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发表时间:2025-10-29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8篇。

练习题从狭义上看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而设的问题;广义上则包括任何通过反复学习和实践以提升熟练度的问题,如日常生活中的难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针对二年级学生的有关农事的谚语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脑”的声母是“n”。

B.“篷、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

C.“捏”的偏旁是“土”。

D.偏旁是“氵”的生字都与寒冷有关。

【解答】A.“脑”的声母是“n”。说法正确。

B.“篷、肩”都是上下结构的字。说法有误,因为“肩”是半包围结构。

C.“捏”的偏旁是“土”。说法有误,因为“捏”的偏旁是“扌”。

D.偏旁是“氵”的生字都与寒冷有关。说法有误,应该说都与水有关。

故选:A。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小狗的小房子》中,小狗和小猫是怎样把小房子弄到河边的?()

A.小狗和小猫一起抬去的。

B.小狗独自扛(kánɡ)去的。

C.给小房子装上轮子滚去的。

D.给小房子装上气球飞去的。

【解答】《小狗的小房子》是一个动人的童话故事,讲述了小猫跟小狗一起去河边玩耍的故事。小猫要小狗跟她去河边玩,还想带着小狗的小房子和小椅子。小狗不想让小猫失望,于是把小椅子放进小房子里,全部背在自己背上。文中写了小狗是背着房子到河边的。

故选:B。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下列词语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硬卧(yìn wò)

B.帐篷(zàng péng)

C.钢琴(gāng qín)

D.指针(zǐ zhēng)

【答案】C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我把“______”这句话送给自己,希望自己做一个讲诚信的好孩子。()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C.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D.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答案】C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认读“淘、藏”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暗、街”等7个字。正确认读“淘气、无论、岸边”等词语;正确书写“大海、海水、船只”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借助生活经验理解课文;能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子;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雾的神奇,知道有雾时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书写“躲、失”等字;读好含有多个短语的长句;能想象雾淘气的样子,读好雾的语言;能用“什么”说话。

难点:体会“甚至”在语境中的含义;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有雾的时候是什么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电脑、图片。

教学课时划分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结合图片揭示课题。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能谈谈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山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二、读文识字,整体把握。

1、教师示范读,学生听读,并圈画出不懂的字词。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读课文,指导学生反复练习难度的句子,如第6自然段的长句子“不久……,有限的散步”。

4、借助拼音,自读词语。

(1)第一组:“甚至、消失、藏起”,重点指导正音。

(2)第二组:“桥梁、淘气、岸边、应该”。

重点指导识记:梁——为何有“三点水”有“木”(渗透自理);该——刻、孩(与形近字区别)。

5、默读课文,想一想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

在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他依次藏起的东西。教师出示句式,指导整体把握:雾,是个又淘气有顽皮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要求学生用连接词把雾藏起了什么说完整。

三、朗读感悟“雾的自言自语”

1、学生自由练读雾说的几句话。

2、教师示范指导,前三句读出淘气的感觉;后两句读出思考后有了新主意的惊喜。

四、指导写字

1、出示“暗淡、消失”两个词语,观察本课要写的“暗、消、失”三个字,分析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

2、动笔临写。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还学了雾的淘气,它藏起了很多东西。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

七、板书设计

第19课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藏起了

八、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认读词语:躲藏、海岸、淘气、悠闲、应该、甚至、桥梁。

2、雾把整体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朗读感悟第2~5自然段

1、自由读第2~5自然段,要求学生按照课文内容联练习说话。

出示:淘气的雾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2、学习第2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

教师引读课文,指导“无论还是都”要连读,并适当强调,读出一切都不见了的景象。

3、同桌互读课文第3自然段,边朗读边想象画面。

4、朗读第4、5自然段,指导学生读好顿号的停顿,理解和体会“甚至”的含义。

三、练习说话

1、想象说话:淘气的雾朦朦胧胧,像一层纱笼罩着大地,它还会把什么藏起来?出现什么情况?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它把藏了起来,无论还是都。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街、躲、该、散”4个字,学生观察分析,交流书写时需要注意什么。共同点:“街”是左右结构,其他三个都是左右结构,左右部件紧密穿插。

2、学生独立书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3、展示评改。

五、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了雾,并且学了雾是个淘气和顽皮的孩子,他会藏起很多东西。这样对于雾有了一定的了解。

六、作业:背熟生字和词语,并且学会复述课文。

七、板书设计

雾在哪里

淘气顽皮笼罩山川、树林、学校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3、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知道曹冲是一个聪明、爱动脑筋的孩子,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认11个字,1个多音字,会写6个字。

2.通过曹冲称象的故事,懂得遇到问题要善于动脑筋。

三、教学难点

1、掌握“秤、称”两个字的读音。

2、学会6个字的形。

3、从曹冲称象中感悟到聪明来自于观察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

1.演示称象过程的材料。

2.识字、词语卡片,投影仪。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插中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秤吗?秤是干什么用的?板书:称。

2、问:称什么?谁来称?请大家打开课本齐读31课的课题。

3、板书:曹冲称象

(二)朗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想办法认识它们,记住它们。

2.听课文的朗读录音。

通过听读你认识了那些字?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字卡。

称官柱议论底(得)摇岁牵沿装

3.谁会读?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4.按自然段的顺序读一遍课文。

5.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1)这头大象是怎么来的?从课文中找到相应的部分读句子。

(2)投影显示:大象可真大呀!

(3)你认为老师这样的写法好不好,为什么?

(4)再次投影: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意图:通过读句子体会课文语言的具体、形象)

(5)面对着这样一头又高又大的象,你想知道什么?

(6)投影出示: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朗读训练:

①读正确。

②读出想知道重量的心情。

(7)面对曹操的提问,官员们想出了几种办法?

6.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说一说官员们想出的办法。

①砍树造秤。

②宰象割肉。

(2)讨论:官员们的办法行不行?为什么?

指导朗读:曹操听了直摇头。

(3)分角色朗读本段。

(4)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呢?

7.学习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1)自读第四自然段:画出曹冲说的话。

①齐读曹冲说的话。

②说一说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2)实验演示,加深理解。(可以用课件或实物进行)

8.学习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读文。

(2)投影出示:他叫人照曹冲说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你能把“果然”换个词吗?

(3)用提问指导朗读本段:这一年,曹冲多大?(七岁)

七岁的曹冲就想出了这样的好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应该怎样读?

(三)教师小结,点悟启发。

1、小结: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曹冲从大臣们的谈话里,得到了那些启发?

(1)从宰象中想到:怎样才能使整体变化为一部分一部分呢?(石头)

(2)从造大秤中想到:用什么来代替大秤呢?(船)

(3)从“提不起”中想到:用什么来托起大象呢?(水)

2、你们喜欢曹冲吗?为什么?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读出会认字的读音。自己借助拼音认读这些字,再把拼音盖上看看自己还会读吗?全班反馈,出示词语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写字指导。

1、复习会写字字音。

2、出示汉字:和柱谁块岁站

(1)把生字按难易程度分成二类,分别贴在黑板的两侧,学生进行认字比赛。

谁块站和柱岁

(2)学习曹冲我棒!记字形比赛现在开始!

(3)第一轮:看谁记得准又快。

教师每次出示一个生字,学生看清后,教师将字卡放下,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出这个字后,同桌两个人互换。教师再次出示字卡,学生进行核对。写对的同学站起来说:嘿!嘿!我棒。

(4)第二轮:谁能记住三个字。

余下的三个字,学生自己进行字形记忆。然后教师快速出示字卡,闪现字形后,进行听写。三个字都写对的同学获得“优秀”。

(三)巩固练习。

1、在写字本上练习。

2、读一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3.本课中你还喜欢哪些词语?摘录在“我的词语库”中。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背诵课文。

2、认识“木”字旁,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3、了解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15个字,会写10个字,了解不同树的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树的特点,热爱并保护大自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来听一首好听的歌曲。播放歌曲《我是一棵小树苗》。树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我们的身边随处可见,你认识身边的那些大树吗?你知道哪些关于它们的知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树之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把画出来的生字,小组研究一下。

三、读认生字

1、出示词语,检查朗读情况。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2、小组学习。

(1)组长检查生字读音。

(2)交流识字方法。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3、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幼儿教师教育网 yJs21.CoM)

梧桐手掌枫树

松柏服装桦树

耐心边疆银杏

水杉化石桂花

去掉拼音朗读、齐读、开火车读。

4、以生字“梧、掌”为例,分别说一说汉字的结构,说一说它们的组成部分。给它们组词。

四、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

预设:

1、课文中提到了哪些树?

2、这些树分别有什么不同特点?

五、理解表达

1、看图识树。

(1)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杨树高,榕树壮。结合图片理解“高”和“壮”的特点。

(2)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梧桐树叶像手掌。借助比喻句理解梧桐树叶的形状。可以说一说,你还知道什么树叶,用一个比喻句说说它的特点。

(3)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枫树秋天叶儿红。明白枫叶在秋天经霜变红的特点,可以借助古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理解。

(4)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松柏四季披绿装。可以引导学生赞美松柏耐寒的特点,理解其精神内涵。

(5)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木棉喜暖在南方。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6)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桦树耐寒守北疆。了解南北方不同树木的特点。

(7)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银杏水杉活化石。明白活化石的含义。是指这种树古老而又稀少。

(8)课件出示图片:

预设:什么树?什么特点?

金桂开花满院香。理解桂子花开香飘十里的特点。

2、你知道下面句子的意思吗?

课件出示:

(1)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据图谈意。

预设:比喻要使小树成为木料需要很长的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更多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并且十分不容易。

(2)树高百尺,叶落归根。

预设:树长得再高,落叶还是要回到树根。比喻离开故土时间再长,终还是要回归故土。

(3)树无根不长,人无志不立。

预设:人要立志,没有志向的人是不会成功的。

3、比一比。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的比赛,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六、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10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打开“优教学生字”,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杨、壮、桐……”等生字。

(2)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重点讲解“木”字旁的字,“杨”等左窄右宽,“壮”右面是士,不是土,不是犬,“桐”注意把中间的竖写到竖中线上,“桂”右面是两个土,不是士。

(4)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10个生字。

七、拓展延伸

1、读一读,记一记。

泡桐白桦云杉翠柏

桂花枫叶松子白果

2、你还知道其它与树有关的谚语吗?

预设: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人怕没志,树怕没皮。

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

三年杨柳五年桐,七年杉树绿葱葱。

八、巩固练习

1、打开“基础训练-《树之歌》”,一起来闯关吧!

2、小组游戏,看看谁知道的木字旁的生字多。

⧈ 有关农事的谚语二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铜、队”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引导学生发现美,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上课前老师想和大家做个游戏,愿意吗?请你给我招招手,(我就跟你招招手)、点点头、笑一笑、去旅游。那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跟随《场景歌》中的一群少先队员去旅游,好不好?(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少先队员分别到了哪些 地方? 板:(海边、乡村、公园)

三、随情境学文、识字

1、学习第四小节:

⑴ 先来看看要做哪些准备吧。你看到了什么了?指名说,引导说出事物与数量词的搭配(出示图片: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群红领巾,一片欢笑。)

⑵师:要想去玩呀,得先拿生字参观券啊!

(出示:“铜号”、“红领巾”)认识生字“铜、号、领”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记住这几个字。读对了,这张参观卷就送给你了。我们高举着少先队队旗,吹响铜号,戴好红领巾,欢声笑语的去郊游。大家是多么高兴啊!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互相读,指名读,齐读)

2、情境延伸,学习第一小节:

师:出发喽!我们先去海边,好不好?(出示:海边景色)

⑴ 预设学路1:

① 师:(出示海边景色),你看到什么了?(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② 小朋友说的真好!这里啊藏着几个生字宝宝,说说怎么记住他们的(引导识记生字方法),记好了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卡片:海、鸥、滩、军、舰、帆)

③ 师:蔚蓝的大海上行驶着一艘威武的大军舰,一条彩色的小帆船在漂游着。一只雪白的海鸥从海面飞过,无数游客在美丽的沙滩上玩耍。好美丽的海边景色啊!(出示图片: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

你想读吗?(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⑵ 预设学路2:

① 师:前面是什么地方,到处一片翠绿鲜红?

师:(出示:乡村景色),你看到了什么了?(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这里的生字宝宝也想考考你。通过了,我们就去下一个地方参观。(出示:稻(禾字旁跟禾苗有关)

自主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师:一方鱼塘,小鱼们在快乐地游来游去。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儿正向你们招手呢,小村子美吗?谁想用朗读来表现它。(出示: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自由读、指名读、四人小组赛读)。

⑶ 预设学路3:

① 师:我们已经到了后一站。(出示:公园景色),你看到了什么? (尽量引导学生说出事物与量词的搭配)。

你会读这两个词语吗?(出示:石桥、翠竹)并且认识“桥”“翠”。特别注意“桥”的右边是“乔”而不是“交”。

② 师:瞧,一竿竿翠竹修长挺拔,一孔石桥横跨小溪,溪水哗啦啦地唱着歌,歌声引来了一群快乐的飞鸟。

(出示图片:一道小溪,一孔石桥,一竿翠竹,一群飞鸟。)

同学们,我们一路上看到了很多美丽的景色,那那些认识的生字宝宝,你能认的出吗(开火车认读,玩摘苹果游戏,检查生字)

四、诵读全文

1、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景色呀,都在我们的课文里。快来读读吧。翻到课本第16页。(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生读,评价)

3、多种形式读(对读,拍手读,男女生读)

师:让我们想象着刚才看到的美景,尽情地读一读。(齐读)

本文网址:https://www.968ok.com/yanyu/359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