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拼搏的名言

发表时间:2022-01-22

孔子的名言。

1、放于利而行,多怨。

2、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3、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4、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5、其使民也义。

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8、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9、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10、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11、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提手与之言,能无说

12、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13、见善无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4、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

15、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1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18、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0、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1、贤哉,回也。

22、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23、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4、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25、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6、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27、修己以敬以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8、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2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30、君于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31、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3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33、君子易事而难说(悦),说(悦)之不以道,不说(悦)也。

34、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35、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

36、其使民也义。

37、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38、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39、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0、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1、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42、放于利而行,多怨。

43、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44、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45、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46、士而怀居,不足为士矣。

968OK.Com编辑推荐

孔子名言


爱因斯担相较,前者为下愚,后者为上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看得多准啊!名人名言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社会文化和历史,名人格言能够让我们对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栏目小编为了帮助您细心整理了《格言集》供您参考,我们努力确保这些句子能满足您对必要信息的需要!

1、儒家论“友”,主张交“君子”为友,远离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的小人。其中,“朋”和“友”是分开来讲的。“朋”是有志向的人们,就可以成为“朋”。比如说,在一间教室里,所有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学习,那么这些人就为“朋”,但如果两人的志向不同,那也成为不了朋的,友的层次比朋更高一些,友是两个人共同提升,互相帮助的一种境界。同时,选择“友”的时候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选择意图不轨的小人来谋害自己,影响自己。这就是“朋”与“友”。

2、我不在乎他是否富有爱心。

3、孔子,是圣人,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就从这教育家来说,应该是对学生来讲的最重要,我认为应该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尤其是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其时针对的绝大多数学生,孔子相信天才,但天才是有限的,用时习之给天下众多学子指明了学习之路,成才之路。

4、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说明:不在那个位置,不要规划政治事务的那个方面。

5、以德服人!据说孔子一米九多身高,武功高强,把比武叫德。

6、记得我当年生完孩子再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问我:“如果以后你的领导比你年纪小,你会不会觉得别扭?”我当时就用这句话回答的,当然我也得到了这份工作。

7、孔子这话就告诉我们,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学会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啊。

8、“法语之言”,那些非常有道理的人生哲理,如长辈或经典里告诉我们的,正面、严肃。但不能听过就算了,关键要真正改变自己,照道理来做,这才最可贵。“从而不改”,听过了,但不行动,那不行。

9、“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符合道理的话,能不听从吗?“改之为贵”,听从以后,能改变自己,这才是可贵的。

10、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11、“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这句名言意味着通过回顾过去的经验和知识,我们能够发现新的见解和智慧。

12、意思是这宰我这个人问,父母去世我要守三年的丧啊,太久了吧,哥三年不花天酒地,上网打游戏,泡MM,我真的受不了。于是他老师孔子就说:我问你丫的,父母刚死,你就喝酒吃肉,你还有良心吗?

13、勿友不如已者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所以选朋友要慎之又慎,要选择实实在在的人做朋友,切勿选择夸夸其谈的损友,否则将会付出惨痛的代价

14、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我想问一下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5、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劳其筋骨

16、《论语》中孔子两次提出“无友不如己者”,通常翻译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真是天大的错误!如果这种翻译成立的话,孔子不是成了孤家寡人了吗?皇帝不也就成了一个孤独者?孔子在《论语》第四篇中说过:“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恶不仁者,岂为仁乎?”他的学生子张也说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因此,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应该是,不要交与自己志向不合的人。

17、另一句名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提醒人们待人处事要有同理心和善良。

18、语出《论语》首篇《学而》。

19、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孔子认为当一种正义事业需要人去担当时,年青一代要敢于勇往直前,责无旁贷,即使在老师面前也不必谦让,“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面临着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谦让,即就是老师也不必同他谦让。

20、人如果不讲诚信,不守信用,是不值得交往的。可以说是一句交友名言这句话主要是在强调洋河人在交往的时候,人在处事的时候,必须要守信用,讲诚信,如果说没有诚信,不讲信用,不守信用的话,就交不到朋友,一个不不被信任的人,很难交到朋友的

21、你若说正经话,就必照你祖宗所说的去行。

22、三连,必有我严老师。选择好的,然后跟随它;选择坏的,然后改变它。解释: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一个一定是我的老师。我们应该选择自己的优点去学习,注意改正自己的缺点。

23、“听其言,观其行”是孔子了解人的方法,同时也是他择友的方法,孔子弟子宰予善于言辞,孔子听信他的话,以为他很有志气很勤奋,但是后来孔子发现他白天睡大觉,很生气,并认为过去“听其言而信其行”(《公治长》)不对,把它改变为“听其言观其行”。(同上)通过全面观察其言行,孔子要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动机、思想、品质。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就是说弄清一个人的动机,他所走的道路和他安于什么,不为表面现象迷惑,就真正认识了这个人。对于人的评价要以观察为准,而不可人云亦云。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正是这个意思。

2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这句名言强调了学习从他人身上获取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性。

25、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26、拓展阅读:孔子人物轶事

27、孔子的择友原则与方法

28、白话译文:用钱财与人相交,钱财用尽了,交情也就完结了;以美色与人相交,容颜衰败了,爱情也就改变了。

29、我认为,孔子名言中最好的一句是“有教无类”。

30、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出处:孔子《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1、朝代有,夜变,随它;晚上有了,就朝,然后和它换。

32、白话译文:人们互相交往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33、爱因斯担相较,前者为下愚,后者为上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看得多准啊!

34、苛政猛于虎2、《孔子过泰山侧》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一生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另有说《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所有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国家的祖先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35、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五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36、孔子认为,言辞只是一种交流工具,本质是用来沟通的,主要是信息传递互换,没必要非得有好口才。

37、译文: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38、坏亲戚组成坏家庭。-亚伯拉罕。

39、北京农学院前校长王慧敏和他的姘头路平。

40、或许,孔子的原意,与上述解释有些差别但是,随着历史的进步,人们对于同一词语的理解不是都有相应变化吗?用现代语言解释,那就是与时俱进。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然包括语言。

41、热爱教育,忠于学生,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少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质量,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42、神的话和他的话一样好。

43、孔子还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名言让人们意识到,只有真正热爱和享受一件事情,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44、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知理、理解与包容。

45、“巽与之言”,好听顺耳的恭维话,比如别人称赞你的言辞。

46、还有一种朋友叫作“争友”,就是那种勇于说出自己问题的朋友。所谓直言不忌,但又很真诚的朋友。交到了这种朋友,就能做到互相的改正问题,保持自己良好的心态,做到“友”道的朋友之间的提升。

47、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其身正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由此出发,孟子主张教师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用正道教育学生,“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

孔子教育的名言


1、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孔子曰:习相近也,性相远也。

3、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孔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5、孔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7、孔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8、孔子曰:因材施教。

9、孔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10、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2、孔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3、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4、孔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15、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16、孔子曰:有教无类。

17、孔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18、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19、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20、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关于孔子的名言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我们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名人名言。名人们的格言能够鼓舞人心、激发我们的毅力和勇气。下面是与“白话译文:在悲伤的事情也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的事也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相关的重要信息,希望对您有所启发。通过阅读,你将对某个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1、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正人先正己”的思想,指出“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孟子·尽心上》)“其身正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由此出发,孟子主张教师必须首先端正自己,用正道教育学生,“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

2、有人译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为友。这与孔子的整体思想有抵触,似不妥,此处的“不如己”训为“不类己”较善,引申为“与己不同道”之意,与孔子的:“道不同不相与谋”(《卫灵公》)意思相近。在择友标准上孔子注重的是“志同道合”,朋友要“合志同方营道同求”共弘儒家之仁道,这是由交友的目的所决定的。孔子鄙视那些追求物质利益,为求食禄而向滨人,他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3、白话译文:用钱财与人相交,钱财用尽了,交情也就完结了;以美色与人相交,容颜衰败了,爱情也就改变了。

4、别人怕的人,别人尊重他。

5、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一》

6、每个人都在选择自己的路,既然不能一起走,那就道一声珍重,继续走自己认为对的路,哪怕那条路上你孤身一人...

7、白话译文:在悲伤的事情也莫过于活生生的别离,再快乐的事也莫过于新相交的知己。

8、不是在他的位置上,不是在他的政治上。说明:不在那个位置,不要规划政治事务的那个方面。

9、个人觉得应该是巧言令色,鲜矣仁。因为夸夸其谈会误国,徒有其表会误事。事实上也是如此,科学不需要夸张,也不需要修饰,只需要实事求是就可以。

10、学而不思则罔;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说明:学而不思,会被知识的外表蒙住眼睛;因为怀疑,不学而思考更危险。

11、君者舟也是,普通人也是水。水所以载舟,也所以覆舟——孔子家语

12、儒家论“友”,主张交“君子”为友,远离给自己带来不好的影响的小人。其中,“朋”和“友”是分开来讲的。“朋”是有志向的人们,就可以成为“朋”。比如说,在一间教室里,所有人的志向都是为了学习,那么这些人就为“朋”,但如果两人的志向不同,那也成为不了朋的,友的层次比朋更高一些,友是两个人共同提升,互相帮助的一种境界。同时,选择“友”的时候要“擦亮自己的双眼”,不要选择意图不轨的小人来谋害自己,影响自己。这就是“朋”与“友”。

13、我还会像大学时期一样经常发信息问候一下朋友们,基本上得到的回复都很敷衍。时间长了,联系的朋友越来越少,很多甚至没了联系。

14、但凡遇到这样的人,我都会想到孔夫子的话“道不同,不相为谋”,用来安慰自己。既然对方已经那样想、那样做了,我虽有些伤心,但收拾好心情,还要继续走自己的路,没必要再勉强做朋友。

15、孔子的择友原则与方法

16、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全部用来思考,但没有进步,比不上去学习进步快啊!

17、“法语之言,能无从乎”,符合道理的话,能不听从吗?“改之为贵”,听从以后,能改变自己,这才是可贵的。

18、孔子以一生的教育实践活动,在中国教育史上塑造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技术教师形象。他有关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被封建统治者奉为“师表”。

19、爱因斯担相较,前者为下愚,后者为上智。两千五百年前的孔子看得多准啊!

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教导我们要待人如己,不要对他人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21、《论语》中孔子两次提出“无友不如己者”,通常翻译为不要与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真是天大的错误!如果这种翻译成立的话,孔子不是成了孤家寡人了吗?皇帝不也就成了一个孤独者?孔子在《论语》第四篇中说过:“吾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恶不仁者,岂为仁乎?”他的学生子张也说过:“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因此,孔子“无友不如己者”的意思应该是,不要交与自己志向不合的人。

22、“听其言,观其行”是孔子了解人的方法,同时也是他择友的方法,孔子弟子宰予善于言辞,孔子听信他的话,以为他很有志气很勤奋,但是后来孔子发现他白天睡大觉,很生气,并认为过去“听其言而信其行”(《公治长》)不对,把它改变为“听其言观其行”。(同上)通过全面观察其言行,孔子要了解的是更深层次的东西:动机、思想、品质。他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就是说弄清一个人的动机,他所走的道路和他安于什么,不为表面现象迷惑,就真正认识了这个人。对于人的评价要以观察为准,而不可人云亦云。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正是这个意思。

23、这章经文是提醒人们要时刻感恩自己的父母,从记住父母年龄这个事上做起,这是孝道的具体体现。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的这句名言强调了对于某个领域的热爱和专注比仅仅有知识更为重要。

25、与君子做朋友是很难的,首先要从寻找君子的路上走起,其次就是怎么交到君子这样良好的“友”了。要想交到如此之“仁德”的朋友,肯定先要提升自己的“仁德”,才能让人家君子想交自己这个朋友。用儒家“仁”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就能交到君子这样有“仁德”的朋友。

26、白话译文:人们互相交往认识,贵在能够相互了解。而人们相互了解,贵在能够了解到对方的心灵深处。

2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的这句名言强调了学习从他人身上获取经验和智慧的重要性。

28、四十而不惑、六十而耳顺、知理、理解与包容。

29、记得我当年生完孩子再找工作的时候,面试官问我:“如果以后你的领导比你年纪小,你会不会觉得别扭?”我当时就用这句话回答的,当然我也得到了这份工作。

30、那在地的高处不怀恶念的,就能在那高处除灭,在那高处矫正。

31、我认为,孔子名言中最好的一句是“有教无类”。

32、言必信,行必果。这句话提醒我们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33、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孔子三千弟子吟诵《论语》五名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德不孤,必有邻」、「礼之用,和为贵」。

34、他有一句名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他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自求自得,才能深入心通,心有所得,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

35、反复记忆,是在大脑中烙印的重要方法,是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积累的多了,才能进一步灵活运用,进而发明创新,成为成功的基础。

3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要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践,并从中获得快乐。

37、己所不欲,匆施于人。2、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3、文质彬彬,然后君子。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5、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8、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9.是可忍,孰不可忍?10.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38、孔子的名言“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我们,而应该注重了解别人,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建立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关系。

39、孔子这话就告诉我们,父母把我们拉扯大,不容易,应该学会感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才后悔莫及啊。

40、坏亲戚组成坏家庭。-亚伯拉罕。

41、它知道自己有多蠢,就有多蠢。解释:他聪明可以学,他装傻别人追不上。

4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名言告诫人们要保持己见,但能够与他人进行和谐的讨论和辩论。

43、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44、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是家庭和谐幸福的基础。家是诉诸不公和治愈怨恨的最好地方。

4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告诉我们,无论与任何人交往,都能从对方身上学到一些东西。

46、热爱教育,忠于学生,对教育事业表现出充沛的精力和毅力,对青少年一代表现出满腔的热情和关怀,这是教师应具备的情感意志质量,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

47、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怎么选择“友”?孔子说了,选择朋友,要选择君子,这样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君子身上的优点。但如何辨认君子呢?君子身上有大度的做事风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仁”,小到吃饭也不能失去颗“仁心”。但要是与小人交朋友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小人之心,影响了自己的品德,小人呢,也就是那种嘴上说的很好听,却在背地里“搞”自己的一种人。

48、信:信用;其:那;可:可以,行.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出处:孔子《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9、宦官闲于宦官之中,祸患由闲而慎。

50、雪莉和任,就像我自己一样,把它偷来也跟犹大的关羽一起!说明:外表严厉但内心软弱,这种人,就像在墙上挖洞的小偷。

51、朝代有,夜变,随它;晚上有了,就朝,然后和它换。

52、《卫灵公》第九段,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其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成为名言。

孔子的名言.(示例)


见义不为,无勇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不学诗,无以言。

大德必得其寿。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温、良、恭、俭,让。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道不同,不相为谋。

言必诚信,行必忠正。

移风易俗,莫善于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父母,唯其疾之忧。

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言必行,行必果。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不学礼,无以立。

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不迁怒,不贰过。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言必信,行必果。

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未知生,焉知死。

德不孤,必有邻。

温故而知新。

民无信不立。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耻近乎勇。

孔子曰:有教无类。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已矣乎!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良禽择木而栖。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智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守。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