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圆明园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1-13

接下来请各位看看栏目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圆明园读后感”,这将有助于你持续进步。内心充满了诗书的气息,自然会展现出非凡的才华。读书就像翻阅万卷图书一样,只有经过深入阅读才能领悟其中的奥秘。作品之所以广受好评,绝非偶然。在读书的过程中,应该记下重要的思想和感悟,这样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对书籍的理解。

圆明园读后感 篇1

漫步在秋日的圆明园,草已黄,叶已凋零,残存的建筑在萧瑟的秋风中诉说着百年的辛酸。如果没有,如果没有,圆明园已经被毁了,完全被毁了!没有了,没有了,那个曾经令无数西洋人无比羡慕的夏宫没有了;那个曾经浓缩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建筑精华的皇家园林没有了;那个曾经陈列着无数无以伦比的艺术珍品的“博物馆”没有了;那个历经六代帝王扩建,费尽无数钱财修缮,凝聚着数万工匠心血的“万园之园”没有了;那个让人狂想也不能想象出眼前现实的精艳绝伦的再无花园宫殿能与之媲美的“人间天堂”没有了!

没有了!

圆明园的美丽只能留在记忆中。请记住她的前世。

公元1644年,世界上最强大的军队冲破山海关,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开始统治268年。经过几代皇帝的统治,帝国空前强大,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全盛时期——康乾全盛时期。在如此强大的国家力量的支持下,这位统治者实现了他的奢侈梦想。

豪华圆明园由此出现在了世界上。

圆明园是清朝雍正至咸丰五帝150多年来建造和经营的最宏伟、最雄伟的皇宫。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是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从先秦时期的青铜器到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著名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因此,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和艺术博物馆。

但大清王朝的统治者们,却一直沉浸在这**上国的自大中,无视西方的先进的**,把科学视为邪术,视为雕虫小技。在这种自满中,王朝面临危机,圆明园面临灾难。

1860年10月5日,英法联军来到北京。当统治者逃走时,西方人终于看到了世界的奇迹——圆明园。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做出了可怕的举动。

10月6日,英法联军闯入圆明园疯狂抢劫。首先闯入圆明园的是法国侵略军,他们见物就抢,每个法国士兵口袋里装进的珍品,价值三四万法郎。他们空手而进,满载而归。

在法**营里,堆积着珍奇的钟表、五光十色的绫罗绸缎,以及珍贵的艺术品,价值达3000万法郎。尽管英国侵略者来晚了一步,但他们也充满了金银财宝。更可恶的是,对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珐琅瓶,他们打得粉碎。

英法侵略者抢劫旧颐和园后,英国全权公使埃尔金在英国首相帕尔默斯顿的支持下,下令焚烧旧颐和园。10月7日至9日,圆明园主要被烧毁。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把这个举世闻名的花园变成了一片焦土。

还记得拍卖会上的兽首,现场的大水法,还有燃烧旧颐和园的夜晚。

历史和现实证明,丛林法则不仅是自然的生存法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个半世纪前,圆明园的熊熊大火给中华民族留下了鲜血的教训!圆明园,见证了一个帝国的辉煌与衰败。

圆明园,记录着一个民族的荣耀与屈辱。以文明的名义,劫匪们的野蛮大火烧毁了世界上无与伦比的建筑瑰宝。然而,这场野火并不能让她尽情享受。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丹枫白露市,我们仍然可以欣赏到她的艺术气质。

野蛮的大火同样烧不尽一个民族对她的追思,因为她承载着一个民族的荣辱历史与文化血脉。

圆明园读后感 篇2

前几天,我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我感受非常深:圆明园乃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林园、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它被毁灭了!这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整个世界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三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漫步园内,犹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中外风景名胜,仿佛置身于幻想的世界里。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历史文物。

可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入侵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凡是能拿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任意破坏。为了销毁罪证,他们在园内放火,连烧三天。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

我对英法联军的这一行为气得咬牙切齿。圆明园里的宝贝是我们中国的,为什么却被他们这帮盗贼抢走了呢?他们还逼我们签订各种不平等条约,把我们国家的宝地都占领了,可见我们当时的清政府是多么的无能啊!圆明园内收藏着各种奇珍异宝,换句话来说,也就是我们祖国历史文化的见证,我们祖国的历史文化都被他们抢夺走了,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啊!

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千万不要忘记几百年前的历史!

圆明园读后感 篇3

观圆明园后有感

今天,我为中国人民的骄傲、世界东方的奇观、万园圆明园的纪录片而震惊。我不知道很多细节,所以我有很多新的想法。我将逐一陈述。

圆明园历经中国数代帝王,经营了近一个世纪,见证了大清王朝从初始到兴盛,从辉煌到衰落的漫长历程,也可以说它就是清朝的标志性建筑了,一提起它,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就能联想到清朝的鼎盛与强大,也能联想得到近代中国的屈辱于反抗。

圆明园的生命历程: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

雍正时期

雍正三年(1725年),雍正皇帝(胤禛,清世宗)在圆明园南部增建了一座宫殿,占地面积由原来的600亩增加到3000余亩。从那时起,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息、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会见大臣、会见使节、处理日常事务的地方。

乾隆时期

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继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的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都归圆明园大臣管理,称圆明园。

咸丰时期

1860年8月,英法联军入侵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起,官兵们疯狂抢掠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切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

同治时期以后

同治年间(1862-1875),同治皇帝计划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圆明园再次被毁。

清朝灭亡后,一些军阀、政治家和官僚从圆明园盗取建筑材料,进一步破坏了圆明园遗址。

圆明园这一个曾经让无数东方人为之自豪、让无数西方人为之神往的东方梦幻天堂在八国联军放的场大火中轰然倒塌,在八国联军闯进北京时,北京已经不再设防,八国鬼子窜入圆明园未受任何阻挠,鬼子将领先是默许小鬼子疯抢、破坏圆明园的稀世珍宝,后是下令让3500名八国鬼子纵火焚烧万园之园,在八国鬼子焚烧圆明园的时候,竟然把一批大约300人的宫女太监活活烧死在放有大清列祖列宗的圆明园“祠堂”中,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漆黑的浓烟遮天蔽日,像是圆明园不得散尽的鬼魂,久久没有消散……

纵观圆明园,它是在大清鼎盛时所建,18世纪中期,大清帝国拥有空前的财富,史无前例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在当时,大清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帝国拥有世界上三分之一的人口,粮食产量和工业生产总值也占到了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对于乾隆来说,如何花钱成了问题,国库中因为积存了太多的银子,竟然影响到了正常的货币流通空前绝后的圆明园就是在这样一个空前富足的年代中建造起来的,,没有人知道修剪圆明园究竟花了多找银子,但是大清帝国的统治者并没有注意到西方的变动,在与西方的工业革命相比,大清仍然坚持着两千多年前的老路子,虽然清代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文化的一批皇帝,但他们对西方的先进科技是相当不懈的,就连对科学最感兴趣的康熙皇帝也只是把西方国家进贡给他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当作玩物,认为那是哄人玩的把戏,没什么实际用途。因此,英国的工业革命并没有改变清帝国。

这里我觉得是一个问题的关键,大清很有钱,大清的文化水平也很高,造诣远远超过西方国家的想象,但在1840年的鸦片战争,1860年的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鬼子进北京等等战争中以正常都没打赢过,这说明现在战争打的不只是钱,还有科技、装备,当我看到中国步兵用弓箭长矛来个对付八国鬼子的洋枪洋炮时,大清骑兵为了阻止八国鬼子而发起的一波又一波自杀式攻击时,当我看到30000:5这个**比时,我彻底的震撼了,大清之所以没能抵挡住八国鬼子的攻击,非兵之懦也,亦非将之怯也,而是兵不利也,器不如人也,再看看现在,中**队的装备依然远不如美国,但从朝鲜战争、越南战争就能看出看来,这些战争中中国之所以获胜,那全都是用人拼出来的,战士们用血肉之躯在冰天雪地里抵抗敌人的飞机大炮坦克导弹,胜是胜了,但胜的不是最完美的,若有朝一日中国再与美国遇上,还用人拼吗,还能拼的过吗,这些都不好说,我也不希望我们的人民解放军去用血肉之躯对抗美帝的坚船利炮,飞机导弹,清**已经吃过这方面的亏了,经济再发达,也不能把军事放下,翻过来说,经济再落后也不能让军事落后,中国领导人在建国初期坚持搞两弹一星就说明了这一点,若中国科学家至今仍然保有当时的两弹一星精神的话,我**事科技水平我真的不担心,就算给美国真的干起来了,我想也必定不会像抗美援朝时那样,用解放军的血肉来铸成新的长城了,也必能御敌于家门之外,灭敌于无形之中,真如此,国之幸也,民之幸也,党之幸也。

1793年,为了打开中国的大门,一个庞大的英国代表团来到北京。乾隆对其特使玛格尼勋爵说,清朝是一个大国,没有必要与西方野蛮人交往。玛格尔尼最终空手而归,在离开中国之际,这个被圆明园辉煌所震惊的英国贵族,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的一百五十年里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外表和体积,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在有纪律和安全了。这里又是闭关锁国惹的祸,我虽不推崇极力开放,但我也反对绝对保守,只有与世界各方进行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才能确保自己不会被时代所淘汰,才能确保自己的东西是新的,是先进的,是正确的,也许这就是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急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吧,始终保持自己的先进性,不一定确保你能永远胜利,但能确保你不会败得措手不及,就像八国鬼子近北京时的清军。

圆明园读后感 篇4

康熙帝兴奋地拿起郎世宁赠送的望远镜。透过镜片,他可以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但是,透过这小小的望远镜,他却无法看到,大陆另一头**上国眼中的“蛮夷”们,正在进行的翻天覆地的革命;他更加无法看到的是,曾在他及儿孙三代手中缔造的无与伦比的盛世帝国,竟也会在熊熊烈火和滚滚浓烟中一步步走向灭亡。

曾经,中国离文明与进步那么接近,但这种接近也是如此转瞬即逝。在当时的中国人关上了对外的大门,独自享受腐朽的繁华时,他们也错过了最后一班与世界接轨的列车。

建于康熙的皇家宫廷圆明园,见证了康乾在中国的辉煌和鸦片战争的屈辱。历史给她铺了瓷砖,用黑纱布盖住了她——她默默地承受着一切,像一个老人,静静地站着,慢慢地说话。

暑假里,和同学又一次来到圆明园的水法前。我看着这片倾圮的废墟,努力想像着她当初的模样。昔日的万园之园,今日断壁残垣,人们登上她残缺不全的身体,可以眺望远方美景。

事实上,她真正想让我们看到的是让她倒退的沉重历史和一次次的思考。

幸运的是,生活在这个时代,3d**动画技术的应用可以让我们在大屏幕上看到圆明园的原貌。大文豪雨果的叙述没有一丝的夸张——“圆明园是梦幻艺术的代表。它荟集了一个人民的几乎是超人类的想象力所创作的全部成果”“这是一个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杰作,就像在黄昏中,从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看到的遥远的亚洲文明的倩影。

”她是中国鼎盛时期的代表,寄托着中国太多的自豪和骄傲。“希腊有巴黛农,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竞技场,巴黎有巴黎圣母院,东方有圆明园。”

圆明园的雄伟壮丽,还在于她丰厚的历史底蕴。从康熙到咸丰,她见证着大清一切的兴衰荣辱。她见证了牡丹丛中,垂暮之年的康熙与聪颖灵巧的弘历相会,见证了案牍之后,勤奋治国的雍正把盛世推向顶峰。

她也见证了万花阵里,骄奢淫逸的乾隆观看宫女们争先恐后地穿过迷宫,拜倒在他的面前,当然她还见证了,咸丰帝出逃承德的狼狈不堪,还有那场恬不知耻的抢掠和那之后让一切付之一炬的大火。

圆明园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骄傲和荣耀,但更多的是一段悲伤和屈辱的回忆。当英法联军攻入圆明园,竟只有二十个太监进行抵抗。我不禁感叹,这样一个伟大帝国的最后荣耀应该由二十个太监保卫!

当园中无数珍宝被士兵们洗劫一空,又公然拍卖,当联军火烧圆明园,浑然不知自己将300名宫女太监活活烧死时,我的心被又一次深深刺痛了。我不愿过多苛责英法野蛮的报复行为,只想找寻自身的

理由:这个人口、农业和工业gdp一度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在短短的一百年时间里就被西方列强的铁蹄践踏?当英法联军打开圆明园的秘密仓库,发现他们送给清朝皇帝的欧洲最先进的枪支都装饰得像装饰品时,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当英法联军的坚船利炮将仍旧骑马舞枪的八旗军打得七零八落时,咸丰帝却正在宫中沐浴享乐——这一幕虽有夸张之嫌,却也不失为当时中西方历史发展的缩影。我们关上了门,对自己创造的辉煌感到沾沾自喜,但西方人迅速崛起:工业革命、美国独立、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国被远远抛在后面,但我不知道。

当时的中国,真如马格尔尼所说,是“一艘破烂的头等战舰”。从先进到落后,答案如此地简单,伤痛也是如此地深。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通俗也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希望崛起,这样耻辱的历史就不会重演。只有自觉和自强,才是强国之路。

牢记历史,面向未来。这八个字被很多人当作又一条空洞的标语。圆明园,为它添上了最有力的注脚。

孟子曾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现在的中国在崛起,在逐渐赶上发达国家的脚步。我只愿,不管何时,我们都能铭记这一段历史。

重蹈覆辙的国家必定会受到历史更沉重地惩罚。

圆明园读后感 篇5

今天,我读完了《圆明园的毁灭》一文,心中感到无比愤怒和惋惜。

圆明园本是皇家园林,在北京城西北郊,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开始读的时候,我对圆明园不屑一顾,嘴里不时地嘟囔着:“不就一花园嘛,谈什么‘世界’、‘不可估量’呢?”我继续往下读。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读着读着,我的脑海里逐渐浮现出圆明园的轮廓。多美的一个花园啊!多么浩大的工程啊!我为自己身在这样一个民族而感到自豪。

但是八国联军侵入北京,英法侵略者把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破坏了,把属于中华民族的奇珍异宝、艺术精品统统掠走了,还放火烧了整座圆明园,只剩下了一些残垣断壁。

失去了圆明园,我非常痛心,也明白了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损失,知道了当时清政府的无能,旧中国的落后。

少年强,则中国强。作为青少年,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不忘国耻。以后要为国家多作贡献,使我们的国家更强大,决不会再让别的国家欺负。

圆明园的毁灭读后感

读《圆明园的毁灭》后有感作文秋实累累,秋萤翩翩,秋溪鸣涧,秋雨缠绵,更有那百花尽杀才芬芳的菊和长途迁徙人字飞的雁;将手中的三块饼干递给在我的手心,从不接陌生人东西的我接受了,于是我们迅速成为了好朋友。记得一次期末统考时。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是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一种光荣标志?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然而现在,圆明园内只剩下那几根残柱了。大家用心去想想看便可以体会到当时,英法联军时多么可恶,竟敢在中国,在我们炎黄子孙的领土上横行霸道、任意破坏。

可是,大家再想想看当时的咸丰皇帝是如何被吓破了胆,带着后妃、皇子、亲王和一批大臣逃走的。如果当时的咸丰皇帝不要逃走,而是集中精力和大臣、战士们去商量对付英法联军的对策,圆明园也许不会被破坏成这样。

其实,圆明园的毁灭也不能全怪英法联军的可恶,我们清政府也有错的一面,那就是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当时的我们实在是太落后了。

正因为落后,所以,我们正努力地前进着。

比如在二零零八年八月八日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我们聪明智慧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伟大。鸟巢独特的设计,晚会上的精彩节目,都向全世界骄傲地宣布:中国富强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从此,我们再也不用忍受那“东亚病夫”的嘲笑。

然而,对于圆明园的毁灭这个过去,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因为,它是我们祖国一个惨痛的教训。正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所描写的那样: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夏宫,一个进行抢劫,另一个放火焚烧。他们高高兴兴地回到了欧洲,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他们共同“分享”了圆明园这座东方宝库,还认为自己取得了一场伟大的胜利。

圆明园读后感 篇6

看完《圆明园》,我说,我好想有座圆明园啊,同学都笑话,“有座圆明园啊!你做梦哦。”是啊,一座圆明园,连一个国家都难以拥有,更何况我一个人。

它的美丽让外人垂涎三尺。看了这部片子我才知道失掉圆明园有多么可惜,失掉的不知多少奇珍异宝不在话下,同时,也失掉了大清朝的一个智慧库,那些巧夺天工的建筑,建筑里融入的中华民俗和中国千年的传统思想、哲学都随着它们的毁灭而淡出人们的视线了。

边看《圆明园》边在狠狠地佩服古人的智慧,佩服那个集智慧大成的清朝。

圆明园山起东北,水流东南,与中国的地势契合;园林西北面巨大的假山是帝国西部昆仑山的象征;东面人工湖上的三座宫殿是传说中神仙的岛屿的再现;宫殿的结构像一个中国汉字“万”……圆明园是一个帝国各特色地带的缩影,又囊括了皇帝他想要的任何瑰宝,在当时的世界没有什么能够与之媲美。

可是好景不长,圆明园的繁华背后隐藏着的巨大危机正一步步暴露出来,直到把人们的**上国梦完全碾碎,把大清的臣民惊醒。

片子里我们看到了令人痛心的事——大清的没落。以为是在经历繁华盛世,但它更像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橘子,在大清无功而返的英国贵族道出了这个真理,“大清帝国好像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他之所以在过去一百五十年里没有沉没,仅仅是由于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就不会再有纪律和安全了。”

仍记得片子里说到的十二生肖喷泉。乾隆令下的西洋花园,十二生肖代替了**女人演绎了西洋水法,大清帝国的工匠们对西方建筑一无所知显示出国家的闭塞。公园里那巧妙的建筑结构很快就被停止发挥作用,提水机械被废弃,改为人工运水。

就因为乾隆把西器当作一件东西来看待,他的思想非常保守,傲慢的观念牢牢占据了他的头脑。没有比较,帝国就看不清自己。没有竞争,帝国的发展往往停滞甚至倒退。“当乾隆陶醉于自己的丰功伟业之时,以科学为先驱的西方文明却蒸蒸日上……”

看到穿着盔甲的中国士兵在英**人的火枪前倒下,心里堵塞得厉害,自己的民族在自认为十分强大的时候被其他民族打得惨败,我们该是何等的痛苦,又显得何等的可笑。我们的战士不是最勇猛的么?我们的士兵数不是最多的么?

为什么我们会输得那么惨?不可思议的战败结果带来一串串值得令人深思的疑问,每一个活在大清王朝下的人都该认真考虑、反思。

我想《圆明园》这部纪录片的出世是带有两个目的的,第一,让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曾经多么辉煌,多么强大。第二,我们的祖国又曾多么的愚昧,多么自大。清朝,封建时代狼狈的延续着,一个国家没落得“毫无声息”,不到别人用坚船利炮来提醒我们永远都不知道自己的落后,永远都生活在自己的乌托邦。

这就是闭关锁国的危害,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国家该是开放的,该是海纳百川的,现在的中国正一步步向世界证明,我们不只是有辽阔的疆域和数量上占绝对多数的人口,我们还有智慧,有精神。

2009-4-26

圆明园读后感 篇7

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西方侵略者的野蛮造成的,更大的责任应当归咎于盲目排斥科技、不思进取、固步自封的清**以及被他统治下的愚民,他们散失了创新,失去了对历史前进的深邃的洞察的眼光,被农业文明巨大的成就蒙蔽了双眼,身体停留在狭隘的田间,耕作在几世的原野。这样的原地踏步必定被迅速对外扩张的西方资本主义征服,圆明园的毁灭只是噩梦的开始,只是西方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的警告和宣战的开始。如果说《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那么圆明园的毁灭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优越感骤降的开端。

几千年以来,无论是对外开放还是闭关锁国,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是外国学习的楷模,效仿的对象,民族优越感也逐渐加强,但是当拿着长矛的骑兵、挥着大刀的步兵、推着陈旧的大炮的八旗国防军向侵略者的毛瑟枪、先进大炮冲去,大批批倒下,城门被攻破,统治者仓皇逃跑,这时才想起了害怕,变得胆怯。随着侵略的深入,整个社会阶层都发现,西方落后国家太多,差距太大。直到那时,中华民族才真正觉醒,试图改变法律,变得强大起来。付出的代价多大!

一个半多世纪!所以,国防是多么重要,保持不断进步的态度,判断形势,思考安全隐患是多么重要!到目前为止,中国总体上还比较落后,还需要向西方学习,但绝不能丧失民族优越感和自尊心!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伯纳德·布拉瑟曾说过,圆明园的灾难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也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场大灾难。他一直坚持自己的态度:

历史上犯下的错误和罪行可以原谅,但不能忘记。是呀!那毕竟已是历史,是不可改变的。

现在我们应该做的就是不要再让这篇历史在以后重演。我们要把这篇羞辱的历史铭记于心。成为我们加油的指引标。

历史是不可改变的,它将永远记录在每一代的人心中。但是,它可以改变以后,改变将来我们的生活。我们是中国人,我们有责任为中国的美好未来而奋斗!

圆明园读后感 篇8

19世纪80年代欧洲开始工业革命时,殖民主义又一次处于高潮,而中国仍徘徊在封建社会,资本主义萌芽十分缓慢。从这个世界历史背景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知道,清朝注定要衰落!

自幼博学多才的康熙皇帝对数学、天文学等科学怀有极大的兴趣,并在数学等方面造诣极高。可他仅将此作为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作为一种娱乐身心的方式,不曾要求其子孙同他一样认真研习,更不曾勒令文武百官甚至是全国民众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其子孙与文武百官也只是把康熙这种对科学的热爱看作是康熙的另类玩物而已。

由此可见,中国带着些许遗憾与近代先进科学技术失之交臂,工业文明的曙光也不得不暗淡下来!如果康熙皇帝能像后来的明治天皇一样,用中国人民的智慧,用科技(甚至科教)来大力推动国家的复兴,那么,康熙皇帝很可能会赶上甚至超过西方,至少在军事和一些科技方面是这样。

为了赢得中国皇帝的赏识和信任,大多数传教士都是带着当时西方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工业设备、军事设备、生活用具等)来看中国皇帝的。中国皇帝或许是在把玩些许时日后又或者直接将其扔进废弃仓库,自以为**上国、无奇不有,西洋玩物不足稀罕。正是这种傲慢自大使其不断落后、被动!

当他们洗劫旧颐和园时,英法侵略者震惊地发现,当时欧洲最先进的枪支都在一个废弃的仓库里!我不知他们是因担心、害怕这些枪炮被中国大量引入与仿制之后这场战争的相反情景还是为无法中国皇帝和**的想法而震惊。是啊!

我们不禁惊叹与惋惜,当时的统治阶级为什么就不将西洋枪炮与自己本土枪炮作一番对比与革旧迎新呢?

圆明园在不断的扩建与修缮后,日渐壮美,不仅包罗了全国各地园林、名山名水的模型,还聚集了全国各地的奇珍异宝、珍贵藏书、绫罗绸缎,更引入了西洋美景,在几乎是用黄金堆砌的离宫里,全国民众用自己的汗血为皇帝营造了绝无仅有的“天上人间”。别说那是当时的封建君主。即使现代人生活在里面,有多少人会想到危险?难怪当时的皇帝傲慢自大,对西方科技漠不关心,贪图闲暇,不想进取。但是在高度集权的封建王朝,中国怎么能再运转的时候再次繁荣昌盛呢?!

在电影里,我们可以找到这样一个场景。当英法两国纵火焚烧圆明园时,数十名守园的太监和女仆躲在皇家祠堂避难救人。最后,他们只能被活活烧死。可见,当时中国人的思想不文明,封建思想相当根深蒂固。他们宁愿相信保护死去的皇帝和君主制,也不愿为自己的命运而战。可殊不知他们信赖的皇帝早已狼狈地弃城而逃,而帝国主义更是不买他们的账,即使是祖祠也还是照烧不误!

如果中国人的思想不文明,就不能解放自己,更谈不上民族民主革命了!

1860年(咸丰十年)7月,英法侵者**队再次闯到大沽口外,腐败无能的清**却委曲乞和,迟迟不定战守之策。侵略军长驱直逼通州。9月21日,通州八里桥战役被清军击败。第二天早上,咸丰皇帝从圆明园赶往承德避暑山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在北京东郊和北郊绕道圆明园。10月8日起,英法联军开始洗劫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

法国文豪--雨果在1861年写道:“有一天,两个强盗走进圆明园,一个抢了东西,一个放了火。仿佛战争得了胜利便可以从事抢劫了…….

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在这两个当时世界上自称是“文明人”的英法联军的劫掠下,圆明园终究是“体无完肤”、“身心俱碎”,她发出了一声声惨痛。三天三夜的火烧的她几乎什么也没烧。她呻吟了三天三夜,紫禁城黑暗了三天三夜!

看到这里,我更多的不是愤叹、怒骂晚清**的昏庸无能,而是为圆明园惨遭蹂躏而痛心疾首。先前的无比华丽、壮美在熊熊大火中慢慢地慢慢地消失殆尽,我的心被牵动地连同她一起痛哭流涕、发出阵阵惨叫!

看完全片,教室里四下静寂,用心听甚至可以听见有的同学的低声、叹息声,大家都呆呆地坐在原位,不愿离去,只是陷入了一片沉思!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现代中国人总结的历史教训,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这一点。近年来,国外有人或组织公开拍卖从圆明园掠夺来的珍贵文物,许多外国国家博物馆收藏了这些文物,以各种借口拒绝归还中国。国内关于圆明园是否应该重建、是否该在国外拍卖会上**买回那些文物也是议论纷纷。

在此,我个人认为,既然当年的劫掠与焚毁已经是违法背理,而且是举世无双的圆明园无法修复,更何况还从这场战争中得到了大量的不平等赔款割地。我们不能追求历史,毕竟历史史不能改变的;但对于现实,我们应该尽力去改变它,使之完美,弥补历史的创伤!那些从圆明园掠夺来的文物从古至今都属于中国,这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圆明园深深烙上了中国文化的烙印,任何国家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无法改变,这个特点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当今这个理性的时代,虽然我国的国力已经大为强盛,但我们不会用暴力手段从别国的手中夺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而变相成为强盗,但我们坚决主张那些国家和组织及个人能从世界文明发展的角度、从世界民族的高度思考问题,主动归还。我们应该坚持同一个信念“我们的,历史的,世界的”!

在此,我也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日益繁荣昌盛,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圆明园读后感 篇9

奇迹,再难觅

参观圆明园有感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百年。

“这曾是某种令人惊骇的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如同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显出亚洲文明的剪影。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雨果如是说。

或许,奇迹的消失,是英法掠夺的偶然,但事实上,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生活安逸时,怎样的奇迹,能经得起统治者的奢靡;面临侵略时,怎样的奇迹,能经得起守护者的逃避。英法侵略者以微小的代价摧毁了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

曾几何时,圆明园的美,震撼了整个东方。到如今,河畔上的风波亭,也只遗留了枯骨似的栏杆,孤独地伫立在小河旁。曾经令人艳羡的雕花栏杆,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

正值春暖花开时,园内却罕有生机。偶见几簇色彩艳丽的花,也开得凄凉。雍容华贵的宫廷建筑,委婉多姿的江南水乡,这座“万园之园”,再也回不到曾经的模样。

那曾经镶嵌着十二兽首“宝石”的伤疤,同样伤在了人们心上。西洋楼的断壁残垣,使眼前仿佛展现出了当年的画面。

看到今天的圆明园,任凭我们如何联想,都难在那满目疮痍中,寻找百余年前“宛自天开”的痕迹。历史是过去,但它能唤起中华民族最深的记忆。自强的民族,不该默默忍受侵略者的蹂躏,不该黯然接受这样的结局,要崛起,要在世界之林傲然屹立!

惜过往,前事不忘

参观圆明园有感

没有华丽的宫殿,没有精致的亭台楼阁,没有珍贵的历史文物。只有废墟和人们的遗憾。

1860年10月6日,这个可恨的日子,我们记得。

英法联军,一帮可恶的强盗,在我国领土上为非作歹,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再也无法重现。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这样的形容,不禁让我们在内心中勾画它曾经的美好。 无奈,列强侵略,统治者愚昧无知,代价,要圆明园来付出。

当劫匪在圆明园肆意抢劫时,我们的皇帝只能躲在避暑山庄里寻觅生命。当圆明园被烧了三天没有光的时候,人们只能暗自哭泣,看着侵略者掠夺花园里的宝藏,甚至烧毁整个花园,但他们无能为力。一个奇迹,一个神话,就这样毁灭,仅存断垣残壁,供游人凭吊。

今天,当我们回顾过去的是候,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苦难,看到一个民族自强不息的努力。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宣扬和平与发展的,但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与时俱进,才能不让悲剧重演,才能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圆明园遗址不仅是屈辱历史的见证,更是我们奋勇向前的动力。

圆明园读后感 篇10

一个伴随着王朝的兴盛而起的盛世园林——圆明园,终将也随着帝国的消亡而毁灭。一个王朝兴盛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可笑的是竟然无人察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闭关锁国,固步自封,闭门造车便是一个国家衰败的开始,对于个人、组织和社会都是一样,不与外界交流,只是沉迷于自己的幻想,殊不知,这便是衰退和灭亡的开始。

对于如今的中国,还有很多人、很多组织特别是政府的内部沉迷于安逸的生活,殊不知,世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只有与外界保持互动,才能准确的感知到外界的变化,及时的调解自己、改变自己。

如今的中国,让人感到一种僵化的气息,似乎灵活的因子已经单薄甚至消失不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对当前人们的真实写照,对于想要改变自己的人来说,不断地提升自己并根据外界来改变自己,正是最好的选择。

当前中国存在的最大问题便是体制的僵化,限制了文化、思想的传播和经济的发展,而人们也总是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来反馈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正是渠道的缺乏和监督的缺失,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最突出的便是腐败的问题。

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教育、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如今的中国正在发生着巨变,技术上最大的浪潮便是数字世界,与之相对的便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大数据描述的不仅是当前数据急剧增长的现实和趋势,更本质是思想的改变,如今关于大数据在中国的问题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基础设施的限制。比如带宽和网络的接入问题。

(2)意识上的问题,很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大数据究竟给社会所带来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而是一笑置之。

(3)产学研的连接和合作问题。

作为21世纪,中国的高级知识和研究人员,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历史,不断地充实和提高自己,以史为鉴,并充分借鉴外国的经验,根据本国的实际现状,不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技术和科学。肩负起领导和引领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的重任,此乃吾辈有志之士之愿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