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08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你知道一个出色的读后感是怎样写出来的吗?当我们阅读了一本作品后,我们能够领悟到世间的真相。了解了这本书的重要性之后,我们才能够恰到好处地在读后感中表达出来,希望这篇"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能够对你的学习有所启发。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1

对于这么多的烂人,我想他不知道,但不看。因为他追求的已不是黛西本身。“黛西远不如他的梦想——并不是由于她本人的过错,而是由于他的幻梦有巨大的活力。

他的幻梦超越了她,超越了一切。他以创作的激情投入到这个梦想中,不断地加上枝叶,用每一根华丽的羽毛装饰它。”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紧握一个梦想而如此纯粹。

那个梦想仿佛一个在半空游荡的色彩斑斓的大气球,又仿佛一摊随时会破裂的泡沫。那是那盏他不断展望的绿灯,他最崇高的信仰。可惜他越努力靠近,它越迷离遥远;他越努力奔跑,它越扑朔虚迷。

他越奋力向前划,那逆流而上的小舟,越是不停地倒退,进入过去。

所以你讶异,既然像盖茨比一般,坚持着抱着一个梦想甚至直到生命终结依旧没有结果,我们又何须牢牢追逐梦想不放?!如今我们作为他人生的观众,看他“碌碌无为”的一生,喟叹生亦何欢、梦亦何美,却不曾想过,倘若我们是这场精妙绝伦之戏的主角又会有何感。或许,即便最终依旧未能完梦,即便尝尽人间辛苦,即便为抱一个梦太久而付出沉重代价,他依旧能感到幸福。

因为他始终紧握梦想,始终不断前行,始终未忘初心。也正因如此,盖茨比才是了不起的。他才能使一开篇便表白不轻易褒贬人物的小说叙述者在与他诀别之前理直气壮地喊道:

“他们是一帮混蛋,他们那一帮子都放在一堆还比不上你。”

所以不要觉得你在坚持一个毫无意义的梦想,因为当你追逐它,拥抱它,紧紧地抓住它的时候,你真的很了不起。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2

这是一个美丽的大房子,有无尽的豪华和令人难以置信的辉煌。20世纪,盛大宴会上来宾们的愉快交谈、管弦乐和舞曲似乎传遍了整个美国。他只是站在房子的中心,环顾四周,看看自己的成就。但在他眼前闪耀的不是灿烂的舞池、一碟无尽的美食,也不是名人的锦缎珠宝,而是一盏绿灯。

在绿灯那头,住着他过去的恋人黛西,也住着他从前的一切美好。五年的汗水,五年的眼泪,五年的忍让,他只想回到过去。一想到要见她,他紧张、惶恐,生怕做错了什么事让自己的梦想灰飞烟灭;一见到她,他欣喜若狂,却又怀疑梦想是否真正成为了现实;她伤了他的心,他却不忍放弃最后一点已破碎的希望的残余,直到死,他都没明白,从头到尾,他的梦想只不过是一场海市蜃楼从前的黛西早就已经死了,她死在了那个挥金如土的时代里,重现于他眼前的黛西只不过是一具自私自利、残忍无情、世俗拜金的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

人们说他愚蠢是因为一个女人杀了她的命,但这只是问题的一半。他所追求的绝不仅仅只是黛西,而是从前那还未被金钱的腐臭味浸泡过的真挚的爱情,是从前纯洁清澈的乡间生活;他疯狂地想象着童话般的世界,就算这个世界里只有他孤身一人,他还是死死地空守在皎洁的月光中,凝视着远方若隐若现的灯火。

可他终究是被打败了。当他在这喧闹、鲁莽、迷乱的世界里伸出手想要去抓住已经如轻烟一般飘走的回忆时,他就注定是个悲剧;当他执着地抱着他所谓高尚纯洁的爱情理想不放时,他就注定只能在梦想中幻灭。他怎么斗得过这早已迷茫得不知所措的美国社会?

他怎么斗得过这荒芜、扭曲、空虚的世界?

而盖茨比只是菲茨杰拉德的化身。与海明威一样,菲茨杰拉德属于”迷惘的一代”,在二战之后充满物质与欲望的美国,他根本不知道该追求什么,根本不懂得过去已经不可追忆了。这本书让我想到海明威早期的作品《太阳照常升起》里面经历过战争创伤的巴恩斯在战后醉生梦死、浮躁喧嚣的生活。

和盖茨比一样,他沉浸在放荡躯体的痛苦和绝望中,无法自拔。他们找不到生活的方向,只能寻求刺激使灵魂麻木,直到灵魂被浮华吞噬,只剩下一具尸体。可与菲茨杰拉德不同的是,海明威在苦难中成长成为一个硬汉、一个英雄,成为了一个无法被命运打垮的人,而菲茨杰拉德却在苦难中毁灭,只留下一首令人哀叹的挽歌。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3

夜色渐临,有一双眼睛透过金色的窗帷眺望彼岸,在河的对面,豪华平整的建筑若有似无,唯有一点绿光清晰可见,对窗帷之后的人来说,这一点绿光是他寄命尘世的希望,可惜最终这一点绿光也被浓雾湮灭,而眺望者也紧紧闭上了眼睛,远离了尘世的一切浮华喧嚣,伴随着生前好友尼克低沉的诉说,一段有关于盖茨比先生的故事在缓缓道来……

故事的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上流社会。通过对盖茨比的朋友尼克·卡罗维的叙述,从尼克的角度出发,引导读者观看盖茨比传奇而悲剧性的一生。盖茨比是一个天生的梦想家,他最好的性格正如尼克所说,盖茨比非常善于为自己创造希望,出身贫寒却仍然相信自己是上帝的儿子,贫穷却愿意为爱而战。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有着绝不轻言放弃的熠熠光辉,同时也有着洞悉一切的深邃。

在作品中,盖茨比指着星空对尼克说:“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这时,一颗流星刚刚经过,带着宿命的色彩。或许芸芸众生不过颗颗微尘,而盖茨比却是一颗流星,即使转瞬即逝也曾璀璨一时。

在向尼克解释他的来历时,盖茨比曾说:“我不想让你认为我是一个冷漠的人。”。然而最后这句话悲剧性的应验了,盖茨比去世后,只有尼克守在身旁,原来对盖茨比有所谓的人只有尼克,所有曾经在他的派对上纵情歌舞把酒言欢的人一个也没有出现,包括他挚爱的女孩黛西甚至连一朵花都没有送上,与盖茨比重遇黛西时为其布置满屋的鲜花形成鲜明对比。人的感情就像纸。对盖茨比来说,穿越秋天只是一场梦。不幸的是,一个好梦很容易醒来,一个好梦很难实现。

对盖茨比来说,最大的悲剧并不是爱情的幻灭,更不是纵情绚丽的生活的消弭,而是与那个声色犬马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对梦想的坚持和对爱情的憧憬,悲剧孕育庄严,庄严成就伟大,或许这才是盖茨比真正称得上了不起的地方。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有很多:像父亲一开始的建议:当你评论别人时,记住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你这样优越的条件。

喜欢看着盖茨比站在海边遥望黛西家码头上的绿灯,喜欢看着他“以奇怪的方式伸出手臂”,喜欢那种惊奇和热切;喜欢盖茨比豪宅上彻夜不明的灯光,和从花园里随风飘至的音乐和笑声,那样声色犬马,醉生梦死。盖茨比的孤独和压抑的欲望隐藏在这一切繁荣的背后。喜欢死后的那段人情冷暖,喜欢看着那辆来自另一个世界尽头的汽车来到豪宅门口,却没有发现美好的宴会早已散场。

我也喜欢书中的语言、比喻、讲故事的方式,以及精巧而细致的结构。只有反复阅读,才能发现原著中的每一个人不仅完整而独立,而且在无形中,它都聚集在情节的网中,成为情节的一部分。因此,我能理解黛西的最终选择。她选择了舒适和朴素的生活,虽然她不一定达到她选择的初衷。

“当我坐在那里缅怀那个古老的、未知的世界时,我也想到了盖茨比第一次认出了黛西的码头尽头的那盏绿灯时所感到的惊奇。他经历了漫长的道路才来到这片蓝色的草坪上,他的梦一定似乎近在眼前,他几乎不可能抓不住的。他不知道那个梦已经丢在他背后了,丢在这个城市那边那一片无言的馄饨之中不知什么地方了,那里共和过的黑幽幽的田野在夜色中向前伸展。

盖茨比信奉这盏绿灯,这个一年年在我们眼前渐渐远去的极乐的未来,它从前逃脱了我们的追求,不过那没关系---明天我们跑得更快一些,把胳臂伸得更远一点,总有一天……总有一天……

所以我们继续向前,逆水行舟,向后推,推到过去。”

《曾国藩家书》读后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更有甚者推崇其为“千古完人”。他整顿吏治,提倡科学,把腐败的满清王朝又延长了60年。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行文形式自由,随想而至,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蕴含着真知良言。尽管曾国藩著作留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从而赢得了“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

曾国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给子女、亲友的家书中。曾国藩的家书有330多封,是历史上保存最完整的家书。全书分为治家类、修身类、劝学类、交友类等10大类。

曾国藩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

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等方面,都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是最好的儿子,能让父母放心;他是最好的兄弟,能教书、照顾弟弟妹妹,体贴周到;曾国藩是善良的父亲,是孩子们的好榜样。他的家书讲述人生理想和道德修养。他每日记日记,将一念之差、一事之失,都记于当天的日记里,对自己的错失,毫不留情,并且还和好友互相传看,以达到监督的作用。

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警醒世人的作用,值得每个人一读。古语云:盛不过三代。

然而,曾国藩家族一代有一代的人才,包括曾纪泽、曾广均、曾琼农、曾宝顺、曾宪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官、诗人、教育家和科学家。

曾国藩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培养出来的最杰出、最成功的人。儒家文化要求人们积极参与生活和社会,在有限的生命周期内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得最大化。在全球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的时候,民族的文化认同以及民族自尊心的建立就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

只有严格训练自己,才能培养更高的能力和素质,才能面向世界。

一、曾国藩的成功之道

在生活的世界里,几乎所有的人都渴望成功,没有人愿意失败。对于曾国藩的历史评价,到目前为止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但他是成功的,这应该是不争的事实。他修身立志,储才养望,奠定了成就事业的基础。

曾国藩的修养体现在外表和内心的一致,内心的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众。有恒心

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在严格修身的同时,为自己树立一个的远大志向。曾国藩充分利用时间,发奋苦读,博览群书,如诸子、兵书、水利等方面实学书籍,以此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为做事而储备真才实学。

二、曾国藩对今人的启迪

中国人喜欢历史。这种喜欢,不仅是因为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能带来一种享受,更是因为历史能给人启迪和教诲。曾国藩认为,学习,一要有志向,二要有勇气,三要有毅力。

“恒”最为重要,学无止境,若不持之以恒,必定半途而废。读书如此,做人做事也应该如此。

(1) 普通人仍然可以实现他们的事业。改变命运的关键是为自己奋斗。曾国藩成为后世楷模的根本原因就在这里。他的成功激发了千百万没有依靠、没有财富的普通人子女的愿望。毛泽东可作为这方面的典型的例子,毛泽东在一师读书的时候,与老师杨昌济谈到自己的务农之家时,杨昌济“以农家多出异材,引曾国藩、梁任公之例为勉之。

”此话对毛泽东的鼓励是相当大的。现今保存的由湖南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早期文稿》中有一处提到了曾国藩,对曾国藩表示出很大的敬意,最有名的一句话便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青年时期是人们理想和愿望的形成时期。曾国藩的言行对青年时期的毛泽东确实有很大的激励作用。

(二)教育之本是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中国的教育,从古至今都是应试教育,过去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求功名,有了功名之后便可以做官,现在人读书的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博士,有了学位后便好去求职,应试教育的负面是:培育出来的人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社会的能力,缺乏成就事业所必须具备的其他的相关知识。

曾国藩在进京后的不少家书中,都要那几个迷恋科举考试的弟弟从科举中走出来,去读一些于身心学问有益的书。而他却更加身体力行,拜师访友,求学问道。因为有了这个过程,曾国藩才有了一个学问和人格的升华,为他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人的综合素质是做人的根本,如果把人的一生在社会上的生存比作一门学问的话,技能则如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则好比基础理论,基础理论扎实雄厚,相关的专业则较为容易掌握。现在的社会变化得快,专业门类越来越多,人在学校里的专业学习决不可能都学到,到了社会后要适应社会的变化,其立身之本则在人的综合素质上,这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事业只能是人格完美的人才能担当得起。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下,在事业成就的大小中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具有高深的学问素养,毛主席曾评论他:是一个“办事(干出事业)兼传教(留下思想学说)之人”。他一生勤奋读书,推崇儒家学说。

他被认为是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他的成功给我的启示是: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需要来自本民族文化的滋润。这种启示,因为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4

《了不起的盖茨比》我读小说时只觉得一片衣香鬓影,但情节推进和人物的来龙去脉记不清了。感谢电影从叙述者的角度让我了解到全貌。

故事发生在“黄金年代”,盖茨比是美国梦的代表——凭一己之力和幸运,用了积极冒险的手腕发家致富。甚至思想里还有几分纯真。是的,如果说那个时代欧洲人的思想陈腐而世故,美国人简直就是婴儿。在王尔德的《无足轻重的女人》和毛姆的《贵族夫人的梦》里,美国女孩都是格外单纯的。盖茨比在战场浴血和商海拼搏之后仍然天真得格格不入,让人从言辞和衣着上一眼看穿。但汤姆和黛西也是美国人啊,他们却以俯视的角度看待暴发户盖茨比,这种感觉……真是现实!毛姆的《刀锋》里,拉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他并没有因为智慧看不起人;格雷是勤勤恳恳的上班族,也有美国价值观里推崇的'幸福家庭,他也没有看不起人。反而是《盖茨比》里一无是处的汤姆·布坎南看不起比他能干、比他富有、比他深情的盖茨比,这世道!

盖茨比的单纯还体现在他的精神竟然寄托在一个具体的别人。其实他对自己是有要求也有规划的。包括他给自己加的传奇人设也看得出他对自己的期待。但他的梦想竟然是黛西,一个花瓶。当然我无意谴责黛西,那个时代的女人基本都依附男人,社会地位不独立,也没法有更好的精神寄托。而男人如汤姆自然各种花天酒地。黛西虽然爱盖茨比,但毕竟也有自身的软弱,又怎能当他的精神支柱呢?何况那种社会本来就是把女人往软弱方向培养啊。盖茨比都到这个地位了,还不知道人应该依靠自己、爱自己吗?爱,以及精神寄托这种事,如果双方都自强自立而团结协作,如《刀锋》里的伊莎贝儿与格雷,确实1+1>2;但是如果任意一方软弱或者背叛,则伤害更深,如盖茨比,如黛西。

这电影的服装布景都特别美。小李的表演真好,把前面的神秘,后面的痴情都表现出来了。黛西非常可爱,酒窝的一点痣非常迷人。她有柔弱的美,很适合那个纸醉金迷的时代。但纸醉金迷的时代不适合人,不适合任何有一点精神追求的人。

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 篇5

小编精心推荐

《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的爱情真是个悲剧,让我震撼。读后感网读后感怎么写频道小编为大家提供范文《了不起的盖茨比读后感写法》,更多内容欢迎访问。

晚上看湖南某电视台节目《寻情记》,见一男子面对即将离去的女友,竟然下跪恳求其留下一件穿过的旧衣服作日后安慰,以便在某个孤独的时刻还能够回味这段曾经美好的感情。但女子一动不动,最后纠缠在一起,留下旧衣服去抢门。我为这个男人感到难过。他心中珍贵的东西在别人眼里只是垃圾。它们不值得记住。

这样单方面的爱情,要之何用。

曾经极度热门的美剧《越狱》里面的sucre同样是痴情的典范,这个西班牙壮汉一心迷恋女友maricruz,而这女人却无法面对生活的压力,决定与sucre的侄子成婚。得知这一消息后的sucre心急如焚,不得已加入了scofield的越狱队伍,在仅有一年多就可假释的时候亡命天涯。

又或者是《云海玉弓缘》里面的金世遗,在经历了无穷无尽的波折之后发现已经身故的厉胜男才是自己无法忘怀的真爱,决定终身不娶,在孤独中了却残生,以弥补心中的悔恨。但是我今天看过了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才发现盖茨比才是痴情悲剧的典型。一直活在自己美好梦想中的盖茨比,为了与富家小姐黛西再续前缘,努力奋斗,获得了大笔财富,而黛西心中只有金钱,是一个空洞的美女。

黛西杀了她丈夫汤姆的情人后,盖茨比主动保护黛西,最后被汤姆陷害至死。他所爱的黛西仍然和汤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仿佛那个闯入他们生活的人根本不存在似的。

在这部被称为美国“爵士时代”挽歌的经典著作中,盖茨比的悲剧让人心情郁结,他的死去代表着纯真感情的灭亡,他与自己追求的梦想如此的接近,却又无奈的渐行渐远。一开始我以为作者对于盖茨比派对狂欢的描写只是为了烘托出当时人们心灵的空虚和上流社会的华丽和虚伪,但是后来才发现盖茨比不遗余力的让自己的家里变成潮流的中心只是为了有朝一日能够吸引自己的旧日情人前来,我不禁为之感叹。如此用心良苦,终究南柯一梦。

盖茨比的深情用错了对象,满身铜臭气息的黛西就是他痛楚人生的始作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