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水调歌头·游览

发表时间:2022-02-12

游览古迹的句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词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诗词能造就和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你有喜欢的诗词集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水调歌头·游览》,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枝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968OK.Com编辑推荐

水调歌头-推荐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翻译

不见南方的军队去北伐已经很久,金人就胡说中原的人才已一扫而空。当场伸出手来力挽狂澜,终究还要归还我的气压万夫的英雄。自笑身为堂堂的大汉民族的使节,居然像河水一般,向东而流(比喻对金人的朝拜)。暂且再向敌人的帐篷(穹庐)走一遭,敌人一定要被征服,将在藁街与他们相逢。

是唐尧建立的城都,是虞舜开辟的土壤,是夏禹对疆域的分封。在这当中应有一个半个知耻的臣子站出来保卫国家。万里河山充斥着金人游牧民族的腥膻之气,千古以来的爱国志士的英灵安在,浩大的抗金正气什么时候才能伸张畅通?金人的命运用不着多问,祖国将像光辉灿烂的太阳照耀在空中。

赏析

词的上片紧扣“出使”的题目,下片的议论站得更高,触及了整个时事。

上片开头概括了章德茂出使时的形势。“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词一开头,就把笔锋直指金人,警告他们别错误地认为南宋军队久不北伐,就没有能带兵打仗的人才。“漫说北群空”用韩愈《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序》“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的字面而反其意,以骏马为喻,说明此间大有人在。从“当场只手”到上片结束,都是作者鼓励章德茂的话。“当场”两句,转入章森出使之事,意脉则仍承上句以骏马喻杰士,言章森身当此任,能只手举千钧,在金廷显出英雄气概。“还我”二字含有深意,暗指前人出使曾有屈于金人威慑,有辱使命之事,期望和肯定章森能恢复堂堂汉使的形象。无奈宋弱金强,这已是无可讳言的事实,使金而向彼国国主拜贺生辰,有如河水东流向海,岂能甘心,故一面用“自笑”解嘲,一面又以“得似……依旧”的反诘句式表示不堪长此居于屈辱的地位。这三句句意对上是一跌,借以转折过渡到下文“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穹庐”,北方游牧民族所居毡帐,这里借指金廷。“藁街”本是汉长安城南门内“蛮夷邸”所在地,汉将陈汤曾斩匈奴郅支单于首悬之藁街。这两句是说,这次遣使往贺金主生辰,是因国势积弱暂且再让一步;终须发愤图强,战而胜之,获彼王之头悬于藁街。“会”字有将必如此之意。这两句的意思是说:你暂且到金人宫殿里去拜见一次吧,总有一天我们会制服他们,把金贵族统治者的脑袋挂在藁街示众的。两句之中,上句是退一步,承认现实;下句是进两步,提出理想,且与开头两句相呼应。这是南宋爱国志士尽心竭力所追求的恢复故土、一统山河的伟大目标。上片以此作结,对章森出使给以精神上的鼓励与支持,是全词的“主心骨”。

下片没有直接实写章森,但处处以虚笔暗衬对他的勖勉之情。“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三句,是指千百年来养育了华夏子孙的祖国大地,在这里主要是指北中国。尧、舜、禹是上古时代的帝王。都、壤、封就是国都、土地、疆域的意思。面对着大好河山,作者激愤痛心地问道:“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意思是说,在这个尧、舜、禹圣圣相传的国度里,在这片孕育着汉族文化的国土上生长着的伟大人民当中,总该有一个半个耻于向金人称臣的志士吧!“万里腥膻如许”三句,谓广大的中原地区,在金人统治之下成了这个样子,古代杰出人物的英魂何在?伟大祖先的英灵何在?正气、国运何时才能磅礴伸张?作者的这一连串责问,完全是针对朝廷上的主和派而发,在他的心目中,这些主和派是不折不扣的千古罪人。“耻臣戎”指以投降敌人为耻辱的爱国志士。“戎”指戎狄,这里就是指金人。“如许”,如此的意思。最后两句,总挽全词。“胡运”,金国的气运。词人坚信:金人的气数何须一问,它的灭亡是肯定的,宋朝的国运如烈日当空,方兴未艾。这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抗金事业的信心。

全词不是孤立静止地描写人和事,而是把人和事放在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加以表现。这样的立意,使作品容量增大,既有深度,又有广度。从本是有失民族尊严的旧惯例中,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从本是可悲可叹的被动受敌中,表现出打败的必胜信心。马卡连柯说过:过去的文学,是人类一本痛苦的“老账簿”。南宋爱国词的基调,也可这样说。但陈亮这首《水调歌头》,由于立意高远,在同类豪放作品中,要高出一筹。它通篇洋溢着乐观主义的情怀,充满了昂扬的感召力量,使人仿佛感到在暗雾弥漫的夜空,掠过几道希望的火花。这首词尽管豪放雄健,但无粗率之弊。全篇意脉贯通,章法有序。开头以否定句式入题,比正面叙说推进一层,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而又拓开意境。中间十五句,两大层次。前七句主要以直叙出之,明应开头;后八句主要以诘问出之,暗合开篇。上下两片将要结束处,都以疑问句提顿蓄势,形成飞喷直泻、欲遏不能的势态,使结句刚劲有力且又宕出远神。词是音乐语言与文学语言紧密结合的特殊艺术形式。词的过片,是音乐最动听的地方,前人填词都特别注意这关键处。陈亮在这首思想性很强的《水调歌头》中,也成功地运用了这一艺术技巧。

他把以连珠式的短促排句领头的、全篇最激烈的文字:“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适当地安插在过片处,如高山突兀,如利剑出鞘,因而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火一般的感情,突出地表现了作品的主旨。

评价

有人批评陈亮的这首词并非“高调”,也就是说,这首词写的太直,不含蓄,因而谈不上上乘之作,其实,这种评价十分片面。一般情况下,诗词应写得含蓄,力戒平铺直叙,但也不能一刀切。没有真情实感的诗词,即使写得再含蓄,也浮泛无味,直中有深情,直而有兴味,直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美感。因此,气势逼人的披文入情的直接感染力量,仍能使读者耳目一新。

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自与金签订了“隆兴和议”以后,两国间定为叔侄关系,常怕金以轻启边衅相责,借口又复南犯,不敢作北伐的准备。每年元旦和双方皇帝生辰,还按例互派使节祝贺,以示和好。虽貌似对等,但金使到宋,敬若上宾;宋使在金,多受歧视。故南宋有志之士,对此极为恼火。

公元一一八五年(淳熙十二年)十二月,宋孝宗命章森(字德茂)以大理少卿试户部尚书衔为贺万春节(金世宗完颜雍生辰)正使,陈亮作这首《水调歌头》为章德茂送行。“大卿”是对他官衔的尊称。“使虏”指出使到金国去。宋人仇恨金人的侵略,所以把金称为“虏”。这首词采用通篇议论的写法,言辞慷慨,充满激情,表达了不甘屈辱的正气,与誓雪国耻的豪情。对这种耻辱性的事件,一般是很难写出振奋人心的作品,但陈亮由于有饱满的政治热情和对诗词创作的独特见解,敏感地从消极的事件中发现有积极意义的因素,开掘词意,深化主题,使作品气势磅礴,豪情万丈。

水调歌头(收藏)


瑶草一何碧?春入武陵溪。溪上桃花无数,花上有黄鹂。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 [ní]。只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

坐玉石,欹[yĭ]玉枕,拂金徽。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我为灵芝仙草,不为朱唇丹脸,长啸亦何为?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归。

赏析

此词为春行纪游之作,大约写于作者贬谪时期。全词情景交融,反映了词人出世、入世交相冲撞的人生观和孤芳自赏、不肯媚世以求荣的品格,体现了词人超轶绝尘、游于物外的审美理想。

开头一句,词人采用比兴手法,热情赞美瑶草(仙草)像碧玉一般可爱,使词作一开始就能给人一种美好的印象,激起人们的兴味,把读者不知不觉地引进作品的艺术境界中去。从第二句开始,则用倒叙的手法,逐层描写神仙世界的美丽景象。

“春入武陵溪”,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词人巧妙地使用了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典故。陶渊明描写这种子虚乌有的理想国度,表现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黄庭坚用这个典故,其用意不言自明。这三句写词人春天来到“桃花源”,那里溪水淙淙,到处盛开着桃花,树枝上的黄鹂不停地唱着婉转悦耳的歌。

“我欲穿花寻路”三句,写词人想穿过桃花源的花丛,一直走向飘浮白云的山顶,一吐胸中浩然之气,化作虹霓。这里,词人又进一步曲折含蓄地表现对现实的不满,幻想能找到一个可以自由施展才能的理想世界。

然而“祇恐花深里,红露湿人衣”两句,曲折地表现他对纷乱人世的厌倦但又不甘心离去的矛盾。词人采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很富有令人咀嚼不尽的诗味。

“红露湿人衣”一句,是从王维诗句“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山中》)脱化而来,黄庭坚把“空翠”换成“红露”,化用前人诗句,天衣无缝,浑然一体。

下片继写作者孤芳自赏、不同凡俗的思想。词人以丰富的想象,用“坐玉石、倚玉枕、拂金徽(弹瑶琴)”表现他的志行高洁、与众不同。“谪仙何处?无人伴我白螺杯”两句,表面上是说李白不在了,无人陪他饮酒,言外之意,是说他缺乏知音,感到异常寂寞。他不以时人为知音,反而以古人为知音,曲折地表达出他对现实的不满。

“我为灵芝仙草”两句,表白他到此探索的真意。“仙草”即开头的“瑶草”,“朱唇丹脸”指第三句“溪上桃花”。苏轼咏黄州定惠院海棠诗云:“朱唇得酒晕生脸,翠袖卷纱红映肉。”花容美艳,大抵略同,故这里也可用以说桃花。这两句是比喻和象征的语言,用意如李白《拟古十二首》之四所谓“耻掇世上艳,所贵心之珍”。“长啸亦何为”意谓不必去为得不到功名利禄而忧愁叹息。

这首词中的主人公形象,高华超逸而又不落尘俗,似非食人间烟火者。词人以静穆平和、俯仰自得而又颇具仙风道骨的风格,把自然界的溪山描写得无一点尘俗气,其实是要想象世界中构筑一个自得其乐的世外境界,自己陶醉、流连于其中,并以此与充满权诈机心的现实社会抗争,忘却尘世的纷纷扰扰。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诗词欣赏


万里汉家使,双节照清秋。旧京行遍,中夜呼禹济黄流。寥落桑榆西北,无限太行紫翠,相伴过芦沟。岁晚客多病,风露冷貂裘。

对重九,须烂醉,莫牢愁。黄花为我,一笑不管鬓霜羞。袖里天书飓尺,眼底关河百二,歌罢此生浮。惟有平安信,随雁到南州。

水调歌头-诗词分享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

敛秦烟,收楚雾,熨江流。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

赏析

据作者《吴船录》,此词作于公元1177年(淳熙四年)中秋,这年五月作者因病辞去四川制置一职,乘舟东去。八月十四日至鄂州(今湖北武昌),十五日晚参加赴知州刘邦翰设于黄鹤山南楼的赏月宴会。《吴船录》云:“天无纤云,月龟甚奇,江面如练,空水吞吐,平生所遇中秋佳月,似此夕亦有数。况复修南楼故事,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作乐府诗一篇,俾鄂人传之。”

词云:“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其实他是“十二年间十处见中秋”,在《吴船录》中他确是“细数”过中秋的十处地点。想起以往十处中秋情景,就为此夕提供了一个对比的对象。此夕如何?“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新梦”,未曾料到,下以“忽到”照应,并传达了惊喜之情。“黄鹤旧山头”指黄鹤山,传说仙人王子安曾乘黄鹤过此,故名。中间嵌以一个“旧”字,似有这样意味:昔人已乘黄鹤去,此日他来仙地游,然则他也是仙矣,他之“新梦”、“忽到”,不也像乘黄鹤飘然而来吗?同时他写的《鄂州南楼》诗道:“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飞来识旧游。”也有此意味。“老子个中不浅,此会天教重见,今古一南楼。”此地不仅是仙地,还留有历史遗迹。东晋庾亮镇守武昌时,曾在秋夜登上此处的南楼,与僚属吟咏谈笑,高兴地说:“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世说新语·容止》)显然这里以庚亮作比,又是重演九百年前的南楼会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后人登临前人的旧地,除历史沧桑感外还会由仰慕而生出自豪感,古人做到的事我也做到了,何况作者此时地位亦复与庾亮不相上下。所以他也说:“老子于此兴复不浅也!”“星汉淡无色,玉镜独空浮。”因为“天无纤云”,月明星稀,更显出那轮明月(玉镜)的明亮,它的亮色掩住了一切背景,使得它就象悬浮于空际一样。这两句是对月色的描写,不仅写出了“月色甚奇”,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的怡情。“玉镜独空浮”,他的神思全然贯注到这轮明月上了,“独”,既表示了月在天际的存在,也表示了月在他心中的存在,他也要跟月一道“浮”了。大凡如此月夜,人们凭高望月,每每会生出超凡脱俗之感,何况在这仙迹胜地呢。写到这里,可以回答:“今夕如何”,真是平生少遇啊!

下阕仍写月色。“敛秦烟,收楚雾,熨江。”视野更开阔了。“秦”,泛指江北以外的地方,“楚”,指江汉一带。江北江南,长烟一空,皓月当空,月下的江流就象一匹熨平的白练,这景象又是多么柔美。“熨”字下得神奇,又十分生动,使人想起那种平滑之状,与苏轼“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的比喻有异曲同工之妙。正当他神思飙举、游思漫疏之际,忽然清醒过来,面对现实:“关河离合,南北依旧照清愁。”“离合”,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意分裂。眼下情况仍然是:山河分裂,月光仿佛笼罩着无边的“清愁”。这“清愁”,既可以看作是作者的,也可以看作是当夜南北许多像作者这样满怀忧国之情的人的下样望月的人的。这两句是情绪的陡转,但也是有来路的。前面的“秦烟”、“楚雾”已暗示作者在放眼北南两方,就有可能产生河山之异的感触;起拍的“细数十年事”也有这样的内蕴,“十处过中秋”就有一处是在使金途中于睢阳过的,自在此时联想之中。注意句中的“依旧”,可指靖康之后,也可指自使金以后的八年。下面又联想到自己的身世:“想见姮娥冷眼,应笑归来霜鬓,空敝黑貂裘。”姮娥“,即嫦娥。”空敝黑貂裘“,用苏秦事。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终无成而归“(见《战国策·秦策》)。貂裘敝,形容奔走不止,穷困僚倒。

作者此时五十二岁,想起十多年间迁徙不定,“不胜漂泊之叹”(《吴船录》)。“归来”,指此次东归。这里借嫦娥嘲笑,抒发了自己华发已生、而功业无就的感慨,也流露出作者倦于风尘游官的心境。这与苏轼的“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同,而与辛弃疾的“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太常引·建康中秋》)异。辛词是主动问姮娥,向白发挑战,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进取精神。辛词作于淳熙元年,当为成大所知,只是因经历、心境不同,面对同样的中秋明月而产生了不同的情思。“酾酒问蟾兔,肯去伴沧洲?”“蟾兔”指月亮。“沧洲”,退隐之地,此指故乡。《吴船录》谓:“余以病丐骸骨,傥恩旨垂允,自此归田园,带月荷锄,得遂此生矣。”此次东归他是打算退休的。

写这首词的四年前他在桂林写的《中秋赋》有这样的话:“月亦随予而四方兮,不择地而婵娟。……知明年之何处兮,莞一笑而无眠。”那时心情是激动兴奋的,现在乘舟东下,鲈乡在望,心情自是不同。举酒邀月,结伴沧洲,写出了他的向往,写出了他的思想上的清静,前面时事、身世引起的忧虑不安消泯了,他又可以尽心尽情地赏月了。

这首词的下阕也表现作者对国家分裂的哀怒,对岁月虚度的惋惜,统观全词,看来主要还是抒写自己赏月时的淋漓兴致和暂释官务的快慰。所以起笔便以“十处过中秋”起笔,又从神话、历史故事中生出丰富的想象,神气超怡,心胸高旷,以致后幅万里归来的痕乏也未影响它的情致。这首词的意境是豪放、阔大的,风格飘逸潇洒,语言流畅自如,可以看出它受到苏轼那首中秋同调词的影响。

古人游览华山的诗词美句通用(44条)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接触到了各种诗句和诗词。诗词艺术特色主要有:意味无穷、质朴自然、情景交融、语言精练。通过阅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那么,你知道在哪找诗句的句子吗?以下是OK语录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古人游览华山的诗词美句”,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古人游览华山的诗词美句(篇一)

1.五华之山山上头,俯视江东如浮沤。岂无四万八千丈,亦有五城十二楼。翠蕖影落中天晓,玉柱光含大地秋。何日相从陪杖屦,西风林下一长讴。

2.《华山李炼师所居》唐朝-皮日休 麻姑古貌上仙才,谪向莲峰管玉台。瑞气染衣金液启,香烟映面紫文开。孤云尽日方离洞,双鹤移时只有苔。深夜寂寥存想歇,月天时下草堂来。

3.《和王提学九华山韵》明朝·林瑭 人间清峭说南华,九老风流自一家。半幅春屏开锦帐,一泓秋水浴莲花。偶捐官牒馀晡日,閒撚吟须看落霞。寄语山灵莫相啬,此心风月不须赊。

4.藏却胸中万卷书,却来山顶结茅庐。当时若也羁缰锁,争得高名是世疏。

5.《游黄华山和王庭筠韵·其一》明朝·李森先 寂寞寒峰一古堂,任人传说总荒唐。王君何事偏投老,为爱秋山叶叶黄。

6.积雪曜阴壑,飞流喷阳崖。--韦权舆

7.《马上见华山》宋朝-强至 身寄秦川紫翠间,举头行坐对南山。忽来烟际逢仙掌,更觉天边慰客颜。霖雨不知何日作,片云犹向此时闲。三峰信美那能恋,自有家林未得还。

8.寂历山中雨,僧房昼掩门。还来紫峰阁,解带共清言。危溜千岩落,中峰一涧喧。谁知江令宅,今是给孤园。

9.故人相别动相思,此地相逢岂素期。九子峰前闲未得, 五溪桥上坐多时。甘泉从幸余知忝,宣室征还子未迟。 且饮一杯消别恨,野花风起渐离披。

10.《自金陵得郡西归,晓发梅根市,舟中望九华山》宋朝·杨万里 山外云浓白,峰头日浅红。横拖一疋绢,直扫九芙蓉。奔走来船里,提携入袖中。寄言杜陵老,不用剪吴松。

11.《题龙华山》唐朝·郭元振 昔年曾到此山来,百鸟声中酒一杯。最好寺边开眼处,段文昌有读书台。

12.《题法华山天衣寺》宋朝·曾会 十里湖光十里松,松阴路到十高峰。窗看渡口随湖月,楼听云门度岭钟。梁帝钵含山雨润,普贤台鏁藓花重。谁人的是忘机子,香稻寒蔬养瘦容。

13.日出华山阳,月出庐山岗。巫山云漠漠,雁山烟苍苍。

14.《李伯开侍其尊公玉华山人过集小园以诗见贻用来韵》明朝·张萱 双林三径百花天,有客寻幽兴更偏。杖履他乡娱一日,晨昏子舍别多年。三山已觅安期枣,一叶同乘太乙莲。知尔曾歌招隐句,可能常棹剡溪船。

15.《初霁望金华山雪》元朝·柳贯 冱阴岩谷变晶荧,冻裂仙家月石屏。云影浑沦涵太素,天光摇曳到空青。波心双捧金人剑,霞际横驱玉女軿。皓鹤不来诗梦破,鲜飙吹袂酒初醒。

16.《偕陈渭仁吴子见朱引恬南滨游摄山㝛般若台院次日邀释卓群入宝华山·其四》清朝·姚鼐 路掩青山旧孝陵,村零黄叶古江乘。骑驴共踏秋风里,新识南宗小院僧。

17.贵贱各扰扰,皆逢朝市间。到此马无迹,始知君独闲。冰破听敷水,雪晴看华山。西风寂寥地,唯我坐忘还。

18.一夜松涛枕上鸣,五华山馆梦频惊。何当归去芝亭上,坐听□翁韵玉笙。

19.一叶扁舟渺漠间,白云飞处九华山。生来自有清幽兴,每被微官误却闲。

20.异境良难测,非仙岂合游。星辰方满岳,风雨忽移舟。 喷月泉垂壁,栖松鹤在楼。因知修养处,不必在嵩丘。

21.《分咏华山送张伯仁之峡》明朝·余谥 太岳峥嵘仰万山,怜君此去重跻攀。烟霞长绕三峰外,日月平临一掌间。沙塞北来连汉畤,河流东去带秦关。洞中若有希夷在,为我殷勤问大还。

22.独住三峰下,年深学炼丹。一间松叶屋,数片石花冠。酒待山中饮,琴将洞口弹。开门移远竹,剪草出幽兰。荒壁通泉架,晴崖晒药坛。寄知骑省客,长向白云闲。

古人游览华山的诗词美句(篇二)

23.仙人仙去有仙掌,袖中掷下青芙蓉。遗与杨羲书一纸,暂留笙鹤驻中峰。

24.九华闲望簇清虚,气象群峰尽不如。 惆怅都南挂冠吏,无人解向此山居。

25.《九华山》宋朝·潘阆 将齐华岳犹多六,若并巫山又欠三。好是雨余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

26.《春暮途次华山下》唐朝·许棠 他皆宴牡丹,独又出长安。远道行非易,无图住自难。 离城风已暖,近岳雨翻寒。此去知谁顾,闲吟只自宽。

27.《梦中作·华山敷水本闲人》宋朝·陆游 华山敷水本闲人,一念无端堕世尘。八十余年多少事,药炉丹灶尚如新。

28.幽居倚翠峦,尘事不相干。天地醉来小,琴棋静里欢。雨苔春径绿,风竹夜窗寒。若问长生术,金炉有宝丹。

29.《题杜莘老华山图》元朝·高鸣 上方可望不可到,今日兴来时卧游。须信丹青有神化,世间随处是同州。

30.白也风流远,冥搜入九华。龙湫晴浴鹤,雪峤晚明霞。禅榻清分茗,山亭笑问花。登登吟屐瘦,向往藉蓬麻。

31.《登灏灵门重望华山》明朝·殷奎 灏灵门上立逡巡,华岳今朝看得真。巨斧削成天一柱,高标亏蔽地双轮。仙翁举掌能招我,玉女洗头将事人。何时尘缘竟了得,中峰高处去栖身。

32.寺前秋净万峰闲,正好寻山又别山。谷转谿回留不住,水声相送到人间。

33.《皇初平将入金华山》唐朝·曹唐 莫道真游烟景赊,潇湘有路入京华。溪头鹤树春常在,洞口人家日易斜。一水暗鸣闲绕涧,五云长往不还家。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边巨胜花。

34.岩屏晚树噪寒鸦,岚翠楼台释子家。池面镜光功德水,金波影里石莲花。

35.《杏林小隐为华山英先生赋》明朝·解缙 小隐当年远市廛,杏花深处转幽偏。一村矮屋疑勾漏,数亩青山似辋川。流水通桥舂药碓,閒云将雨润芝田。华陀今见孙枝好,雅度浑如董奉贤。

36.穷探虽得尽幽奇,山势须从远望知。几朵芙蓉开碧落,九天屏嶂列旌麾。高同华岳应天忝,名亚匡庐却稍卑。信是谪仙还具眼,九华题后竟难移。

37.诗名【华山南庙】年代:【唐】 作者:【李益】 体裁:【五古】阴山临古道,古庙闭山碧。落日春草中,搴芳荐瑶席。明灵达精意,仿佛如不隔。岩雨神降时,回飙入松柏。常闻坑儒后,此地返秦璧。自古害忠良,神其辅宗祏。

38.一溪屈曲几弯环,赢得金华四面看。雨黛欲收晴翠滴,忽然云起又漫漫。

39.诗名【华山南望春】年代:【唐】 作者:【朱景玄】 体裁:【五排】灵岳多异状,巉巉出虚空。闲云恋岩壑,起灭苍翠中。皓气澄野水,神光秘琼宫。鹤巢前林雪,瀑落满涧风。春尽花未发,川回路难穷。何因著山屐,鹿迹寻羊公。

40.石头荦确水纵横,过雨山閒草屦轻。未到上方先满意,倚天青壁看云生。

41.华山畿,停犊车,生前奇遇卖酒家。棺开棺开慎勿乖,与郎去来事始谐。

42.《偕陈渭仁吴子见朱引恬南滨游摄山㝛般若台院次日邀释卓群入宝华山·其五》清朝·姚鼐 鸡犬民家带柘桑,志公人说出东阳。寒山一往无寻处,却见鹰窠是道场。

43.《经九华山费征君故居》唐朝·张乔 草堂芜没后,来往问樵翁。断石荒林外,孤坟晚照中。 数溪分大野,九子立寒空。烟壁曾行处,青云路不通。

44.《仙游道士余岫云为从珠溪余隐士求得华山下黄茅冈一曲规作丹室喜而赋之不觉五首·其五》元朝·虞集 茅冈初割一溪云,玄契华阳旧隐文。谒简自题香案吏,封章先报大茅君。种成和露桃千树,借与摩霄鹤数群。便是宸清真洞府,不烦梦想托纷纭。

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