孝心的传递,坚韧精神的传递,友爱善良的传递等。从话题的提示中可知,本话题更注重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传递,因此,文章的立意以虚写为高。可以从反面批评一些丑恶思想的传递;还可以从高处想,一个民族的生命在于传递,没传递就会终结,一个民族的悠久文化也需要传递,没有传递就不会发扬光大„„再如,2011年山东高考作文题是“这世界需要你”,题目由三个部分构成,“你”是对象,“需要”是行为,“这世界”是范围。作为对象“你”来说,从内容上来讲,可以是具体的人,还可以是事、物,甚至还可以是一种理念、观点、思想、行为等。这种对象上的差异,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了写作的文体。“需要”包含的意思有两层,一

是选择性,强调的是对对象要求的必需性;二是认可度,说明对“你”的肯定。作为“这世界”这个部分则是说明范围的广阔度,不是拘于一个小集体,也不是某一种利益势力,更多的是眼前的“这个”包含所有个体的世界。从上面的题目解读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题目的内涵广,范围大,涉及面很宽。

繁题的审题立意恰恰相反,往往要往简单处想。如:08年全国卷,大灾有大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国人的举动充分体现了人类民族崇高的道德境界和奉献精神,感人是这篇作文最起码的要求。作文内容不能脱离“抗震”这一主题,考生可选择一个角度,如果角度太多,恐怕800多字的文章容纳不了,进而出现面广点淡的情况。文章可以从以下角度写起:全国人民对灾区救援捐款等无私无畏的奉献,对灾难来临之际勇于献身的人的歌颂,探讨生命的意义,礼赞生命的顽强。又如对作文“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的审题立意,主要取决于对“记忆”内涵的理解。这里的“记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记忆,而是那些在自己的人生阅历中,心灵受到撞击后留下的深深烙印,或者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记忆,已经融入民族的血液。这些“记忆”,留给我们的内心感觉,或宏大,或涓细,或喜悦,或痛苦,或是美的陶冶,或是深深的启迪„„对任何人来说,这种在内心深处引发的丰富情感和震撼,不但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反而会历久弥新,永不磨灭。

朱光潜先生谈到写作时曾经说过,确定一个题目后,先不着急写,围绕题目不断地想,想到什么就先在纸上写下来,等记多了再挑选其中合适的角度写下去,正是这个道理。

四、针对性与广阔性

要使议论文不离题、偏题,不仅要审题准确,而且还要立意深刻,这就要借助联想,把握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从而明确文意的针对性。而一篇文章的议论总是有感而发的,这感想又要针对实际,不能无病呻吟,无的放矢,所以,立意的针对性十分重要。例如《谈“穿着打扮”》这个题目,从字面上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针对性,“穿着打扮”无非是属于个人生活范畴的小事;但如果借助联想思考一下,那么和“穿着打扮”相联系的生活现象就十分值得我们去议论一番:穿着打扮和情趣爱好、审美意识有什么关系?和生活水平、市场消费有什么关系?和现代文明、文化心态有什么关系?和时代潮流、社会影响又有什么关系?只有把议论对象概括的生活现象审视得清楚一些,全面一些,才不会使议论囿于“个人生活小事”跳不出来。只有做到了心中有数,也才能联系现状,针对在穿着打扮上反映出来的实际问题,展开议论。这样,文章自然也就有棱角和锋芒了。

广阔性是议论文写作思维训练的突破口。大千世界的事物是复杂的,思维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由于阅历等方面的原因,考生的思维常呈现单一直线型。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往往成为考生议论文写作的一道难关:思路闭塞,不得其门。解决这个难题的突破口,在于训练多角度、多方位辩证地观察、联想、分析,打开思路。

示例二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新春,小爬山虎要长大了。妈妈告诉他屋顶上有更美丽的风景,但要观赏到它却只能靠自己的努力,于是小爬山虎便沿着墙壁往上攀援了。墙角的竹笋嘲笑它柔弱才疏、动作迟钝,路边的小草讽刺它胸怀野心、趋炎附势,低矮的牵牛花则羡慕它坚毅有力、能爬高墙。在太阳伯伯和风姑娘的鼓励下,小爬山虎终于爬上了屋顶。举目四望,虽然视野开阔了,可风景似乎不如想象的那样美丽,小爬山虎不免有点失望和怅惘。突然楼上一个孩子推开窗,看到葱郁的绿叶,高兴地对爷爷说:“多好的爬山虎啊,夏天我们有阴凉了。”小爬山虎听了心里甜甜的,一时百感交集,陷入了沉思„„

生活是多彩的,认识是多元的。在人生的旅途上和成长的过程中,你也许有类似小爬山虎的见闻或感受。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寓意,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的观点及立论往往有如下情况:

1.有目标才有动力(目标的重要性),2.要实现人生目标就要靠自己的努力,3.有自己的目标,不受外界的干扰(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4.付出必有收获,5.结果重要,过程同样重要,6.奉献美于收获。

按照材料的叙述顺序对材料进行分层,从不同的层次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思考材料,得出的结论比盲目对材料进行单向的整体思考常常要好得多,思路更易深入。这也是目前高考作文形式之一——新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这样的审题立意,有利于考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同时,多角度地思考,也避免了作文在立意方面的雷同,体现思维的新颖性。

高考优秀作文在审题立意上是准确而深刻的,他们能拨去一些冗杂,一下子抓住作文题目的核心要求。准确审题是作文的基础,加以训练,积以时日,每个考生都是能够做到的。立意深刻,则难度较大,它需要考生要有透过表面发掘本质的能力,有能在平常事物中看出不平常之处的能力。如对于2011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拒绝平庸”来说,优秀学生就能认识此题目重在要写社会生活中人物内在精神方面的内容,于是写“小店名”“风沙渡”的,写象棋中“小兵”的,写“梵高”的等作文就脱颖而出,从这些作文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出小作者们在审题立意方面的“准”和“深”的能力。

仔细研究《考试说明》,我们不难发现“不设置审题阻碍”,并不是说明没有审题阻碍。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训练中还是应该多加强审题的训练,运用辩证思维,多掌握一些审题的基本方法,树立“写什么,其实比怎么写”更重要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