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茶花女读后感8篇

发表时间:2024-01-06

茶花女读后感。

分享一篇网络上的好文“茶花女读后感”给大家,对我们的思考有很大启示。当我们专注地阅读作者的作品时,仿佛身心都沐浴在月光下,感受到了无限的愉悦。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写下一篇读后感,记录下我们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新收获。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您的生活带来改善!

茶花女读后感 篇1

题记:你飘得再远都会有你的灵魂跟着你。

看完《茶花女》,虽说是世界名著,却不想参悟这其中多么深刻的含义,只是简单的被生在富丽堂皇中的一个内心贫穷的普通女人的爱情打动了。

开头得知茶花女是一名妓女,差点就想撂开书了。

但慢慢往下看,就像看到周敦颐写的莲花。她费劲的在泥沼中挣扎徘徊,终于在某个春日中抬着头一展笑颜,最后却又因为开的太过于美丽,被一时贪念的采花人折走,后来花色残败破落,最终又殒命在生它养它的浑浊的泥土之中,可悲又可叹。

十九世纪上半叶的社交场上,永远不需要品格高尚又姿色端庄的女子,只要你姿色够就能让人宠幸,也永远不需要专情执着的又多金的男人,只要你金钱足够养足那些姿色美丽的女人就够了。任何内在的优越感都是多余的,所以美女和有钱男人是当时德国最合适的组合,一个愿意花钱,一个愿意享受。

而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恰恰不巧,就是那个品格高尚却又姿色超群的女子,事实证明品格高在那种社交场是多余的甚至会给你带来伤害。

玛格丽特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个年头,但可以说她既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尽了人间的奢华逸乐,但她却始终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玛格丽特是一位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她不仅具有艳丽的姿容和轻盈的体态,而且风度雍容大方,谈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触过的人,都惊奇地发现她在社交场合里始终表现得仪态庄重,对应机敏,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庸俗和浮夸。

更令人惊讶的是,与社会舞台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玛格丽特有着相当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她在同客人们谈古论今,点评某些文学、**、绘画以及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表出一些独到的见解。玛格丽特身上的确具有某种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那些仅仅脸蛋漂亮的姑娘难以具备的。

可怜的玛格丽塔的周围似乎真的没有一个真正因为爱她而对她效忠的人,普吕当丝,带着利益金钱的面具在玛格丽特面前卑躬屈膝,口口声声说着爱她的公爵再她临死也没来见一面,一直给她物质支持的老公爵虽说可能算是半个有良心的人,可是也把这份爱建筑在了他死去的女儿面前,所以当玛格丽特即将去世的时候,老公爵就像二次失去女儿一样也不敢来送最后一程......所以孤独的玛格丽特临死前只有一个侍女陪在左右,哦!多么孤独又狼狈,讽刺又悲惨!

不过所幸的是,还有一个人是真正爱她的,她的生命中出现了一个叫阿尔芒的男人,她们真心爱的轰轰烈烈,短暂又激情的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在字里行间读到这两个青年有多么互相怜悯又相爱。他们努力想聚在一起,但现实太残酷了,人们不得不低头。玛格丽特把她所有的积蓄都卖给了阿尔芒,阿尔芒准备为玛格丽特出卖这个家庭。可是之前就已经说到了,那个社交场上,不需要高尚的品格,只要你有钱, 似乎一切“爱情”都水到渠成,所以他们注定成为悲剧。

所以,我也会想,如果阿尔芒不出现该多好,虽然玛格丽特的日子过得纸醉金迷又没有思想,可是至少她有足够的金钱能让她活的也算是尊严体面,玛格丽特因为自己是妓女而没法给阿尔芒幸福最终离开他,高贵的理由却的来低俗的评判,阿尔芒非但不能理解,还因为自己的嫉妒心不停的报复,将玛格丽特一步步推向悬崖,直到死亡!这是爱吗?还是因爱生恨呢?!

可是哪儿有那么多如果呢?遇见都就是遇见了,总有一些人迟迟早早错错落落的和你在漫长的人生相遇,总要带走你一些什么,多与少的问题,给予和拿走的问题。但玛格丽特是一个清新优雅的妓女,所以她别无选择。没有这个阿尔芒,她根本不适合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她内心的纯洁只有她自己才能理解。

类似玛格丽特这样身世的女性,在古今中外的民间野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在中国,人们往往会用“红颜薄命”这四个字来概括她们的命运,而一提起她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或感慨叹息一番。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们的姓名连同她们的花容月貌以及她们的悲惨身世都早已湮没在那些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

谁还会再记起她们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那许许多多沉殁在历史尘埃中的同命运人相比,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演绎成**,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

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 “小仲马”。

玛格丽特的情感是多变的,它激发了人们探索的勇气和控制原始世界的欲望!这种原始欲望包括对女性的征服与占有、对女性的毁灭与虐待,以及性欲望的生长与放纵,毁灭者具有勇于背叛当代价值观的革命精神。她们敢于摧毁一切价值,包括她们自己。

你可以说她是一个悲剧,因为这样一个美丽的人就这样被扔进了未知的河里,一声不响;

你可以说她是喜剧,因为这样一个傲慢的灵魂最终被另一个灵魂拯救,而现实的混乱被打破!

玛格丽特就是那样一个开错季节的莲花,就算它不看风雨,不看烈阳,可是美丽的外貌还是会被发掘,似乎命运是注定的,注定不会就这样腐烂在池塘中,哪怕被任何一个人带到任何一个地方,是喜是悲,谁知道呢?

(原创)

茶花女读后感 篇2

任何文学,如果不以道德、理想、利益的完美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

——题记

伴着徐徐清风,品尝一口涩茶,我读完了手中捧着的《茶花女》,这是法国作家小仲马一举成名之作,它的发行是对法国资产阶级社会道德问题的**,这使我对法国的社会背景有了最初的了解,也使我受益匪浅。

她,玛格丽特,虽然垮台了,但仍然有一颗真诚的心;她放荡而忠诚;她任性而善良,她是法国资产阶级的揭露者,也是一个勇敢而奋斗的普通女人。

茶花女是追求纯真美好情感的先驱。在十九世纪的法国,一个域中名妓,玛格丽特爱上了阿尔芝,在她的眼里,父母的障碍并不是重点,重点是真心相爱,她宁可失去来自公爵那里的经济**,牺牲自己奢华的浪荡生活,也要追求真挚而看似天经地义的隐居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曾有多少人为了所谓的事业与金钱,而舍弃了刻骨铭心的爱情,但玛格丽特没有。追求是她一生的不悔。她打扫铅瓷,爱如潮水,这给了我对未来生活道路的正确信念。的确,在生活中,我们必须记住不要迷失方向,忘记初衷。

茶花女是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力的普通女性。玛格丽特为了一个承诺,忍受着对情人的误解和侮辱,无论多么艰难,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才以坚定的意志拒绝了。一个人的成功大多取决于他的意志力,而我们经常缺乏的就是这种精神。我们不应该因为物质权利而迷失自我和追求。我们应该从头到尾回归健康的人性。

茶花女是批判固执观念与虚荣心的楷模。我知道在现在和将来,我们对家人和朋友的爱不应该建立在经济生活的虚荣心上,而应该建立在爱是一切的本质上。

你是执著的帆船,为迷茫的人们开辟道路;你是忠诚的灯塔,为漫漫长夜点亮希望。我为茶花姑娘感到高兴,因为你至少可以在这个浑浊黑暗的社会里追求你的目标和信仰

茶花女读后感 篇3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了茶花女这个名字。心中猜想这位女主人公的模样,她会是纯洁、高贵的吧?否则怎么会与洁白的茶花有关呢?在读过后才明白其中的真谛。

这是法国著名作家小杜马斯的爱情悲剧。玛格丽特·戈蒂耶是十九世纪巴黎上流社会的社交明星,拥有超凡美貌与非凡智力的她是富贵子弟们追逐的对象。自从与青年阿尔芒相识后,阿尔芒的真诚与专一令她深深感动,两个人倾心相爱。

然后他们离开巴黎,在郊区过着简朴的生活。这时,阿尔芒的父亲为了家族的名誉,要求玛格丽特离开阿尔芒。为了完成阿尔芒一家的幸福,她选择了离开。

但不知道内情的阿而芒却一再侮辱玛格丽特。面对爱情和生活的沉重打击,她对生活更是灰心丧气。当阿尔芒知道真相,赶往玛格丽特身边时,由于贫穷和疾病,身体和精神上的伤害,她独自一人死在乐自己的家里。

在人们的眼里,她的生活是腐朽的,她整天过着放荡的生活。她可以被称为是卑微的、放荡的,“妓女”这个字眼充斥着大家对她的排挤与偏见。

但在另一方面,玛格丽特却是无助的,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谋生却不幸落入风尘,染上了挥金如土的恶习。所以她不停的寻欢作乐麻痹自己。我想,她的内心也是厌恶这种生活的,只是由于种种原因无力自拔,无法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

当时法国社会的妇女受到压迫,所以她很无助。

而她心中的净土,在认识了阿尔芒之后,真的是被爱耕种的。她习惯了奢侈的生活,为了自己向往和追求的爱情,放弃了名利,和心上人过着平静的生活。她也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她有自己的梦想,想得到自己的爱。

但爱情很快就给了她沉重的打击。当阿尔芒的父亲让她离开阿尔芒时,我可以想象她会有多痛苦!她仍然牺牲了自己,完成了别人的幸福。因为善良,注定了她的悲剧性结局。

当阿尔芒不知道真相的时候,他误以为玛格丽特背叛了他,于是他找了一个新的**来讽刺和侮辱玛格丽特。为了信守诺言,玛格丽特忍受着难以想象的痛苦,拒绝说出真相。

在我看来,只有那些拥有无限博爱、宽容和无私的人才能做到这一点,玛格丽特做到了。我敬佩她的坚韧与无私。

这部作品中最难忘的是玛格丽特生前几天写的日记。她在写自己的心情。里面有几句话:你不在我死之前回来吗?

我们之间的关系就如此永远完了吗?我似乎觉得只要您来了,我的病就会好的。可是病好了又有什么用呢?

这无疑是最悲苦的呻吟了,在贫病之时,是需要人照顾与安慰的,她却得不到这种关怀,唯一使她支撑着活下去的是她对往事的回忆与对阿尔芒至死不渝的爱。

玛格丽特·戈蒂尔,这个迷怜的可怜女孩,在那个寒冷的冬天,无情的城市里死去。直到她死了,她才得到片刻的自由与安宁。我深切的同情她。

集快乐、忧郁、纯真、无私、放荡于一身的玛格丽特,带给我强烈的震撼。我认为我们不能只从一个方面来判断一个人的本性。玛格丽特确实是个值得人们去追忆的女子,为了维持奢侈的生活,她不惜牺牲了自己的自由;为了纯洁的爱情,她不惜牺牲了自己优越的生活;为了阿尔芒及他家庭的声誉她又牺牲自己的爱情。

正如书中所说,她的生活不再是她自己的了。

玛格丽特没有纯洁的身体,只有一颗纯洁的心。而在现实社会中,那些身份显赫,被我们认为“值得尊重”的人,却缺少一颗纯洁的心灵。即使是这样一个堕落的女人也显示了人性的纯洁。

就像阳光下洁白耀眼的茶花,玛格丽特散发着个性的魅力和生命的光辉。

在此,我谨向她表示诚挚的慰问和敬意,并祝愿她在遥远的天国安息

茶花女读后感 篇4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它使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茶花女》主要讲述的是一位巴黎名妓悲情的的一生。这是一个倒叙。主人公痛苦和悲伤的回忆使情节看起来更加感人。巴黎名妓玛格丽特是一位貌美钟情的女子,她生活在一个充满金钱和色欲的肮脏的社会里。

在这样的环境中,任何纯洁的生物都会不由自主地误入歧途。这种人往往被人们忽视,甚至受到歧视。而谁又知道像玛格丽特这样柔弱女子在那荒淫无度的生活下,内心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玛格丽特是位貌美的女子,她也正是靠着这点姿色去讨好那些贵族以维持生计。但实是上,她的内心世界很空虚,没有人能给她真爱,没有人能理解像她这样的人,这让我想起了妓女这个讨厌又可怕的名词。

小杜马时代,资产阶级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料,贫富差距严重。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走极端。当时,一些妓女不得不这样做,但生活迫使她们卖掉自己的身体才有一丝希望。这样的生活可能是寝食无忧,但是这些妓女们还是要尽量力摆脱这种生活,她们依然是向往那种平淡自由的生活毕竟只有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幸福,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做到真实的自己,那样的生活才有可能摆脱世俗的偏见,就像普通的百姓一样。

正是为了这样一种生活,玛格丽特宁愿放弃一切,与心爱的人过着朴素幸福的生活。但世俗的偏见的力量就是那样的强大,男主角甬迪的父亲因为她有损于他们家的名誉,毅然要求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人是自私的,但被人看不起的妓女却无私地用自己的幸福换取了一个家庭的名誉。

玛格丽特和甬迪两位悲情恋人最终还是摆脱不了世俗的偏见,阴阳分隔,这本著作让我们重新审视了妓女这个特殊的人群,在我们对这些人警惕和批评的同时也情给予一些的怜悯吧,毕竟没有人甘心堕落,没有人愿论位唾骂之人,只不过有苦衷罢了。

《茶花女》这部书是由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所著,这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其中,茶花女是指女主人公玛格丽特,巴黎著名的妓女。因为她喜欢茶花,所以得名。此文讲诉的是一位年轻美丽的贫苦乡下姑娘来到巴黎,走进各色各样的社交生活,却因为太过操劳而患上肺病,而后这位美丽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因为被阿尔芒的真挚爱情所感动,愿意放弃在巴黎的种种荣华,远离社交生活,和阿尔芒隐居乡间,过着轻松简单的日子,她的病情也渐渐有了好转······

但是好景不长,阿尔芒的父亲因为认为玛格丽特的身份会毁了阿尔芒的前途并且会对女儿的婚事有影响而责备玛格丽特,而善良的玛格丽特被这诚挚的父爱所感动,心甘情愿为了阿尔芒的前途和他妹妹的声誉而与他分手,被迫回到巴黎重操旧业。阿尔芒在盛怒之下在社交场合当众羞辱她。后来,玛格丽特在巴黎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混乱状态,致使她的身心受到更为严重的伤害,最终她病倒并怀着仇恨死去。

阿尔芒听说玛格丽特死了。后来,他读了她的日记和遗书,明白了玛格丽特为什么离开他。他很后悔······

读罢此文感慨万千,更为玛格丽特的美好品质所折服。玛格丽特虽为生活所逼,沦落风尘,但她为了成全他人甘愿放弃自己的幸福,甚至可以说是生命,因为她自己也深知若是回到以前在巴黎的灯红酒绿的生活,就无异于自杀了,但她还是毅然决然的这么做了,她的善良和单纯却使她的心灵比任何人的都要纯洁、美好,我敬佩和喜爱这样一个角色。

今天,我真的很欣赏这部世界名著的力量。我的心在读后很久仍颤抖不已。我不知道几百年来它使多少人同情和伤心地落下了眼泪,但它确实让我长久不息地难过和同情。

毫无疑问,这是一段感人的、悲剧性的、富有同情心的、美丽的爱情。尤其在十九世纪中期资产阶级早期,世态炎凉中金钱关系的那个社会更让人赞叹不已。

《茶花女》讲述的是主人公玛格丽特,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染上了滥用钱财的恶习,之后被阿尔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后来她因阿尔芒父亲的威逼而被迫离开了阿尔芒,不明真相的阿尔芒对她做出了种种侮辱和伤害,导致她悲伤不已,最终,饮恨黄泉。

最让我感动的是阿尔芒的父亲劝玛格丽特离开他的儿子。父亲说,阿曼德的姐夫鄙视他家的长子,因为他无知,没有技能,深爱一个妓女。他希望玛格丽特离开儿子,给女儿幸福,还儿子自由。玛格丽特听了这个看似真诚的请求,看着老人沧桑的脸庞,感受到了父亲的爱。她纯洁的善良深深地感动了。

她泪流满面地同意了,但她的心就像一把刀。看到这儿,我停了停,深深地叹了口气。 如今我不禁想赞叹玛格丽特。

可能她仍有放荡的一面,可能她这样牺牲并不值得,但我们又怎能否认她?她的勇气,善良,爱,美丽,智慧,那一个不同于我们?“茶花女”这三个字在人们心中不该是放荡下贱的标志,反而可能还留有圣洁光辉,因为茶花女,她有一颗纯洁高尚宽容的心、一颗善良的心。

让我们高声赞扬茶花女玛格丽特吧!让我们都有一颗像玛格丽特一样善良的心!

《茶花女》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成名作,她开创了通俗剧的先河。它使人们对世俗情感有了更深的理解,也使人们心中的一些世俗偏见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一个悲惨的世界里,创造了一个悲剧人物——茶花女。虽然她是一个妓女,但她的命运却让人泪流满面。对这个饱受创伤,最后在一个冷漠中死去的可怜姑娘,作者同样给予了深切的同情。

她是一个善良的女孩,否则她不会为了爱放弃一切,但她为什么进入凡人的世界,成为一名妓女。这个使她永无翻身的地狱,是她自愿的,还是被逼于无奈?在这个丑陋的现实中,人们互相欺骗,用虚伪来掩盖世界。她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她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

或许连她自己都在厌恶这一切。

玛格丽特虽一时失足误入成为青楼女子,但不得不承认,她虽不得以出卖了肉体,却并未出卖灵魂,虽不得不为了阿尔芒的前途而放弃爱情,引来了阿尔芒的误会、 讥讽、侮辱,但如她仍用自己的心爱着阿尔芒。如此真情。天地可鉴!

就如小仲马所说:“我不是在这里宣扬罪恶,但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听见高尚的不幸者在祈祷,我就要传播这种声音。”让我们放下对玛格丽特的成见,因为从始至终,她才是最痛苦的受害者,也是最无私的女人。

其中,最令我记忆犹新、回味无穷的一句是阿尔芒的一句话:“因为我已经长大**,不再唯命是从了。”这是他在反驳父亲,为争取和玛格丽特长相厮守所说的一句我自认为是最经典的一句。

的确,这也是我们常常违反父母命令的借口,也常常因有此借口而洋洋得意,而对于我们对那些繁杂琐事的违抗,阿尔芒为爱情的争取更为伟大,牺牲也更多。

茶花女读后感 篇5

有人说,在寒冷潮湿的角落里,美丽的花不能生长。曾经有一朵,她努力伸长,终于在得到内心渴望许久的阳光的一刹那,一阵风吹过,首先是吹弯了她的花瓣。又一阵风,则是折断了她的茎。

没有了支撑,她重重倒在阴冷潮湿里。没一个人理睬,也没有一个人发现。

《茶花女》描写的一个妓女的爱情故事。玛格丽特是当时社会底层的妓女,虽然她过着醉酒的生活,但她渴望爱情。她每天会用酒精和喧闹来麻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但却仍然拥有着赤子之心。

她是坚强的,在无力改变生活现状的情况下,她尽可能友善的对待每一个她生活中的人,无论是自私贪婪虚情假意的普吕当丝,还是是尖酸刻薄并对她恶语相向的奥朗普;她是勇敢的,为了爱情,可以抛弃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物质,一些曾经作为她唯一生活精神慰藉的金银首饰;她又是天真和善良的,所以他听信了阿尔芒父亲的话,迫使自己离开了阿尔芒,只是为了阿尔芒未来的声誉,以及未来一个陌生女子的幸福生活;她是信守承诺的,即便在最后面对阿尔芒的报复和羞辱时,也没有告诉阿尔芒事情的真相和自己内心全部的委屈,她只是默默地承受着。她的爱,至始至终,炽热而又悲壮。它灼伤了阿尔芒,也深深地灼伤了他自己。

有人说,最完美的爱是在爱中成长。然而,在阿尔芒得到玛格丽特之后,他那冲动的妒忌并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他开始不信任玛格丽特了——他不相信妓女会有真正纯洁的爱情。在她的到她的第二天,他让怀疑占据了她的头脑,并写信羞辱她在第三天。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阿尔芒仍然爱玛格丽特。他的爱可能有点疯狂,缺乏信任和尊重。现实生活中不是这样吗,很多情侣在交往时会承诺彼此多么热烈,然而却总是有很多小猜疑和不信任,每一次对方的不接**,都会换来另一方的不满和赌气,可怕的是,每次的猜疑和不信任不会像表面那样轻易消失,它们会在一次次累计,然后在某一个点爆发。也许很多时候,更多的真诚和信任,很多爱情悲剧可能不会发生。

茶花女读后感 篇6

这部经典的法国文学作品是由法国青年杜马斯写的。它主要讲述了一个妓女看到玛格丽特和她的情人阿尔芒的悲惨爱情故事。《茶花女》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可以说和作者小仲马的身世和经历有直接关系,而这篇**的故事原型是真实发生在小仲马和妓女玛丽的身上,以他们的故事改编的。

玛格丽特,一个天天穿行于烟花柳巷,过着纸迷金醉的“上流交际花”,为了可以坐上体面的马车、披上漂亮的开米司披肩、每年有十万多块的供养,便不惜出卖自己每天在不同的男人身边穿梭着。她的沉沦是因为虚荣亦或是单纯的生活在那个奢靡放浪的社会中,我不得而知。她,美丽、**、**如牛奶班细腻光滑。

在她的身边不乏追求者,阿尔芒也只能算是其中并不出色的一个,但是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出现,却在玛格丽特的心中激气阵阵涟漪从此她的心中便有了阿尔芒……

阿尔芒,一个痴情、猜疑多忌的人。从玛格丽特答应让他做她的情夫以后,他就幻想玛格丽特只能完完整整的属于他一个人,但是他却忘记了他的情人此时的身份,以至在后来他们有过几个月的温存而被迫被阿尔芒的父亲分开后,这个自认为收到奇耻大辱的年轻小伙子便展开了对玛格丽特的疯狂报复,而最终导致这个可怜女人从此一病不起,凄苦离世。

即使我们用现代的眼光看这部170多年前的作品,我们也会被这部纯真的爱情故事所感动。但是人的纯真至性一旦遇到社会有形无形的桎梏,便会衍生出无穷的人类情感悲剧来。而桎梏到底有哪些呢?

1.物质。除了理想的生活以外,还有物质生活。

哪怕是最圣洁的抉择也要被千丝万缕的网绳给捆在地上,这些网绳虽然庸俗可笑,但却像铁一样坚固,难以挣脱。2.旧式的思想和社会潮流。

玛格丽特的真性情,即使表达得淋漓尽致,也不能被社会所接受,因为她永远是一个妓女,这也显示出作者深深的无奈。

当在爱情中养成的***成了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要想再打破这种***不打破破坏生活中和其它实物的联系,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事。(爪子)

茶花女读后感 篇7

历史的车轮,除了噪音,向前滚动。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有一个永恒的主题,那就是爱。然而,也有一些人被世人鄙视。她们似乎最不值得谈论爱情。她们生活在社会底层,受到歧视。她们是用身体换钱的妓女。古往今来,描写妓女悲欢离和的确爱情故事不胜枚举,艺术在某种程度上有选择地表现了她们的真实,小仲马的《茶花女》不顾世俗的偏见,伦理的束缚,通过这个群体的某个代表将这一群特殊的确人定格在了“虽然过着放纵的确生活。

但仍然保持纯真”的确位置上。而这些并不是一个高中生三言两语就餐可以道清说明的确。除了这些令人窒息的东西,主人公确实有心理上的理解。

在小仲马的笔下,他只给茶花姑娘留下了两条通往善良的道路,一条是痛苦,一条是爱。似乎从一开始,茶花女玛格丽特的生活就充满了痛苦。她愤愤不平地说:

“我们不在属于自己,我们就不再是人,而是物。当他们谈论自尊时,我们在前面;当他们想要尊重时,我们在下面。”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格不被尊重。

她经常酗酒,爱慕漂亮的衣服、马车和钻石,喜欢奢侈放荡的生活。小仲马深入到这类人物的内心,认为茶花女自暴自弃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过寻欢作乐的生活是不打算治好她的肺病,以便快些舍弃人生,可见她内心是空虚到极致的,物质上过于丰富,以至于盛大到了缥缈,盛大到了虚无。直到玛格丽特遇到了她的爱——阿尔芒。

那是可以拯救她的唯一精神支柱。她被阿尔芒的真诚和同情心所打动。她对阿尔芒说:

“您爱我是为了我,不是为了您自己,而别人爱我从来是为了他们自己,因为世间只有您真正同情我。”而玛格丽特也的的确确也为阿尔芒付出了最真挚的爱,为了他甘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他着想,不肯多花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他去借债,甚至是面对着自己的幸福,还是替他的前途着想。阿尔芒的父亲认为,妓女是无情的、不理智的人,是赚钱的机器。他必需站起来救他的儿子,停止这种爱。

这对玛格丽特是致命的打击。她痛苦万分。一边是她的幸福,另一边是阿尔芒的未来。最终她选择了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就这样,一个能给她带来幸福的男人从她身边走过。

她祝福他的每一步,每一句话,每一个微笑。结果,那个多情的女人在那个社会悄然死去。这样一个爱与痛交织的社会,这样一个爱与爱与痛交织的社会,这样一个女人与爱与痛交织的社会。

谁能理解她?无语…………

茶花女读后感 篇8

每次提及小仲马的名字的时候,首先映在我们脑中的便是《茶花女》这部永世不朽的著作。为什么说它是著作,因为它并不单单是一本普普通通的描写有关爱情的书,而是一本全面的,动人的,唯美的,撕心裂肺的神来之笔。

她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姑娘,否则她不会为爱放弃一切,但是她却堕入红尘,做了被人唾弃的妓女。实在是不愿意用妓女这两个冷冰冰的字眼来形容她,或许交际花这个词语更适合她吧。因为只有她才是名副其实的一朵娇艳欲滴的诱人的花。

在这个丑陋的现实社会里,人们互相欺骗。在这个虚伪的世界里,她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她的命运是不可逆转的。或许连她自己都厌恶这一切。在她身边,没有人给她真爱,没有人真正爱她。

普吕珰丝,若不是为了得到酬金,她会对玛格丽特到卑躬屈膝的地步吗;那些情人,若不是为了得到她,他们会供养她吗;那些买卖人,若不是为了在她身上大赚一笔,会在她身上费心机吗答案我们可想而知。一直到她病入膏肓之时,她们才露出原形。一张张可怕得让人作呕的脸,面对她,他们不再需要那张虚伪的面具,只因为她再也没有利用的价值。

最可悲的是她死后,那些人便急于拍卖她的物品。她就像一群无用的垃圾,被遗忘,被遗弃,压在底下,一言不发。因此,社会是她人生悲剧的幕后黑手,这一点怎么强调也不过分。

玛格丽特是一朵社会之花,所以尽管她放弃了一切,但她仍然无法改变现状。在那里没人能接受,不用说,她相信社会之花是好的。她将永远生活在无法回忆的阴影中。事实上,如果她没有遇见阿尔芒,也许她的生活将永远生活在那个肮脏的世界里,在她的情人之间有一点善良。但是命运让她遇到了她一生都爱得不够的男人,所以她的世界有了光明和纯洁。

但生命的时钟并不停留在最快乐的时期。没有人能改变他们想要改变的。最后,她为了阿尔芒回到了淫荡的世界,也为了他的妹妹,一个从未见过他的人,因为她是他的妹妹。是的,她像最高尚的女人一样冰清玉洁。

有多么贪婪,她就有多么无私。

玛格丽特并不后悔所有的选择,她深信当他知道真相,她会在他的眼中显得格外崇高,虽然是发生在她死后的事情。玛格丽特是个坚强的女孩。她独自面对死亡。她很善良,不想让他看到她死前的痛苦。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是阿尔芒给的,但她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光也是阿尔芒给的。

阿尔芒的出现,是使她走向命运终点的催化剂。使她的悲惨命运更加深化。也许没有阿尔芒,即使没有闪光点,也不会有深深的痛苦。

或许正是因为阿尔芒,她的生命才有了光彩。她才能够从这个悲惨的世界里完全的解脱。

我想,如果玛格丽特有机会再做一次选择的话,她还是希望在她的生命中遇到阿尔芒,因为她的生命是虚伪的,而他是她生命中唯一真实的。即使玛格丽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没有看到她最爱的东西,我想她一定一直在回忆,但她可能不想阿尔芒再见到她,爱上她。因为她知道阿尔芒受了太多的苦,不爱她,流了太多的眼泪,给他带来了太多的痛苦。

而她却不幸望他为了她而受苦。只有真爱,才是希望对方幸福,希望对方比自己幸福。

玛格丽特是一朵在黑暗中盛放的雪莲,洁白无瑕,透着光亮,虽然这光那么微弱,那么缥缈,最终还被黑暗,这般强大的力量吞食掉,但是她也是一张弓,虽然外表被剥食得一无所剩,而内心却是坚固、圣洁的。或许这就是我们所有人都那么爱她的缘故吧!

《茶花女》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这本书不仅是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代表作,也是法国文学的杰作。自1848年出版以来,它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几年以后,小仲马将它改写成五幕话剧,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轰动了整个巴黎。

随后,这部广受好评的著作又被谱写成了歌剧。

只是一部凄美的小说。在作者的笔下,男女主人公都有真挚的爱情:一个敢于牺牲自己向往的豪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巾,也不愿情人去借债;替情人的妹妹着想,又毅然的牺牲了自己。

另一个则一见钟情,听不进任何人的劝阻,哪怕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又因为深切的爱情而产生了强烈的嫉妒心,致使双方都遭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们的爱情因此一波三折,感人心肺。

他在讲述悲情爱情故事的同时,也揭露了资本家的虚伪和残酷,抱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公。一个多世纪以来,这部催人泪下的小说被翻译成十多种人物,风靡全球。

茶花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一直深深感动着我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

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

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

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

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

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

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

墙角里钻出一朵茶花。一个阴冷、黑暗、潮湿、没有阳光的墙角,糜烂是它的养料。然而,这茶花却比别的茶花,甚至别的任何一种花都美丽,美得脱俗,美得惊人,美得如痴如醉。

可凡是花都是向往阳光的。努力、再努力一点,在茶花碰触到阳光那一刹那,在它因阳光的滋润而娇艳欲滴的那一刹那,无情的风折断了花枝,让它又倒在了阴冷的角落,无力再爬起,再去触摸那伸手可及的阳光。上帝是仁慈的,为了弥补命运对它的不公,没让它凋零后再死,而是让它保持着美貌离开了世间。

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介弱质女流在放荡且无目的的生命中找寻到了真爱,为此放弃了自己习以为常的大量物质享受,放弃了一切能使自己暂时快乐的糜烂生活习惯,只为求能和最爱的人呆在一起。要从深陷的泥潭中爬出来,是要花很大的力气和决心的,况且还要使自己最小程度地被泥水污染。

玛格丽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换回的仍是人们的不理解和排挤,还有自私的人们的恶意中伤。巨大的阻力最终还是使玛格丽特和爱人分开了,误会使最爱的人再自己最需要安慰的时候羞辱她,这是何等痛苦的事情?

也许真的只有死亡可以拯救她。是的,玛格丽特死了,孤独的死去,再也没了活着时的奢华,以前无数的情人也忘了她。生前的生活愈是轰动,死的时候就愈是冷清。

亦或许,玛格丽特并不是个完全的悲剧人物,至少,她得到了真爱,她的灵魂得到了净化。贵妇人们只看到了她生活的奢侈和物质的享受,却不知道她高尚的情操也是自己所望尘莫及的。奇怪的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人们,明明鄙视放荡的妓女,却又要逼良为娼。

如果玛格丽特没有生在这样一个肮脏、虚伪、残忍的资本主义时代,或许她就是圣母玛利亚。可惜那样的社会,那样的时代,连圣母也会被玷污。而在玛格丽特被玷污的躯壳下,顽强而又圣洁的灵魂正是读者们暗暗哭泣的原因。

感谢小仲马塑造了茶花女这样一个可悲却又可敬的美丽女子。然而,希望那已死去的花朵再次从泥土中萌芽、重生的时候,远离那阴暗的墙角,能每天和阳光为伴,即使不再那么美丽,也不要重复前世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