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论持久战》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2-19

《论持久战》读后感。

阅读可以赋予我们力量,使我们对事物更加清晰明了。每当我读完某位作者的作品时,总能够收获全新的认知。文字就像是一种内心散发出的声音,它可以在孤独的时刻陪伴着自己。我常常思考如何将这种奇妙的感觉用文字表达出来呢?如果您对“《论持久战》读后感”还有疑问,不妨阅读一下OK语录网编辑为您推荐的这篇文章。希望本文能为您的学习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帮助!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1)

我在这段时间看了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论持久战》,看了一些毛泽东主席的真知灼见。

《论持久战》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和唯物实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始终,用以说明中日战争过程和结局。《论持久战》的发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文中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

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从政治层面来认识的,然后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和理论来理解,这样才能看得更深远、更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此外,还引用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些带有中国传统哲学特色的名句,来说明全面看待中日战争和采取合理的战略战术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毛泽东对于战争的趋势,科学预言了抗日战争的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

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这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无法预测。总的趋势是我们的战略反攻和敌人的战略撤退时期。这是我最钦佩的。当时,毛泽东写这篇文章的事候,正是战争刚开始的事候,后来的事实证明,他对战争的推测是准确的,我们感到惊讶。

这足以显示他对战争和军事天赋的独特而敏锐的洞察力。难怪这篇文章会被视为经典,成为马列主义伟大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同时,它也被誉为世界十大军世界作之一。

《论持久战》中,通过对“卢沟桥事变”以来抗战十个月的经验总结,尤其是“亡国论”和“速胜论”喧嚣尘上、四处弥漫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指出:“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

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个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他强调指出:“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

”冷静、客观、全面地看待那场史无前例的战争,以简练的语言论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性、人民性和民族性。科学预见战争中敌我双方力量相互消长的大趋势。中国将从劣势走向优势,日本将从优势走向劣势,中国将从防御、僵局走向反击,日本将从进攻、保守走向退却。毛泽东由此得出结论,抗日战争必须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和战争形势,正确预见战争发展的一般规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岁月中,“以民为本”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其中,毛泽东的贡献和作用是最重要的。此外,用“我们承认战争现象是较之任何别的社会现象更难捉摸,更少确实性,即更带有所谓‘盖然性’。

但战争不是神物,仍是世间的一种必然运动”揭示了必然性和盖然性的辩证关系。

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

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主观的,片面的,总之是不科学的。” 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

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只有团结人民、尊重人民、依靠人民,实行“军民一致”,才能瓦解敌军、取得抗战的最后胜利。可见,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一开始就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实事求是,从而预言了战争的走向。

毛泽东用正确的科学思想指导中国走向解放,这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也起到了指导作用。只有有很强的指识储备,我们才能在黑暗中找到出路。读完这本《论持久战》,我深深地佩服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同时也感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我们是祖国的希望,所以要珍惜革命前辈的幸福换血,努力奋斗!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2)

三、我的感悟

对于我来说,因为个人的缘故,一直没能读过这篇《论持久战》。这次以写读后感为动力,“强迫”自己读完了它,感觉终于又弥补了人生中一大遗憾。读完《论持久战》,除了我在上文所述的那样感概于毛主席战略眼光之先进之外,还想感概一下中国人民永不言弃的精神。

在中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危机论,灭亡论之时,总有先进的中国人站出来,勇于驳斥它们,并为中国未来的前进方向指明道路。毛主席这篇文章更是证明了这点,在别人眼里,“亡国”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在毛主席眼中,战胜日本帝国主义是早晚的事情,只不过所需要的时间是很长的,无法在短期内赢取胜利。他引用了大量实例来佐证他的观点,这铿锵有力的言辞,对当时的中国人无疑是一次醍醐灌顶式的醒脑,对照亮抗战的方向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难怪连国民党内部的一些高层人士都对毛主席的《论持久战》大加赞赏,将其作为抗日战争的纲领性文件。

总之,作为一个启明星一样的文章,《论持久战》在中国的军事战略史上的战略意义毋庸置疑。但更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其中所蕴藏着的中国人永不放弃的崇高精神,即使与你战斗千年万年,也一定要将你赶出我们国家的民族之魂!!我认为这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3)

其次,它也是一部闪耀着唯物辩证法光芒的哲学著作。在这篇著作中,毛泽东分析抗日战争诸问题所坚持和遵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在观察、分析和解决抗日战争诸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在解决具体的抗日战争问题中所得出的一般的哲学概括和一般的哲学结论,都坚持并且发挥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论持久战》中所阐述的哲学思想不仅是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的思想基础,而且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仍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最后,《论持久战》对我们生活的启示也是很大的。人生就像一场战役,要想生存下来必须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而想要生活则还要将每一份苦难都当作人生必不可少的乐章。从出生至死去,我们需要这样的智慧。

我对它最真切的感受自然是源自高考。有人说高考一点也不难。困难的是高考前单调的备考时间。每天教室食堂寝室三点一线的奔波,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业、看不完的书。

这是一场持久战!首先需要我们对它的正确认识,明确高考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我们在很久以前就做好充足的准备。然后调整心情,准备好作战工具,迎接战争的胜利!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发展的马列主义的经典军事理论著作,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实际出发解决战争问题的光解典范,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战略纲领。它发展了弱国战胜强敌的战略理论。它在思想上和理论上武装了群众。它对增强中国人民抗日信心,坚持长期抗战,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具有重大的动员和指导作用。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4)

读了毛泽东《论持久战》后颇有感受。文中主要阐述了,在我方弱于敌人时或环境不利于我方时应采取持久战的策略,只要采取此策略则必胜.在此情况下要杜绝投降论和速胜论,因为在敌强于我时这两种论调就不现实,必然导致客观失败.主要内容是:

1、揭示了抗日战争发展的基本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

2、论述了只有实行人民战争,才能赢得胜利的思想;

3、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说:“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但它的侵略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中国的国力虽然比较弱,但它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又有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这种进步因素的代表。日本战争力量虽强,但它是一个小国,军力、财力都感缺乏,经不起长期的战争;而中国是一个大国,地大人多,能够支持长期的战争。日本的侵略行为损害并威胁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得不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而中国的反侵略战争能获得世界上广泛的支持与同情。最后,毛主席得出一个结论:“中国会输吗?答复:不会。中国会速胜吗?答复:不会。这个战争会持续很久。从这里,可以看出来:国内,当时有着“中国会输、中国能速胜的错误思想。为了人民,毛主席告诉了我们正确的看法。

毛主席还指出,这个持久的战争要经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的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准备反攻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的时期。毛泽东着重指出,第二阶段是整个战争的过渡阶段,“将是中国很痛苦的时期”,“我们要准备付给较长的时间,要熬得过这段艰难的路程。”毛泽东强调“此阶段中我之作战形式主要的是游击战,而以运动战辅助之”。“此阶段的战争是残酷的,地方将遇到严重的破坏。但是游击战争能够胜利”。

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还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只要动员了全国老百姓,就会造成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读完《论持久战》,我感触很多。其实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场持久战呢?无论是谁,都不可能经历一帆风顺的一生,也不太会有注定失败的一生,成功的取得往往需要经受过无数困难与挫折的洗礼,不可能不废吹灰之力就能享受幸福的生活。但是,只要你有毅力,不怕失败,不怕挑战,成功近在咫尺。所以“速胜论”与“亡国论”都是错误的,我们的人生同样需要持久战。在一生中,我们会经历不同的阶段,正如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一样,人生或许有更多的时期,认清每个时期自己的任务,确立不同的目标,我们会过得更加充实。论持久战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论断,那么在人生中,自己就是胜利之本,每一个人都掌握着自己的前途与命运,选择怎么样的人生道路,最终会有什么样的归宿,你,都是根本。我想,我们现在需要从全新的角度去学习思考论持久战,去体会革命前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赋予它不一样的含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负我们的使命,不断的成长与提高。

原来只知道《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写的一篇很有名的文章,今天查了相关资料,看了原文才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它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在国民党内出现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等论调。在共产党内,也有一些人寄望于国民党正规军的抗战,轻视游击战争。针对这些言论和战争的具体情况,毛泽东作了具体分析并且对于战争也作了预测和战略部署。可以说是一部超前的战略分析著作。

文中首先对于“速胜论”和“亡国论”予以否定并提出抗日战争将是持久战。中国不会亡,中国人不会沦为亡国奴,我们必然会取得战争的胜利。全文总结起来原因有四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由于敌强我弱,所以这场战争一定不会很快结束。而后三点则可说明我们一定会胜利,只不过要经过持久战。文章条理清晰,娓娓道来。据理力争的推翻了“速胜论”和“亡国论”的无科学理论,使人们对这场战争持正确的态度。同时,条条阐述我们会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增强了我们对战争的信心。

随后文中阐述了我国将采取的战略,分析了战争趋势。我们的战略方针是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同时强调“兵民是胜利的根本”,应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只有人民战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他把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放在人上面而非武器,也许日本在武器上比我们先进,但是胜利最终还是属于我们的。而历史也足以证明他的理论的正确性。

同时,也指明了中日都不会妥协以结束战争。与日本方面,他们的胃口很大,单纯几个省份的割让并不能满足他们的狼子野心;对于中国,我们也不容许日本保留中国的寸土。我们是绝不会妥协的,战争也是必然会进行下去的。

在文中,毛泽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战争的根本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制订了指导抗日战争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证明了其无比的正确性。它可用于指导反侵战争,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他在文中所展示的思考模式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即使在社会主义的今天,学习这篇著作也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毛泽东,提到这个名字我们很多人就会心生敬意,即使是他曾今犯下的错误也掩盖不了他创下的辉煌。我们伟大的毛泽东领袖,作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拥有令人惊叹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亦怀有令人折服的文学创作能力。在那个急需有人拯救中华民族的年代,他创造了令全世界都赞叹的军事奇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论持久战》等都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留下的宝贵的军事思想财富。

《论持久战》明确的点出了中国与日本打的是一场持久战——战争不能速胜,中国不会灭亡,最后的胜利是中国的。文中还明确指出“亡国论”、“速胜论”这些思想的错误性。毛泽东同志是站在一个超越了军事的角度来对军事行动进行表述。他的思想方向实现从政治层面着眼,再结合其特点运用哲学思想理论来进行认识,使我们能看得更加深远更加深刻。以下就知我对其中的一些片段的认知和理解。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产生妥协倾向,后者产生轻敌倾向。他们看问题的方法都是主观和片面的,一句话,非科学的。”这是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讲述的一段话。从中看来,我们平时看问题不能太片面也不能太极端,要学会全面的思考,而不要走两个极端,要权衡这件事情的利弊,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透它,从而解决这件事。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事情,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那些不顺心的事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事情都有两面性,换一个角度看,或许坏事就会变成好事,那我们面对这件事情的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进而就能够更好的处理这件事,做出理智,正确的决策。

“抗战十个月以来,各种表现急性病的意见也发生了。例如在抗战初起时,许多人有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倾向,他们把日本估计过低,甚至以为日本不能打到山西。有些人轻视抗日战争中游击战争的战略地位,他们对于“在全体上,运动战是主要的,游击战是辅助的;在部分上,游击战是主要的,运动战是辅助的”这个提法,表示怀疑。”这也是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段话,总有人会认不清中国现在的实力以至于对日本作出盲目的,不切实际的判断。这样就会影响我方的作战力。在我们实际生活中也是这样的,面对困难时不要过度悲观也不要过于乐观,这都不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心态,高估自己的能力和低估对方的实力都是失败的隐患。只有正确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的优点和弱点,才能扬长避短或者是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从而游刃有余地解决自己面度对的困难。

“平型关一个胜仗,冲昏了一些人的头脑;台儿庄再一个胜仗,冲昏了更多的人的头脑。”平型关和台儿庄是抗日战争中少有的大捷,之后几乎就没有打过什么胜仗,其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人们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这就告诉我们:不能被一点点小小的胜利就冲昏了头脑,我们要冷静的面对一切。骄兵必败,这是历古以来的规律。冷静分析当前局势才是上上之策。

以上只是读了这篇文章后的一部分感受。现在新世纪的我们,要秉承这样的优良传统,以高昂的精神和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学习毛泽东思想,生活态度,和思考方式,以及那种人生理想,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论持久战》读后感(篇5)

《论持久战》是毛泽东在1938年写的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的演讲稿,当时抗战全面爆发,还出现了“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论调,针对这样的现状和这样的言论,毛泽东做了具体的分析,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以及**了未来的战争形式,现在看来,这无疑是一部超前的,科学的军事著作。

一读《论持久战》,考虑得最多的是当时的时代背景,最大的感慨莫过于在那样的风雨如晦的战争岁月,人人自危,人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能有一批像毛泽东这样的领袖站出来,指导战争,主持政治大局,关怀疾苦的人民,指引人们向前进。我相信,无论他们是谁,他们都会觉得自己很伟大,胜利来之不易。

再读《论持久战》,我注意到了其中对于问题的剖析的方法和解决的办法。我认为这些思想和方**不仅适用于战争,而且有益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第一,是看待问题要客观而不是主观臆断,要全面而不是片面。

“抗战十个月以来,一切经验都证明下述两种观点的不对:一种是中国必亡论,一种是中国速胜论。前者倾向于妥协,后者倾向于轻视敌人。

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是主观的,片面的,总之是不科学的。”对于抗日战争这件事,我们既不能妥协也不能轻敌。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遇到很多事情,既不能太片面也不能走极端,要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权衡其利弊,认真仔细地分析,才能看透它。

不是所有的顺心的事都是好事,也不是所有的烦心的事都是坏事,这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它,从什么角度看,有理智正确的决策,也许会使坏事变成好事。正如文章所说,中国不会很快获胜或灭亡。抗日战争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我们反对主观地看待问题。我们说的是一个人的思想。它不以客观事实为基础,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这是乌托邦式的错误。

第二,是清晰的思路,这里指的不是行文的思路,是分析问题的思路,可以说文中对问题的剖析有理有据,逻辑性非常强。

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环环紧扣,思维严密富有极强的逻辑性。在分析方面,作者指出了战争的本质,然后分析了中日两国的特点,主要分析了影响战争的因素

军事、经济、政治和组织力量,以及战争的性质(进步、倒退和野蛮)。分别分析了日本、中国在这几大因素的比较。最终得出:

日本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强的,但其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人力、物力又不充足,国际形势又处于不利。中国反是,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是比较地弱的,然而正处于进步的时代,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又有大国这个条件足以支持持久战,世界的多数国家是会要援助中国的。问题的根据建立在要讨论的事物的特点上的,因此是十分具有说服力的根据。

分析十分精辟,有条理,有说服力,我想我们平时对待问题也应该有条理,有先后,让人觉得做事很干练,不拖沓,这一点十分指的我们学习。

据说现今依然有人在研究毛主席的这部著作,这说明它的价值不止是存在与战争中,这里面超前的思想和科学的分析方法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总之,《论持久战》不仅带给我对于那个时代的时代背景的感慨,更多的是让我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