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超火座右铭

发表时间:2022-01-20

寄扬州韩绰判官-鉴赏。

【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释】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译文】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赏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鉴赏】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欧阳修的《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正道出了杜牧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此时虽然时令已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还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

江南佳景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印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岂不闻“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徐凝《忆扬州》),更何况当地名胜二十四桥上还有神仙般的美人可看呢?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而得名。“玉人”,既可借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中晚唐有以玉人喻才子的用法。诗人本是问候友人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这样,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情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从而使此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艳情却并不流于轻薄。这首诗巧妙地把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桥上的美丽传说与“月明桥上看神仙”的现实生活融合在一起,因而在客观上造成了“玉人”又是指歌妓舞女的恍惚印象,读之令人如见月光笼罩的二十四桥上,吹箫的美人披着银辉,宛若洁白光润的玉人,仿佛听到呜咽悠扬的箫声飘散在已凉未寒的江南秋夜,回荡在青山绿水之间。这样优美的境界早已远远超出了与朋友调笑的本意,它所唤起的联想不是风流才子的放荡生活,而是对江南风光的无限向往:秋尽之后尚且如此美丽,当其春意方浓之时又将如何迷人?这种内蕴的情趣,微妙的思绪,“可言不可言之间”的寄托,“可解不可解之会”的指归(见叶燮《原诗》),正是这首诗成功的奥秘。

968OK.Com编辑推荐

寄韩谏议


今我不乐思岳阳,身欲奋飞病在床。

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麒麟翳凤凰。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星宫之君醉琼浆,羽人稀少不在旁。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昔随刘氏定长安,帷幄未改神惨伤。

国家成败吾岂敢,色难腥腐餐枫香。

周南留滞古所惜,南极老人应寿昌。

美人胡为隔秋水,焉得置之贡玉堂。

注解

1、鸿飞冥冥:指韩已遁世。

2、羽人:穿羽衣的仙人。

3、帷幄未改:帷幄本指帐幕,此指谋国之心。

译文

眼下我心情不佳是思念岳阳, 身体想要奋飞疾病逼我卧床。

隔江的韩注他品行多么美好, 常在洞庭洗足放眼望八方。

鸿鹄已高飞远空在日月之间, 青枫树叶已变红秋霜已下降。

玉京山众仙们聚集追随北斗, 有的骑着麒麟有的驾着凤凰。

芙蓉般的旌旗被烟雾所淹没, 潇湘荡着涟漪倒影随波摇晃。

星宫中的仙君沉醉玉露琼浆, 羽衣仙人稀少况且不在近旁。

听说他仿佛是昔日的赤松子, 恐怕是更象汉初韩国的张良。

当年他随刘邦建业定都长安, 运筹帷幄之心未改精神惨伤。

国家事业成败岂敢坐视观望, 厌恶腥腐世道宁可餐食枫香。

太史公留滞周南古来被痛惜, 但愿他象南极寿星长泰永昌。

品行高洁之人为何远隔江湖, 怎么才能将他置于未央宫上?

赏析

此诗属于游仙诗一类,隐约含蓄,反复涵咏,始能体味。诗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怀念韩某远在洞庭,日月更迭,思念益切。“玉京”六句 为第二段,写朝廷小人得势,而贤臣远去。点出韩某已罢官去国。“似闻”六句为第 三段,写听到韩某罢官原因,以张良比之,颂其高洁有才。末四句为第四段,抒写自 己感想,并望韩某再度出山,为国出力。诗思严慎细致周密,写得隐晦曲折。格调却清新激昂,铿锵有力。

寄王琳-鉴赏


玉关道路远,金陵信使疏。

独下千行泪,开君万里书。

译文

玉门关外路遥远,

故都金陵信使稀。

千行眼泪不停流,

万里来信快开启。

鉴赏

前二句言南北道远,音讯疏隔。言外之意:今日居然接到故人书信,不胜惊喜。后二句写拆阅书信时的心情。王琳怀雪耻之志,可以想象信中满纸慷慨悲壮之词,使诗人深受感动,为之下泪。诗人为何拆书下泪?是有感于故人万里寄书的情谊?还是触动了悠悠乡思?或是感慨于故人的忠烈之情,而羞惭于自己的苟全?诗中均未言明。无限话语尽在潸然而下的“千行泪”中了!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鉴赏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白草:西域牧草名,秋天变白色。

2、胡天:指西域的气候。

3、辕门:古代军营前以两车之辕相向交接,成一半圆形门,后遂称营门为辕门。

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把百草吹折, 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忽然间宛如一夜春风吹来, 好象是千树万树梨花盛开。

雪花散入珠帘打湿了罗幕, 狐裘穿不暖锦被也赚太薄。

将军双手冻得拉不开角弓, 都护的铁甲冰冷仍然穿著。

沙漠结冰百丈纵横有裂纹, 万里长空凝聚着惨淡愁云。

主帅帐中摆酒为归客饯行, 胡琴琵琶羌笛合奏来助兴。

傍晚辕门前大雪落个不停, 红旗冻硬了风也无法牵引。

轮台东门外欢送你回京去, 你去时大雪盖满了天山路。

山路迂回曲折已看不见你, 雪上只留下一串马蹄印迹。

赏析

这是咏边地雪景,寄寓送别之情的诗作,全诗句句咏雪,勾出天山奇寒。

开篇先写野外雪景,把边地冬景比作是南国春景,可谓妙手回春。再从帐外写到 帐内,通过人的感受,写天之奇寒。然后再移境帐外,勾画壮丽的塞外雪景,安排了 送别的特定环境。最后写送出军门,正是黄昏大雪纷飞之时,大雪封山,山回路转, 不见踪影,隐含离情别意。全诗连用四个“雪”字,写出别前,饯别,临别,别后四 个不同画面的雪景,景致多样,色彩绚丽,十分动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意境清新诱人,读之无不叫绝。

忆扬州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本文网址:http://www.968ok.com/shici/285.html

上一篇:寄令狐郎中-赏析 下一篇: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