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锦集十五篇)

发表时间:2024-01-29

你曾经想过,写读后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吗?一本优秀的作品就像一本带给人们快乐的书籍。读后感是将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和思考提炼出来,用文字方式表达出来的收获。为了追求最优质的态度,我强烈推荐给您一篇名为“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的文章。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

看到这个标题,我想到的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出门远行时发生的一些趣事儿,第一次深入接触这个社会的兴奋而复杂的心情,或者是受到了什么刻骨铭心的震撼。

看完全文后我才发现什么也不是,但是的确让我刻骨铭心, 我原来从未读过这样的小说。

初期的热情,为了遥远的理想而执著。 刚满十八岁的“我”怀着憧憬独自上路。告别童年,告别过去,是成长的第一步,去寻找自己的未来。路上,一直问人前面有否旅店,他觉得在旅途中不能没有旅店,就像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觉得人生不能没有理想。年轻的我们总是带着理想出发,并试图在某个地方找到它。

而中期的疲惫,因找不到理想而困惑。 不断起伏的柏油公路,暗示着将遇到的折磨,爬上高处再滑向低处,如此循环,他始终看不到旅店。于是,他的热情逐渐冷却,取而代之的是跋涉的疲惫和困惑。因此,当他看不到旅店时便选择了汽车。

现在他根本不在乎旅店,反正前面是什么地方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了,只要汽车驰着,那就驰过去看吧!现实的安逸让心灵得到了暂时的满足,就如在平庸的生活中暂得了安逸,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抛在一边,不管这种方式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不管这样的生活将把自己带到何处。

后期的坦然,他想要的就这么简单。人总要接受现实,并且在现实中寻找自我安慰,学会坦然。就像每个在年轻的时候都梦想着将来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事业,但真正步入社会,发现一切都不像自己当初想象的那样,所以只能学着坦然面对。

读这篇小说,感觉是在一个梦境之中,但这个梦有时那么地真实;不知道它具体告诉我们什么,但又在无形中与我们的心灵深处相契合。

笔者之所以选择这篇作品正是被它的偏向于人生哲学的意蕴所触动,也是因为与文中的“我”产生共鸣,觉得像现实中的自己。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2)

长这么大爸妈还没单独让我出过门呢,我一提他们不是怕我丢了,就是怕我被坏人骗了或者其他的什么理由来阻止我,因此在学校每当同学们谈论他们到哪里哪里去玩,我都沉默不语实在是不好意思说我没有单独出过门。于是这个礼拜我跟爸妈提出了要独自去新街口的要求,他们想了想最后答应了我,晚上睡在床上我美美地想着第二天去新街口的计划:看场电影,吃点美食然后再逛逛地下铁里的小摊点。

星期六一大早,我就起床了,在妈妈的左叮咛右嘱咐的声音中我迫不及待地出了门,一个人出门,春风暖暖地,真自由啊!到了新街口,我就直奔电影院,选了一部看起来名字不错的电影,可准备买票的时候,我竟然不好意思去买票了,在售票窗口犹豫了半天壮起胆子去买的时候,忽然想起来以前跟妈妈来看电影的时候,好像听妈妈说学生看电影可以购买学生票,可售票员会卖给我吗?我该怎么说呢?我的心里当时好像有两个小人在嘀咕着,一个说就直接跟售票员说买学生票呗,另一个说,如果售票员不卖给我学生票多难堪啊?又犹豫了半天我“一跺脚,一咬牙”走到售票窗口害羞地说:买学生票,售票员姐姐看了我一眼,卖给了我一张学生票,我抱着一袋爆米花走进了电影厅。

看完了电影,我的肚子开始提意见了,那就去新百负一层的美食城吧,好像那里有很多好吃的,我左转右转来到了美食城,天哪?怎么那么多人啊?以前跟妈妈一起来的时候我好像没感觉啊。看着热闹非凡,人满为患的餐厅,我有点不知所措,茫然地东张西望,最后决定那就一家家看吧,小火锅?不喜欢,不选;KFC?平时吃多太多了,pass;小吃?在新街口我才不想吃小吃呢,小吃要在夫子庙吃有感觉;味千拉面?不错,就是它了,可刚兴冲冲地走到餐厅门口就听服务员说要等半个小时。唉,吃顿饭怎么就那么难呢?以前跟妈妈出来,我可只要带张嘴就行了啊。我在心里祷告着,快点让我找到餐厅吧。总算找到了一家叫吉百士的餐厅既合我的口味又有空位子,点了一份蛋包饭,虽然疲劳但经过自己努力得来的,我还是很有成就感。

饭吃完了,想逛逛地下铁的小摊,可双休日的新街口人实在是太多,我的脚也不愿再吃走路的苦,还是打道回府吧。回到家,妈妈左看看我右看看我,左一遍右一遍不停地问我在外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我很自豪很有成就感地说你看我不是很安全完整地回家了嘛。下次我还要自己出门,你们不要不放心了,以后再出门我还可以给你们带路呢。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3)

也是我们寒假推荐的阅读书籍。书中收录了作者十一篇短片小说,十一个故事如同十一段意味深长的成长旅程,每当读过之后会使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第一次出门是这本书其中的一篇,叙述了阿平的一段成长故事。家乡小镇的河边,记录了阿平童年的往事。他从小家境贫寒。爸爸工资不高,妈妈在煤球厂当临时工。姐弟三人很少穿新衣服,全家人的鞋也不去商店买,都是妈一针一线逢制起来的。阿平为了参加县城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他鼓起勇气跟妈妈说要买一双白球鞋。由于刚交完学费,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来。在阿平即将出门参加比赛,妈妈叮咛道:阿平,这时你第一次出门,到了外面,要听老师的话,注意交通安全。第二天,阿平来到码头即将出发了,妈妈出现在面前。颤抖的手拿着一双新白球鞋。听妈妈的叙d,阿平才明白,妈妈为了这双白球鞋,竟敲了两夜的煤球。看到这里,我深受感动,晶莹的泪花掉下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丰厚的物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倾注了心血。我们要学会感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情。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书中是这样讲述的,十八岁的我走上了步入社会的旅程,太阳很快出现到了西面,我只想找到一个可以住宿的地方,我觉得不能没有旅店,像我不能没有理想一样,我没看到旅店,但我看到了车,我做上车给司机一根烟,心想他要了我的烟一定会让我坐他的车的,我对他说:“老乡,我要搭车,”但没想到他会让我滚开,我说:“你抽了我的烟,”他马上又笑嘻嘻的问我:“去哪,小姑娘,”这根烟还换来了苹果,我们成了很要好的朋友,我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他不不知道要去哪里,我们就一边说,一边坐在车上往前赶,正聊的开心,汽车突然不走了抛锚,车不能修了,过会儿有五个人来了,我跑过去问:“这附近有旅馆吗?”他们没有回答我却问我:“这车里装的是什么?”“苹果”,哪知道他们知道是苹果后便去抢,我还被他们拳打脚踢,我对司机说:“你的苹果被别人抢走了,”他却无动于衷,后来有开拖拉机的,骑自行车的……他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抢走了,我被打的更重了。

这时我看见司机跳上拖拉机跟他们一起走了,他的手里还抱着我的那个红色背包,我现在身无分文,一无所有了。

天完全黑了,我上了车,外面风很大,但我躺的坐椅上开始暖和了,我的心窝也还是暖和的,坐在车上,我又想到了那个风和日丽的上午父亲给我收拾书包,让自已一人出远门,我像一匹兴高采烈的马一样冲了出来,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然在这里。

这本书的作者是着名作家余华,我在搜他的资料时记得他坦言说:“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

他的小说都反映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对人的可恶不满,喜欢写一些暴力啊、死亡啊,这些现象,《十八岁出门远行》就是讽刺现在社会人类的险恶,他想让我们明白现实中的真实并不真实,他认为真实的荒谬的。所以,他想把作品表面上写的荒谬,让我们看到真正的真实。他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也是如此,这让我十分敬佩,因为我在看的同时感觉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又那么真实。

《十八岁出门远行》让我明白了现实是残酷的,我们要面对现实,勇往直前。现实是残酷,青春也是充满着困难与挫折的,但青春期里我们这些花样少年同样也要面对青春。《十八岁出门远行》还让我们明白了,我们在一天一天的长大,我们所要担当的责任也一天一天的在增多,我们也要学会忍受着一些事情,外面的世界没有家里暖,外面人也没有家里好,所以我们要坚强,勇敢的去面对困难、挫折还有社会的黑暗,人类的险恶。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4)

看完这本书后,我觉得文章所描写的事物和景象,与我们的生活有很大的区别。我十分羡慕文中的“我”可以有机会出去闯荡外面的世界。

文中的“我”背起书包,“冲”出家门。“马路像是在海浪上,”“我像是一条船”,路上所有事物“我”都把他们看成“熟人”而“等待地呼唤他们的绰号”,一天走下来,始终处于兴奋状态,“我”把社会想得如此简单,把它看成是校园的放大体。

虽然“我”在心中把社会美化了,但它残酷的一面仍旧活生生地展现在“我”眼前。社会中人的冷漠与伪善的司机拒载,以及他听说自己的苹果被抢劫时毫不在意,反而对“我”的伤口幸灾乐祸等事件中一览无余,他们的势利与贪婪“我”连续再次捍卫苹果的战役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们的出击更是在“我”的遍体鳞伤中成为不可磨灭的事实。

十岁的孩子就是这样,不论前面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总是可以看见好的一面。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5)

吃完早饭,妈妈对我说:“宝儿,妈妈想锻炼一下你,今天你上街买菜。”说完妈妈把菜篮和20元钱递了过来。我说:“保证完成任务。”妈妈看着我笑了。

我拎着菜篮向市场走去。市场上特别热闹,叫卖声此起彼伏。“快来看呀,白菜便宜了,卖白菜。”“看看新鲜的大活鱼喽。”我两只眼睛都不够用了,我左看看,右看看,却不知道该买些什么好。这时,我看到那儿摆着绿油油的油菜。“对,让妈妈给我做一道海米油菜汤。”我便问道:“油菜,多少钱一斤?”“一元五一斤,来点吧小朋友。”“叔叔帮我称两斤。”称好,付完钱我就走了。刚走不远就听到有人喊:“油菜一元一斤了,便宜卖了。”我一听,这不上当了吗?忙上前一看,原来一元的油菜已经不新鲜了,这样心里才平衡了点。我又买了十元的大活鱼,又买了一块豆腐,让妈妈做红烧鱼。

回到家,妈妈一看,夸我干的好,我甜滋滋的笑了。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6)

第一次独立出门远行,其实也就是从家庭中独立出来,独自生活。年轻人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他人充满了信任,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主人公凌子是一位十五岁的女生,她决定在自己生日时去温泉(公园),在更衣室的镜子中,她看见了自己,猛然有了一种长大了的自豪感,在教会小女孩游泳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然而接下的事却让她陷入了迷茫之中,使她很矛盾。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门时的紧张,兴奋,迷茫,矛盾,从而写出了凌子的成长历程。

看着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门的故事,我不由的推开了记忆的大门,回忆起儿时第一次穿马路的故事。

那时,我才七岁,还在读一年级,那天早晨,奶奶正巧有事出门了,我只能自己独自去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穿过一条马路,想着想着,我的心中便多了几分不安。走里许久,我才来到了斑马线旁,望着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我的心“砰砰”直跳,腿似乎被抽空了所有力量,再也抬不起来了,就这样,我在马路边站了好久,还是没有迈出那第一步,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眼看就快要迟到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加油,你一定可以的!终于,我小心翼翼的迈出了那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似乎就不那么困难了,我穿过了马路,回忆起刚才的那一幕幕,我不禁松了一口气,穿马路这件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只要一两分钟的事,在我心里却好比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然而,在穿过马路后,我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我长大了!当时年幼的我还不知道,当我在斑马线旁迈出那第一步时,我在成长旅途中就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在成长中,我们总会像文中主人公凌子或我一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这时候,兴奋,紧张,不安,迷茫,矛盾便会一齐涌上心头,你或许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我相信,在无数次迷茫,矛盾之后,你一定会变得坚强,勇敢。如果,你的第一步是在颤抖中迈出的,那么,你以后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坚定。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7)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个少年儿童的故事。

本书分为七种故事类型,分别为:我举着百合,走向青春、亲亲我的老师、一场心与心的冒险、少年心事少年风、父爱是一棵树、家的等式与不等式、五味杂陈的生活。

“我举着百合,走向青春”:这是纯洁如百合、透明如水晶的年龄,是童年渐行渐远的阶段,我们带着对未来的憧憬,走向少年,走向青春。成长中的我们,个性独立,勇敢的出门远行,探寻青春之路,眺望远方风景,茉莉欣然绽放,送我们一路清香。

“亲亲我的老师”:人们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我们要说老师是呵护我们精神成长的志愿者。为了学生,为了千百万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在都市,在水乡,在山寨,在夏日的和风中,在矢车菊的天空里, 演绎着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

“ 一场心与心的冒险”,成长的路上,我们慢慢有了心事,有了秘密,有了忧伤,有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心情,当问题出现,我们并不回避,我们怀着冒险的心,勇敢对待,在自己或别人的故事里,细细体味,渐渐成熟。

读完这一个个故事,我最喜欢其中的一篇作文:铁凝写的《哦香雪》。本文先讲诉了台儿沟从无人知晓到有火车经过到火车停站,后讲述了台儿沟的一位十七岁少年香雪为了用鸡蛋换一个铁制铅笔盒,上了火车,找到了同桌向他换铁制铅笔盒,但由于火车停靠时间不长,致使上了火车之后,火车门就关上了,他只能到下一站,到离台儿沟三十里远的一个地方下站,在走回去的路上,他很害怕与不安,因为第一次很晚回家,而且还离家这么远。

读完这些故事,我感受到一个个少年的心声,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秘密,这些成长经历只需在这一篇篇少年心声的故事中发现。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8)

第一次独立出门远行,其实也就是从家庭中独立出来,独自生活。年轻人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对他人充满了信任,认为世界是美好的,可事实并不是这样。

作者这样写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我认为只是在陈述一种状态。被教育成看到一篇文章就要解构来解构去的我们,读有些文章就会下意识地去对号入座。有很多时候写作只是为了诉说,之所以用卡车,司机,苹果,拖拉机,乡下人这些大家司空见惯的东西来写就是为了让人有代入感,很容易就联想到自己十八岁时的情景(也可以说是年轻时候的情景)年轻的时候总会受伤,总会受骗,付出也许不会得到回报。但我们还是无所畏惧只要有一片可以睡觉的地方就会感到温暖。

它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小说自始至终充满了种种不确定的、令人难以捉摸的情境,而它所描述的一切又是逻辑、准确无误的。它用多种可能性瓦解了故事本身的意义,让人感受到梦一样的美丽。

文章中的少年远行时的一切都是单层的,如果我们活在一个多层的世界?逛城堡般的大型商场,到最后总会落得头晕眼花,仿佛误入了吸血鬼的迷宫,在自动扶梯上战战兢兢,不知道自己脚踩的是几楼。地铁和商厦通过各种道路鬼斧神工的连成一气,地面像被屠宰的鸭子一样掏空内脏,四通八达。这是人类值得赞颂的奇迹之一:《荷马史诗》里的特洛伊城也不过十来米高。而如今,高耸入云的城堡式建筑,连同脚下穿行的地铁和地铁站附带的购物点,就仿佛在为那句话做注解:上穷碧落下黄泉。

除了人造的花坛,你已经很难看到泥土的存在。我们脚踩的水泥地下是镂空的,奔驰着地铁,行走着人群。大地就像楼层之间的板壁。户外的树木就像美术教室里的水果一样,快要沦为单纯的观赏品类了。假期的某个夜晚,我想要观看在电视新闻里被反复提示的月亮,却发现楼宇横七竖八的横在天空之前。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9)

九岁那年,我独自一人前往故乡龙城看望外婆。在此之前,我看了不少冒险书,心中已有一个小小的江湖,为此,我一会儿踌躇满志,一会儿又莫名担心。

临上火车前,妈妈拉着我汗津津的手说:“不要怕,记住:胆大心细!”

我微笑着向妈妈点点头,转身上了站台。

我独自一人拖着大大的旅行箱,走在长长的月台上,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惆怅。我回头看看,妈妈正站在月台的另一头,挥手向我道别。

上了火车,找到座位号,在位置上坐了下来。

我感到有点不对劲,全车厢只有我的箱子站在走道里。

箱子太重了,我太矮了,光凭我一个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搬上去。我看到身旁坐着位戴眼镜叔叔,便想请他帮帮忙。可是我从来没有主动请陌生人帮过忙啊!

一分钟后,我终于扭扭捏捏地开了口:“叔叔,对不起,能帮我把箱子放到行李架上吗?我一个人放不上去。”

那叔叔二话没说,“腾”一下就把我的大箱子塞进了行李架。

火车启动了,我拿起手机,给妈妈发了条短信:一切正常,火车已启动。

旁边座位上的一个阿姨打开一包零食,她看我一人出行,便热情地对我说:“小妹妹,你也来点吧!”

我顿时紧张起来,书上看到的一些场景活了过来,她有什么企图吗?

我平静地微笑着说:“不用了,谢谢你。”阿姨香喷喷地吃起来,一边看着窗外的风景,一幅悠然自得的模样。我暗暗笑自己的庸人多虑。

火车开出上海,窗外已出现我熟悉的田野乡村。我放松起来,轻轻地哼起歌来。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猛然想起这火车怎么一直没停,是我坐错了车还是我错过了站?

我紧张得汗都出来了,心怦怦直跳,血液一下子冲到脑门里,我大声地问旁边的叔叔:“请问,现在到哪一站了?”

叔叔诧异地回答:“无锡啊,怎么啦?”

我长长地舒了口气,心中的大石头终于落了地。

龙城巍峨地站在那里等我。我跟着人流出了站,站在南广场等舅舅。

舅舅在北广场等我。

我站在潮水般的人流间稍稍有些慌乱,但没问题,手机里早已存储了舅舅的手机号码。

我终于看到来找我的舅舅了!

舅舅拍拍我的肩,“不错嘛,小孩,一个人浪迹江湖啦!”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0)

《第一次出门》是xx先生儿童文学精品书系之一,也是我们寒假推荐的阅读书籍。

书中收录了作者十一篇短片小说,十一个故事如同十一段意味深长的成长旅程,每当读过之后会使你爱不释手,回味无穷。

第一次出门是这本书其中的一篇,叙述了阿平的一段成长故事。家乡小镇的河边,记录了阿平童年的往事。他从小家境贫寒。爸爸工资不高,妈妈在煤球厂当临时工。姐弟三人很少穿新衣服,全家人的鞋也不去商店买,都是妈一针一线逢制起来的。

阿平为了参加县城举行的乒乓球比赛,他鼓起勇气跟妈妈说要买一双白球鞋。由于刚交完学费,家中实在拿不出钱来。在阿平即将出门参加比赛,妈妈叮咛道:阿平,这时你第一次出门,到了外面,要听老师的话,注意交通安全。

第二天,阿平来到码头即将出发了,妈妈出现在面前。颤抖的手拿着一双新白球鞋。听妈妈的叙叨,阿平才明白,妈妈为了这双白球鞋,竟敲了两夜的煤球。看到这里,我深受感动,晶莹的泪花掉下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和丰厚的物资条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

父母把我们抚养长大,倾注了心血。我们要学会感恩,报答父母养育之情。我们要努力学习。要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1)

*篇一:《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_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平时很少读书,这本书我读起来就爱不释手,在很多方面纠正了我的错误思想,看过之后感触颇深,也有很多方面和我的生活非常相似,是一本好书,值得阅读。

我们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在我们第一次达到目标的时候。不要先做一个部分,把没有做的部分和你犯下的错误留到后面慢慢改正。在生活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事情第一次做得不对的情况。

比如,我们要办一个事情,需要一些证件,到了办事大厅才猛然发现没有带齐所需要的单证,只好回去拿。又如:我们要外出旅游,忘了带身份证件,其实这是一个很基本的常识,都知道出门要带的东西,可就是粗心大意,没有把事情一次性做好。

如果旅行的目的地远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也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一点,并开始慢慢地接受这些错误。但是,如果我们来算一算要为这些错误付出的代价,恐怕就不会对这些可有可无的失误坦然接受了吧。

在工作方面,如果一次能把工作做好,由于你的粗心,你会忘记一些小细节,而这些细节往往很重要,这会给你的教学带来麻烦,并大打折扣。去别的地方学术交流或者上公开课不是更麻烦吗?如果我们第一次做对了,难道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避免的吗?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乍看是不太容易,但是我们看看平时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真的是不可避免的吗?这本书的第一章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你本可以第一次做得对。

例如:单证没有拿齐?如果在船上再细心一点,就可以避免了。

制单有误?如果制单后再细心的核对几遍,或者多向同事确认几遍,就不会发生了。第一次把事情做好,在我们已经熟练的日常工作中,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呢?这本书清楚地告诉我们:确定目标,控制过程,系统预防,团队合作,并取得成果。

*篇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

目录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态度决定一切2

2、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3

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观后感5

4、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7

5、态度决定一切9

6、成功的源泉——第一次做对10

7、《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2

8、《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3

9、《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16

10、好态度+好计划=成功18

11、高质量**于充分准备20

12、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后感想22

13、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24

14、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26

15、拒绝缺陷,缔造完美29

16、态度决定高度,质量决定出路32

17、学35

18岁。质量是一种态度,卓越是一种习惯36

19、走出困境38

20、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有感39

2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41

1、《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读后感——态度决定一切

——物资部张杨平

咸宁筹备处质保部组织质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要求全体员工读《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并完成一篇读后感。本人利用业余时间把此书通读了后,感觉受益非浅。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在阐述观点时,都是引用发生的实例,例子虽然简单但是寓意深刻,发人深省。我觉得这本书众多的观点中如“协作,增加成功的几率”、“让零缺陷成为每个人的习惯”、“态度决定一切”、“即要过程要有结果”等。让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态度决定一切”,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其实就是一种态度,“品质之神”戴明和ibn公司就是对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态度不一样,所以注定结果也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的意思应该不算复杂,分析起来有两层意思:一是有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再就是没有好的态度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态度决定一切,更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每个人每个企业多会有面对逆境和困难的时候,人际交往、患病丧亲、希望梦想破灭等等,有的是因为客观,有的纯属人为,其带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如何面对,怎么摆脱,关键在于自身态度。

“态度决定一切”,有了好的态度,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样我们才能以全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有效率、有活力的人在工作中总是付出双倍或更多的智慧、热情、信念、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失败者和消极者只是逃避、责备和抱怨。工作就是付出努力以达到目的。

工作需要激情和行动,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勤奋。工作需要一种主动和自发的精神。工作的乐趣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工作无小事,如果有一项工作没有做到位,就有可能满盘皆输。工作仍然是一种责任。我们没有理由不负责任。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的本质是逃避责任。无论条件如何,这项工作都应无条件地进行。工作中无小事,小事累计就会成为大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无论工作多么艰苦,都要时刻铭记“这是你的工作”。

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处理一切事务的基础,当我们服从,接受一个任务时;如果我们没有责任心,不认真做事,不可能将事情做好;如果老是不能做好事情,就不能为公司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在公司的存在就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敢于承担责任。

对问题的不正确态度,只会使问题复杂化,耽误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助长相互推诿、推诿责任的不良氛围。当企业没有提供做事情的条件时,有十个**因为企业没有这些条件,我希望你能找到另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当然,做工作、做事情一定有艰辛、有累、有难。如何在工作中找到快乐,体验人生的价值和美丽。

总之,通过通读本书,了解到“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实质就是人对待工作的一种态度,犹如书中提到工作要象跳芭蕾舞一样,既标准又完美。也促使我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坚持“质疑的工作态度、严谨的工作方法、良好的沟通习惯”,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使自己各方面的素养得到更深层次的提高。

2、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物资部王诗丽

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是一种学习,一种工作态度,一种生活态度。当我们决心第一次把事情做好时,我们的成功离我们并不遥远!

其实,很多时候,态度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情的成败,正如“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一般,当我们摆正了心态,确定自己要第一次把事情做对,那么我们就真的可以朝着这个目标走去了。

只是,我们经常会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既“‘把事情做好’就是‘把事情做对’”。直到看了文章里孔子和他的**子贡的故事,聆听了孔子这位哲学大家的感叹后我才明白,两者之间有着不可同日而语的区别,把一件事情做好,只是自己主观认为的好,而把事情做对则是要符合要求,并不是好或最好,惟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做到符合要求,才能进入可执行的过程,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效率,所以,我们要在平时的工作中时刻注意,把事情做对,做到符合要求,而并不是主观臆断自认为做的好就可以了。

当我们明确了态度,区分了“做对”的具体含义后,就要从具体的方法上着手了,那么怎么做,才能把事情一次做对呢?怎么做,才能达到“零缺陷”呢?

我在文章中找到了三条狗寻宝的故事的答案!聪聪,明明和慧慧是狗狗家族里最聪明的三只狗,他们为了拯救整个家族,担当起了寻宝的重任,其中聪聪狗性格急躁,所以,一开始就掉入了陷阱,浪费了不少的时间和体力,最后在蜘蛛的帮助下找到了出

口,寻到了宝藏,而明明呢,是一只善于从宏观方面思考问题的狗狗,只是他缺少合作精神,不善于接受朋友“蜘蛛”的帮助和提示,一路上掉进了无数个陷阱,才跌跌撞撞的找到了宝藏,慧慧则是一只有着坚强意志的狗,他懂得分析,懂得合作,懂得严格的要求自己,把错误控制在“零”,最终,他花费了最少的时间,付出了最少的代价,却找到了价值最大的宝藏,更找到了带领狗狗家族回归伟大生灵族类的法则:“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然而,小人物反映出的往往就是大社会,文章中的三只狗狗,代表的就是生活中的三种人,“聪聪类”的,做事注重方法,但不注重效率,总认为,只要方向和方法都对了,一切就都对了,即使很明白在前方这条“通道”上有很多“陷阱”和“岔路”,却允许了错误的发生;“明明类”的呢,知道要求自己做正确的事,但没有解决问题的合理的工具和方法,做事不讲究章法,也达不到最好的效果,总认为“差不多”就行,“慧慧类”则不同于以上两种,他不仅懂得要做正确的事,还要正确的做事,不仅讲究价值观和方**,还讲究效能,最重要的是他的态度——以“零缺陷”的工作标准,以“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的人生态度去面对机遇和挑战,所以他的人生高度、价值高度也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地步。

鉴于此,通过“慧慧”成功的分析,通过对三只狗狗的寻宝故事的了解,我懂得了该如何去做,才能“第一次把事情做对”!

端正态度,确定目标。当我们的目标是“零缺陷”,当我们的想法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当我们的态度明确时,我们才能真正的朝着这个方向走去!

控制过程、重视预防。在错误出现之前就消除错误的成因,进而采取行动避免错误的产生。

建立标准,提高要求。这个标准是可以测量和评估的。当你的标准达到一定的高度,你的成就就会有相应的高度。

寻求帮助,团结力量。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不可能凭借一己之力事事做对,次次做好,我们需要家人、朋友、老师、同事的帮助和指导,只有这样,我们才会少走弯路,才会更顺利地通向成功的彼岸。

重视过程,更要重视结果。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只有一个最终目标,那就是

果。正如故事中狗狗家族的长老所强调的那样:“不仅要愿意完成这件事,还要善于完成,并且最终完成”“不但要努力,还一定要有结果”!

那么,懂得了这些道理之后,我们要做的当然就是行动了,虽然对一个人来讲,改变旧的心智模式、旧的思想观念绝非易事,但“不管标准定得多漂亮,计划得多准确,控制得多周密,没有踏踏实实的行动,一切还是等于零”!所以,我们要用坚强的意志力打败过去的“差不多”,端正态度,踢开那些阻碍我们成功地绊脚石!

·当我们第一次做正确的事情时,我们付出了最低的代价,节省了最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需要的时间最少。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取得的效果最好,效益最高。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可以得到做事情之外的回报,如满足感、从容不迫、信任、口碑等。

那么,既然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会有如此丰厚回报,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的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做事的态度和方法呢?

让我们从一开始就理顺态度,做对一次,再做对一次!请记住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3、《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观后感

——物资部仲伟康

在看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后,感触颇多。其实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有很多时候可一次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对,在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人,能够第一次就可以把工作做好、做对呢。做,怎样做才能够把事情第一次做好、做对,确实值得我们好好的思考一下。

下面就我个人在看完《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本书后,产生的一些想法进行简单的叙述一下

首先我们应该在思想上足够的重视,给自己树立一个信念,要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好、做对。一个员工要想在工作中第一次把事情做对,就必须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自己的结果意识,以实现工作结果为唯一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差不多先生”。当被问到:工作完成的怎

*篇三:《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后感(二)

[《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后感(二)]11企业里任何东西都可能是有价的,而一流的员工是无价,《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后感(二)。“企"无“人”而“止”,真正的“企业”是人+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在发挥作用。

12是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我们要对预防加以规划。制定改进政策,建立系统以预防问题。

如果没有采取预防措施,单纯的勇气只会把自己推向深不见底的深渊。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预防在先,无火可救;创建可信赖的质量文化的目的正在于此。

13勇敢就是不仅有’勇’,还要有‘谋’、要讲战略战术,先讲正确的事,然后再正确做事:

忠诚就是你要忠诚的目标,还要忠于全部人类的价值观,要做对的符合要求的事;

勤劳就是付出汗水,把事情做‘好’,而是要做‘对’;不仅要做对,还要第一次就做对;

自动自发是指不能盲目的去做,这样不仅不能保证做对,而且还会走歪方向,变成南辕北辙

的笑柄,读后感《《第一次把事情做对》的读后感(二)》。

14当我们明白‘不符合要求的代价’,我们就会知道‘差不多’可能是‘差得很多’。

15(第一次把事情做对)是对企业的‘人’的要求,产品是人创出来的,我们提倡第一次把事情做对,这是对员工质量的最高要求,它是人品、素质和能力的综合反映。

16‘零缺陷’并不是要求我们在人生所有场合、所有机会中都绝对第一次做对。实际上,‘零缺陷’更表现为我们和生活中一种决心和心态。对于追求‘零缺陷的人’来说。

他们的才华、激情和价值取向是一致的,而且他们时常有一种强烈的个人成就感。他们心存一个内在的指南,永远在追寻他们工作的目标。不害怕犯错误,也不放过所犯错误,更不重复犯错误。

而系统的错误,又往往只是因为每个环节在制度流程的操作中都出现了小小的偏差。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2)

[键入文字]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_1000 字

**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

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

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

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

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埃“我”似乎有点像

在希腊神话中,西西弗斯终年向山上推一块巨石。每次他接近山顶,这块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

支而重新回到山脚。生活总是困在这种荒谬的无休止的追求中,直到最后

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车出现了,就像任何一个梦一样,不知怎么会有什么东西进来。同时

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

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司机先是粗鲁地对男孩说让开,即使他抽了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

之后,他的态度发生了180度的变化。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

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

车的司机在马路**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

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

男孩的鼻子被打得挂在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

收拾完最后一辆拖拉机,他仍然笑着,最后离开了,消失在山坡的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前面有作者设置的谜题或悬念,决赛

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吧。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1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3)

以前,我去过最远的地方是杭州,那是前几年学校组织夏令营时我独自一个人去的,现在,我去过最远的地方则是香港了。

在我出门前,妈妈给我准备好衣服、食物,将我送到学校,用目光远送走了我乘的公共旅行车才动身回家。

在香港,我过着一天天的快乐生活,还在全世界著名的迪士尼乐园玩呢!可晚上我在床上翻来翻去睡不着,不禁想起远在奉化的妈妈、爸爸了!想起这里酒店的不干净,我就开始皱眉头了,脑海里便浮现出往日自己家的温馨、美丽、和谐的景象,才知道哪儿都比不上自己的家好,俗话说得一点也不错,“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鼻子一酸,咸咸的泪水从脸上滚落,打湿了我的衣服。

在六天欢乐的日子里,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增长了不少见闻,知道了香港的历史、总面积和总人口,还知道了香港的经济等各种我曾经不知道的知识。

时间过得飞快,我要告别美丽的香港回到家乡了,在火车上,最令人惊险的一幕发生了。我一不小心滑了一下,从上铺掉下来了(我们乘坐的火车是上下铺的),手疼痛不止,我的同学董科宏关心地问我,我怕她担心,就装作一点都不疼的样子。躺在床上,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妈妈慈祥的目光,每当我跌倒时,妈妈总会来关心我,咸咸的泪水再次流了下来。当我拿起手机给妈妈打电话,听到电话那边妈妈关切而又熟悉的声音时,我早已泪流满面了,但我还是故作镇定地告诉妈妈,“我很好,就是有点想爸爸妈妈了!”

这次出远门,我学会了独立,妈妈说我真的长大了。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4)

你第一次独自出门是什么感受?是兴奋?是惊慌?还是有了一种长大了的自豪感?文章《出门》就向我们讲述了女生凌子在十五岁生日时独自出门的故事。

主人公凌子是一位十五岁的女生,她决定在自己生日时去温泉(公园),在更衣室的镜子中,她看见了自己,猛然有了一种长大了的自豪感,在教会小女孩游泳后,这种感觉更强烈了,然而接下的事却让她陷入了迷茫之中,使她很矛盾。作者用细腻的心理描写与语言描写写出了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门时的紧张,兴奋,迷茫,矛盾,从而写出了凌子的成长历程。

看着女生凌子第一次出门的故事,我不由的推开了记忆的大门,回忆起儿时第一次穿马路的故事。

那时,我才七岁,还在读一年级,那天早晨,奶奶正巧有事出门了,我只能自己独自去上学,从家到学校需要穿过一条马路,想着想着,我的心中便多了几分不安。走里许久,我才来到了斑马线旁,望着一辆辆疾驰而过的汽车,我的心砰砰直跳,腿似乎被抽空了所有力量,再也抬不起来了,就这样,我在马路边站了好久,还是没有迈出那第一步,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眼看就快要迟到了,我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加油,你一定可以的!终于,我小心翼翼的迈出了那第一步!接下来的路似乎就不那么困难了,我穿过了马路,回忆起刚才的那一幕幕,我不禁松了一口气,穿马路这件在普通人眼里看来只要一两分钟的事,在我心里却好比一个世纪那么漫长,然而,在穿过马路后,我心里更多的是一种自豪感,我长大了!当时年幼的我还不知道,当我在斑马线旁迈出那第一步时,我在成长旅途中就迈出了一大步。

我们每个人都会长大,在成长中,我们总会像文中主人公凌子或我一样迈出自己的第一步,这时候,兴奋,紧张,不安,迷茫,矛盾便会一齐涌上心头,你或许会有点不知所措。但我相信,在无数次迷茫,矛盾之后,你一定会变得坚强,勇敢。如果,你的第一步是在颤抖中迈出的,那么,你以后的步伐一定会越来越坚定。

在迷茫中醒悟,在不安中坚强。

第一次出门读后感(篇15)

小说一开篇,就如同一个梦的开始。突如其来,一个梦境、一个随着起伏的海浪漂流的旅途开始了。似乎都没怎么准备好,路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在脚下延伸。

远行的意义有很多,其中一条便是“百闻不如一见”,于是作者写道:“我在路上遇到不少人,可他们都不知道前面是何处,前面是否有旅店。他们都这样告诉我:‘你走过去看吧。’我觉得他们说的太好了,我确实是在走过去看”。

“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地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令人沮丧的弧度。”多么富有哲理的话埃“我”似乎有点像希腊神话里终年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每次接近山顶,巨石都会因为他的体力不支而重新回到山脚。人生总是陷在这种荒谬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之中,一直到最后一刻。这仿佛是这个梦里对现实最忠实的折射。

然后那辆汽车就出现了,像任何梦一样,总有些东西会莫名其妙地闯进来。同时进入视线的还有那个把头塞在车头里屁股上长着晚霞的司机。从此,更加梦呓般的情节和古怪的行为接二连三地发生了。

那司机先是粗暴地对那少年说滚开,即使他抽了他的烟。可少年据理力争上了车后,他的态度又来了个180度大转变。先是一直笑嘻嘻地十分友好的看着他,再是热心地请他吃苹果。他们竟然成为了好得不能再好的朋友。

当汽车抛锚的时候,修不好车的司机在马路中央做起了广播操,而且认认真真一节不落。做完又绕着汽车小跑起来。后来有人来抢苹果,任少年怎么叫喊司机都好像听不见,还在悠哉游哉的散步。

少年的鼻子被打得挂在了脸上,司机只会在远处哈哈大笑。最后,司机抱着少年的背包上了最后一辆拖拉机,还是哈哈大笑,最后扬长而去,消失在山坡尽头。

这样的结局实在太荒谬了。如果说前面都是作者设下的谜团或悬念的话,最后总会把真-相和盘托出吧。

可是我们失望了,结局里除了恐怖的笑声没有别的,或许它还称不上是个结局,只是一个梦的尾声,彻头彻尾充满着谜团和悬念。即使醒来,也无法将它们一一解开。且这样的无谓的探索也只会是徒劳。每个人都可能有一种答案。

离奇和诡异的情节把一切都置身于了一个异样且独立的空间,然而它还是有一定逻辑和条理的——少年最后终于还是找到了旅店,也是他的精神家园——那辆破烂而疲惫的汽车。

他会觉得它的心还是暖和的,也就意味着少年的心也还是暖和的,没有因为遭遇了暴力和抛弃而自暴自弃。

我们也多多少少得到了一些安慰——不是一切都变得荒诞了,变得令人失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