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发表时间:2025-09-17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8篇)。

书法艺术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传统文化的产物与延续。传统文化为书法的存续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描绘书法的经典诗词,敬请欣赏!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一)蒋士铨


板桥作字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


板桥写兰如写字,秀叶疏花见姿致


(二)郑板桥


日日临池把墨研,何曾粉笔去争妍。


要知画法通书法,兰竹如同草隶然。


(三)郑板桥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四)黄庭坚


世人但学兰庭面,欲换风骨无金丹。


谁知洛阳杨风子,下笔便到乌丝栏。


(五)王文治《论书绝句》


墨池笔冢任纷纷,参透书禅未易论。


细取孙公书谱读,方知渠是过来人。


(六)杜甫《饮中八仙歌》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


挥毫落纸如云烟。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上元夜雪有感》

去年昭亭阳,今夜苦风雪。

及雪在京城,宵灯亦将灭。

石花广袖轻,梅蕊新妆絜。

匆匆竞还家,陌上乱车辙。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送薛殿丞知达州》

远郡古通川,云烟秀重叠。

江从巴蜀来,山与岷峨接。

啼鸟异方音,青林四时叶。

使君当问俗,市贾皆红颊。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1、《南乡子·送述古》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

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

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

今夜残灯斜照处,

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

2、《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蝶恋花·密州上元》

灯火钱塘三五夜。

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

帐底吹笙香吐麝,此般风味应无价。

寂寞山城人老也。

击鼓吹箫,乍入农桑社。

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4、《蝶恋花》

记得画屏初会遇。

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燕子双飞来又去,纱窗几度春光暮。

那日绣帘相见处,

低眼佯行,笑整香云缕。

敛尽春山羞不语,人前深意难轻诉。

5、《渔家傲·送张元唐省亲秦州》

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

白马皂貂留不住。

回首处,孤城不见天霖雾。

到日长安花似雨,故关杨柳初飞絮。

渐见靴刀迎夹路。

谁得似,风流膝上王文度。

6、《江城子·别徐州》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如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7、《行香子·过七里滩》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

水天清、影湛波平。

鱼翻藻鉴,鹭点烟汀。

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算当年、虚老严陵。

君臣一梦,今古空名。

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8、《醉落魄·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的想到。

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赏析】

《九月九日以山东兄弟》可谓千古名篇。写这首诗时王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都市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

诗的开头直接以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而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因此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十分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三四两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遥想兄弟如何在重阳日登高,佩带茱萸,而诗人自己独在异乡,不能参与,虽然也写出了佳节思亲之情,就会显得平直,缺乏新意与深情。诗人遥想的却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说,远在故乡的兄弟们重阳节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他自己不在内。好像遗憾的不是他未能和故乡的兄弟共度佳节,反倒是兄弟们佳节未能完全团聚。似乎诗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处境并不值得诉说,反倒是兄弟们的缺憾更须体贴。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这种出乎常情之处,正是它的深厚处、新警处。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赏析】

诗的主旨是眷怀友人,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

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

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 诗词大全100首书法作品 ✹

一、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出自汉·曹操《短歌行》。唯有,只有。杜康,相传为古代的造酒者,这里借指酒。后人稍不快意,便好以酒浇愁、借酒解忧,其依据就在于曹操此言。

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出自汉·曹操《短歌行》。朝露,早上的露珠。去日,过去了的岁月。苦多,恨多。人生苦短,犹如早上的露珠,再者过去的岁月又是苦难太多,而今再不抓住机会及时行乐,再待何时?这便是曹操的及时行乐的宣言,对后世影响甚巨。

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出自汉·曹操《步出夏门行》。临,到、迫近。沧海,即大海,因海水色苍,故称沧海。澹澹,水波起伏之貌。竦,同“耸”,高起之状。峙,突起之貌。此乃曹操登临碣石山而见海波涌动、山岛耸峙之景,历来为人所传诵。

四、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出自汉·曹操《苦寒行》。中路,路中。失故路,迷失了来时走过的路。薄,迫近。想过河,而桥梁断绝;欲回家,而迷失故路;天色昏,而欲宿无处,此是何等的悲苦之情!

五、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出自汉·曹操《苦寒行》。萧瑟,风吹树木之声。罴,似熊而体大,俗呼人熊。霏霏,雪下得很密之貌。冬日的北风呼啸着吹过,树木发出凄凉的萧瑟之声。寂静的溪谷人烟绝迹,只有虎豹熊罴自由地出没,只见大雪纷纷而下,绵绵不绝。这便是曹操笔下的冬日之景,读之不禁令人顿生无限的凄凉之感。

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出自汉·曹操《步出夏门行》(其一)。萧瑟,风吹树木之声。之,的。行,运行。若,像。其中,指海中。星汉,银河。曹操写东临碣石所见海天秋色之景,历来传为写景妙笔。

七、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

出自汉·曹操《却东西门行》。狐死归首丘,典出于《礼记·檀弓》,说狐死时一定将头朝向自己先前居住的山丘。安可,怎么能。此以龙不可离水、兽不可离冈、狐死必首丘作铺垫,以此由物及人,表达了久在他乡征战的战士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之情。

八、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出自汉·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指慷慨激昂的样子。杜康,传说最初造酒的人,此代指酒。【译文/点评】此写诗人思得治国安邦的英才而不得,只得借酒消愁的痛苦之情。

九、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反故乡?

出自汉·曹操《却东西门行》。戎,武器。戎马,此指战马。冉冉,慢慢地。至,到。反,同“返”,返回。诗句描写战士长年征战的辛苦之状与久在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深切之情。

十、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出自汉·曹操《苦寒行》。担囊,挑着行囊。取薪,打柴火。斧冰,凿冰。糜,粥。苦寒的冬天,在外征战日久,人困马乏,饥肠辘辘,还要背着沉重的行囊去打柴,凿开冰层取冰煮粥充饥,这是何等悲苦的生活!

本文网址:https://www.968ok.com/shici/358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