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
发表时间:2025-09-17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推荐26句)。
赏析是通过鉴赏与分析来获得理性认识的过程,既受限于艺术作品的形象与内容,又受个人思想感情、生活经历、艺术观点和兴趣的影响,从而对作品的形象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下是整理的古代名人名言及其注释,欢迎阅读和收藏。
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祗”同“祇(只)”,只、仅仅。 二、古今异义
2、食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
3、而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连词,表示转折)
4、名词用作动词: 策:原意指马鞭,这里用作动词,引申为用鞭子打,这里是驱使的意思。例句:策之不以其道。
5、第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6、第一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
7、第二段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8、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句式? 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愚妄。
9、第三段中哪句话能体现作者的写作目的?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0、作者的论点是什么?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 第一段。
11、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2、表层意(小结)深层意 有伯乐有千里马 (正面) 发现人才
13、参照文本,强化自我体验,实践真知 学情预估:关注学生的是实际情感体验,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内化文本知识,拓展学生视野,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和人文素养。交流这个环节是最具开放性的,学生依据《〈论语〉十则》的文本信息,加之补充读物和所搜集资料,从而学生会更有可言之的话题,因此,“放之有度”的教学在这里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民主与开放,也更具有人文关怀,因为我们始终在关注着学生。
14、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
15、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
16、哪些语句强调谦虚,哪些语句是强调独立思考与复习,并分别说明理由。 谦虚: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子贡问友。子日:“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明确:以上两句讲的是如何把握朋友相交之度。“数”读shu,可译为“频繁”,指侍奉君主或和朋友相交烦琐无度;“忠告”是指“对朋友忠言相告”。“道”意为“劝导”,“毋”指“不要”。前一句可理解为:“侍奉君主,(如果)频繁地反复提意见,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如果)相交烦琐无度,就会遭到疏远。”后一句可理解为:“(如朋友有过失),对朋友要好言相劝,不听就作罢,不要自讨羞辱。”
18、再次齐读全文(注意:已经疏通的读音) 三、孔子的快乐之道一:向一切人学习
1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什么样的)朋友?来(干什么)?
20、背景:《史记》中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多,至远方来”。 明确:既然来的都是跟他学习的人,可见学问都不如他,那有什么好快乐的?
21、这里你读到“快乐”了吗?这则说什么? 明确:学生很可能是没有读到的,没关系,先理解意思:“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智慧的。”
22、孔子是用什么样的语气?(读一读) 明确:学生自由想读。生气、温柔、严肃……
23、为什么孔子这么强调分清“知与不知”? 明确:不知道装作知道会让人很烦恼(庸人自扰)
24、小结板书:学会放下包袱,“学会宽恕别人”,该放下时且放下,其实是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六、总结送赠言
25、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6、学生齐读课文。 (四)整体感知
- 更多精彩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内容,请访问我们为您准备的专题:古代名人名言带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