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溪(收藏)。
【原文】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1、飞桥:高桥。
2、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3、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译文一】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渔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译文二】
一座高桥隔着云烟出现,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桃花整天随着流水流淌,桃源洞口在清溪的哪边?
【创作背景】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此时唐朝已经由繁盛走向衰败。张旭写这首诗时的心境颇似陶渊明写《桃花源记》的心境。
【赏析】
这是借陶潜《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诗由远外落笔,写山谷深幽,迷离恍惚,隔烟朦胧,其境若仙。然后镜头移近,写桃花流水,渔舟轻泛,问讯渔人,寻找桃源。诗的构思婉曲,意境若画,有景有情,趣味深远。蘅塘退士批注:“四句抵得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道理。
【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抒写了作者一种向往世外桃源,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情。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意境深邃,画意甚浓,耐人寻味。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融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接着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桃源洞的美妙景色,是从问话中虚写的,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
968OK.coM延伸阅读
溪居-欣赏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解
1、簪组:这里是做官的意思。
2、南夷:这里指当时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
3、滴:流放。
4、夜榜:夜航。
5、楚天:永州古属楚地。
译文
长久被官职所缚不得自由,有幸这次被贬谪来到南夷。
闲时常常与农田菜圃为邻,偶然间象个隐居山中的人。
清晨我去耕作翻除带露杂草,傍晚乘船沿着溪石哗哗前进。
独往独来碰不到那庸俗之辈,仰望楚天的碧空而高歌自娱。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居处冉溪之畔时的作品。全诗写谪居佳境,苟得自由,独往独来,偷安自幸。前四句叙述到这里的原因和自己的行径。后四句叙述自己早晚的行动。首尾四句隐含有牢骚之意。“闲依农圃邻”、有“采菊东篱下”之概;“晓耕翻露草”,有“晨兴理荒废”之风。沈德潜评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唐诗别裁集》卷四)这是很有见地的。
青溪-推荐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解
1、逐:循、沿。
2、趣:同“趋”。
3、澹:安静。
译文
每次我进入黄花川漫游,常常沿着青溪辗转飘流。
流水依随山势千回万转,路途无百里却曲曲幽幽。
乱石丛中水声喧哗不断,松林深处山色静谧清秀。
溪中菱藕荇菜随波荡漾,澄澄碧水倒映芦苇蒲莠。
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
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终老到头!
赏析
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却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郁的统一,活泼与安祥的揉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和。吟来令人羡慕向往。
东溪-推荐
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似筛。
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
赏析
在英才辈出的北宋前期,梅尧臣在诗坛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以其创作实绩与尹洙一起成为诗文革新领袖欧阳修的左臂右膀。但梅尧臣仕途一直不顺,以门荫做过几任主簿、知县。科场上屡屡失意,直到皇祐三年(1051年)五十岁时,才得仁宗皇帝赐同进士出身。不料朝廷竟要他以太常博士的身份去监守永济仓,这个任命大出他的意料,不免令他灰心丧气,带着“老之将至”的感觉和疾病缠身的状况,却又无可奈何,“强欲活妻子,勉焉事徂征”(《依韵和达观禅师赠别》),只好强压心中的怨气与不满,走马上任。
一年后,嫡母束氏年九十而亡。由于经济的拮据,竟无力雇船护柩归故里,多亏一位朋友帮忙,“开后门”调了一只运粮的官船给他。《东溪》大约就作于这次守制将要结束的那年(1055年)春天。
为母服丧,既不能外出远游,交友也不多,日子过得很宽闲。故乡宣城又是个令迁客骚人咏叹不绝的地方,无论谢朓还是李白抑或别的一些到过宣城的人都留下了遗迹。城外有两条小河,句溪和宛溪。宛溪即东溪,自南向北蜿蜒而去。但日子一长,仍不免感到无聊、焦躁。看看还有几个月守制就结束了,心里却愈加不平静,贺知章的“近乡情更怯”是不是也有一种事到临头的激动呢?每天无事,信步而游,也不知为什么脚步总往东溪而去。
一个人选了个僻静处坐下,觉得自己身处孤岛,仿佛活在另一个世界,亲朋老友,或存或亡,或升或降,只有自己的生活仍无变化。他看到水中行进的船只着实艰难,一如这寂寥的日子,不知向何处去,很无赖。原来不是看水而是看船!水往北流,船往北行,思绪也投向北方。江南地方,秋水照例没有春水大,对常假舟楫长途跋涉的梅尧臣而言,春天是最好的赶路季节。可是不行,还要耐心等待几个月。
“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向为人称颂。看似写景,其实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了作者激动澎湃、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绪。野鸭子在水中游累了,正在岸边打着盹,悠闲自在;岸边有一株年纪很老的树,冬天光秃秃的,衰老、丑陋,这时为春气所动,竟绽开朵朵鲜花,显示出勃勃生机。很愿意过一种闲适优雅,自由自在的生活,像鸭子那样;可那株老树更像自己。
春还不到最浓处。蒲草还只短短地长出一截,细绒绒的,很齐整,像被人剪过一般;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很洁净。自然的造化偏偏很刻意,很雕琢。一“剪”一“筛”似乎在有意提醒自己是生活在人世间。身为凡夫俗子,是极难超凡脱俗的。
于是结果可想而知,“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应该说“车马”是虚写,“疲”才是实写。这两句点出了情与理之间的矛盾,把内心的冲突外化了。为什么用“不厌”而不用“喜爱”或“不舍”?李白在宣城作过一首《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首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可是味道两样,差别全在两人观景时心境不同。李白面对敬亭山,会产生一种天地之间,唯我独存的幻觉,而梅尧臣是绝对不会有的。
从个人喜好上讲,眼前的景致确实令人百看不厌。可是梅尧臣不属于自己,他的缧绁太多。因此,明明对此情此景恋恋不舍,却压住心头的眷恋,用平淡无所谓的口吻道出句“情虽不厌住不得”。如一个玩童,虽十分贪恋野外趣味,天色将暝,家是一定要归的。至于为什么一定要回家?不回行不行?是很少想一想的。即便偶尔冒出这个念头,也很快自我湮灭了,因为潜意识中,这不回家的念头是要不得的。为什么要不得,照例也很少去想。梅尧臣已完全把自己融进那个社会集体,个人的喜好理所当然退避三舍,个人的取舍去留均应听命。所以他一开始就不敢让自己太贴近眼中景,生怕放纵了心中的感情,时时处处保持距离,把一件赏心乐事弄得别别扭扭,几近身心交瘁。几番反抗,几番挣扎,终挣不脱自身的社会意识织成的大网。
入若耶溪-诗词欣赏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注释
①艅艎(yú)(huáng):舟名。泛泛:船行无阻。
②阳景:日影。回流:曲折的溪流。
③逾:同“愈”,更加。
④长年悲倦游:诗人多年以来就厌倦仕途,却没有归隐,以此而悲伤。倦游:厌倦仕途而思退休。
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用“悠悠”一词写出“空水”寥远之态,极有情致。三四句写眺望远山时所见到的景色,诗人用一“生”字写云霞,赋予其动态,用一“逐”字写阳光,仿佛阳光有意地追逐着清澈曲折的溪流。把无生命的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诗意盎然。五六句用以动显静的手法来渲染山林的幽静。“蝉噪”、“鸟鸣”使笼罩着若耶,山林的寂静显得更为深沉。“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二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被誉为“文外独绝”。像唐代王维的“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杜甫的“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都是用声响来衬托一种静的境界,而这种表现手法正是王籍的首创。最后两句写诗人面对林泉美景,不禁厌倦宦游,产生归隐之意。全诗因景启情而抒怀,十分自然和谐。此诗文辞清婉,音律谐美,创造出一种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
除放自石湖归苕溪-赏析
美人台上昔欢娱,今日空台望五湖。残雪未融青草死,苦无麋鹿过姑苏。
黄帽传呼睡不成,投稿细细激流冰。分明旧泊江南岸,舟尾春风飐客灯。
千门列炬散林鸦,儿女相思未到家。应是不眠非守岁,小客春意入灯花。
三生定自陆天随,又向顺松作客归。已拚新年舟上过,倩人和雪洗片衣。
沙尾风回一棹寒,椒花今夕不登盘。百年草草都寒夜,自琢春词剪烛看。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长桥寂寞春寒放,只有诗人一舸归。
桑间篝火却定蚕,风土相传我未谙。但得明年少行役,只裁白伫作春衫。
少小知名翰墨场,十年心事只凄凉。旧时曾作梅花赋,研墨于今亦自香。
环玦随波冷未销,古苔留雪卧墙腰。谁家玉笛吹春怨,看见鹅黄上柳条。
注释
苕溪:浙江吴兴县的别称,因境内苕溪得名。吴兴即湖州(宋时湖州治所在吴兴)。时 姜夔安家于此。
草:夏校本、陆本、许本并作“草”,吟稿本作“柳”。
含有桃花唯美诗句摘录28条
OK语录网精选栏目推选:“唯美诗句”。
“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作为一个接受过素质教育的我们,在生活交谈中,优美的句子肯定是你的加分项。优美的句子一般都是关于感情的,看了之后觉得自己的心情十分的舒畅,究竟有没有好的唯美动听的优美句子呢?你也许需要"含有桃花唯美诗句"这样的内容, 请阅读后分享你的朋友!
1、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2、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3、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影遭碧水潜勾引,风妒红花却倒吹。——杜甫《风雨看舟前落花绝句》
4、龙争虎战分中土,人无主,桃叶江南渡。——孙光宪《河传•柳拖金缕》
5、醉来扶上桃笙,熟罗扇子凉轻。——项鸿祚《清平乐·池上纳凉》
6、重重香腑脏,偏殢圣贤杯。——辛弃疾《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7、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8、黄雀始欲衔花来,君家种桃花未开。长安二月眼看尽,寄报春风早为催。——岑参《春兴戏题赠李侯》
9、安得舍罗网,拂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10、一树红桃亚拂池,竹遮松荫晚开时。非因斜日无由见,不是闲人岂得知。寒地生材遗校易,贫家养女嫁常迟。春深欲落谁怜惜,白侍郎来折一枝。——白居易《晚桃花》
11、湖上老人坐矶头,湖里桃花水却流。竹竿袅袅波无际,不知何者吞吾钩。——常建《戏题湖上》
12、蕲水城西向北看,桃花落尽柳花残。朱旗半卷山川小,白马连嘶草树寒。——戴叔伦《蕲州行营作》
13、树头树底觅残红,一片西飞一片东。自是桃花贪结子,错教人恨五更风。——王建《宫词一百首》
14、一树桃花,向人独笑。——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15、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16、而今丽日明金屋,春色在桃枝。——周邦彦《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轻丝》
17、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左辅《浪淘沙•曹溪驿折桃花一枝...》
18、雨晴风暖烟淡,天气正醺酣。——黄庭坚《诉衷情·小桃灼灼柳鬖鬖》
19、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20、百叶双桃晚更红,窥窗映竹见珍珑。应知吏侍归天上,故伴仙郎宿禁中。——韩愈《题百叶桃花》
21、谁家无春酒,何处无春鸟。夜宿桃花村,踏歌接天晓。——顾况《听山鹧鸪》
22、四面青山青似洗,白云不断山中起。——顾德辉《蝶恋花•春江暖涨桃花水》
23、水作青龙盘石堤,桃花夹岸鲁门西。若教月下乘舟去,何啻风流到剡溪。——李白《东鲁门泛舟二首》
24、扣舷得新诗,茶煮桃花水。礕礕数片帆,去去殊未已。——贯休《上冯使君五首》
25、门前洛阳道,门里桃花路。尘土与烟霞,其间十馀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26、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聂夷中《杂曲歌辞。起夜半》
27、为君沉醉又何妨。——秦观《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
28、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形容桃花的诗句唯美短句20条
“先秦·佚名《诗经》中描写娇艳花朵的诗句有:。”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拥抱生活才能真正体验到它的美好,优美的句子如同陶醉的乐曲引人入胜。让人读起来非常开心愉悦,下面为您提供的“形容桃花的诗句唯美短句”是一篇非常实用的文章,为了方便以后阅读不妨将这个页面加入浏览器的收藏夹!
1、一朵桃花从从容容地开着,几场烟雨蒙蒙地飘过青山,看够了,晨雾中,浅红色的洛川醉了。
2、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玄都观桃花》
3、先秦·佚名《诗经》中描写娇艳花朵的诗句有:
4、译: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
5、春天是万物复苏,绽放生机的季节,人们赞美春天,整理一些常见的赞美春天的诗句:
6、桃树下,河岸上,飘落的桃花,由水而流,浅绿浅红,桃花染香袖,花醉,寒烟翠,更成一杯酒,众人独醉,醒我独醉。
7、荇菜——《国风·周南·关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8、桃花——《国风·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9、译: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10、我没有告诉他前世的因果关系,他相信我只是一个偶然爱上了他的风度的人,一个激起了凡人对他的仙女渴望的人。我一直以为我只有11岁。我怎么能甩掉这么多年轻的女神仙呢?此外,我也失去了我的手。
11、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李贺《马诗二十三首》
12、倚人向东风,倩裙偷桃花站。桃花开得乱七八糟,叶子又绿又红。
13、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李存勖《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
14、芍药——《国风·郑风·溱洧》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译文: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15、正艳杏浇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16、世界上的一切都那么小,没有什么值得记住的。
17、这个男人经不起做一个女人,只要爱,就算缘分,也要让她一辈子,否则她不会觉得你是一个东西。
18、他死于三年前,被埋在狐狸洞的衣服和长袍下。他让我在临死前忘记他,让我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莫元说,那天晚上他醒来时,他没有死,他还活着。
19、面对桃花彼此,桃花随波逐流,桃花映照,桃花深,桃花梦,梦桃花,摘花人。
20、凡人如何,神如何。因为三百年前我是个凡人,长着脓疮,你,一个小仙女,就会来把我的眼睛夺去。
形容桃花的优美诗句子20句
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美丽的桃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蜜蜂来了,告诉我一天工作的结果。小蝌蚪游了过来,告诉我今天收获的收获。他们围绕着桃花尽情歌唱,仿佛在说:美丽的桃花姑娘,你是春天的化~~你在收集类似的相关句子吗?也许下面的“形容桃花的优美诗句子20句”正合你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走近一瞧,每朵桃花都争先恐后地展现它们的优美英姿,朵朵饱满,花瓣儿又红又大,娇艳欲滴。
2、院里的桃花有粉红的,深红的。一阵阵微风下,花伴风摇曳,就像一个个美丽动人的少女,扭动着婀娜的身姿。
3、酣酣桃始花,灼灼粉面笑。 粉色谢花光,夺尽丹青妙。 蓝衫马上郎,风流亦年少。 语言虽未通,精诚默相照。 敛容缓步复掩门,只见桃花不见人。 轻红浅白正含露,欲落半开将送春。 凝心驻马日渐晚,何忍时时下前坂。 回头又不见桃花,唯有青山遮醉眼。 扬鞭击镫歌团扇,相见不如不相见。 逢人寄语问桃花,春残吹洗 落谁家。 ——郭祥正 《拟桃花歌》
4、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5、阳光透过云层照在那洁白的桃花上,为她镀了一层金边,显得更加娇艳。从远处看,犹如一位位出尘仙女。白色的桃花娇小,柔弱,刚好和火红的桃花形成鲜明的对比。火红的桃花高傲,自信,展现出巾帼英雄的风采。屹立在那一片淡粉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6、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7、有些人,留在身边是一种疼痛的暖,可是真的松开手,就化作了无法释怀的不甘。自己无法拥有,又舍不得别人来喜欢,就注定了心被煎熬到了凌乱不堪。如同指间点燃的烟,燃烧着心事的孤单,飘进嘴里,落入心底的却是有毒的念。
8、刘商【题水洞二首】桃花流出武陵洞,梦想仙家云树春。今看水入洞中去,却是桃花源里人。
9、桃花已经开了不少,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亭亭玉立。有的还是花骨朵儿,像粉红色的花团,好像马上就要裂开似的。有的花瓣全展开了,像一把把娇嫩透亮的小雨伞。
10、春意或深或浅,红尘时光深处,奈何情深!春意盎然,春意浓浓,暖暖的风掠过枝头,绽放了枝头和心里的那一抹桃花红。桃花朵朵开,花色浓重,嫩嫩的、红红的、妖娆了春天里的季节,花开绽放倾国倾城倾色,醉染流年,时光惊艳!
11、桃花开了,花瓣挨挨挤挤的,远远望去象一个个粉色的绒球。
12、粉,还是粉,到处都是嫩嫩的粉色。喜欢,欢喜,再喜欢,一点都不觉得厌倦。如忽觉有隔世的错觉。这里,就是陶公笔下的世外桃源?我愿意就这样,站在春风里开成一朵,小小的桃花,美丽又妖娆,热烈又安静。陪陶渊明一起,吟诗,饮酒,种地,然后开了,落了。从此忘了前世,忘了今生,也忘了来世。
13、如此多的桃花位置,看看这个,很美,看这个,也很漂亮的手表,我也好像变成了桃花,波风吹,我跳舞,粉色衣服扑,小蜜蜂飞告诉我蜂蜜收获,一个小蝴蝶飞告诉我昨晚,舞蹈音乐。
14、花开了,在不知不觉中,走着走着,花就开了。春色撩人,姹紫嫣红,似水柔情蜜意,时光流年,不觉间,一壶春水滋润了枝头上的春天,思念绵绵无绝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15、时间的流逝总是让人疼痛,我站在这条青春的路上,看着自己那些曾经模糊的背影,然后又眺望遥遥无期的未来,迷茫的自己,怎么时间就过得这么快?一年的时间从手心溜去,我在成长,但我成长得到的又是什么?
16、温暖明媚的阳光洒在大地上,给桃花披上了一间红棉袄,桃花似乎是很高兴地在春风中翩翩起舞,她们悄悄地吮吸着太阳带给她们的阳光。花瓣在嫩叶的衬托下像一位位高傲的公主,变得鲜艳。
17、翘首以盼的人儿,纷纷走出家门,来到如约而至的桃花旁,端详着嫩嘟嘟的花朵,嗅一嗅花儿散发出的馨香,那一份份爱怜溢满了笑逐颜开的脸庞。
18、阳光如金色的溪流,在一片桃花中流淌,让那粉红的桃子更加美味动人,也为那美丽的春天增添了更多的温暖。一棵桃树是开放的,每一片花瓣都是那么柔软,好像一碰就会掉下来。
19、好久没有来过的桃树林,还是那种模样。充满了勃勃的生机,这是一个幸福、浪漫的地方。这片天空下,只有小小的我,我是那样快乐。桃花瓣飘落到我的脸上,好舒服的感觉。风儿总是刮个不停,暖暖的。接住一朵桃瓣,放在鼻翼间,一种淡淡的清香涌进来,就是这样的开心。以前总是和朋友一起来,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无论春夏秋冬,总是那样温暖与安适。
20、我突然觉得自己是那美丽的桃花,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蜜蜂来了,告诉我一天工作的结果。小蝌蚪游了过来,告诉我今天收获的收获。他们围绕着桃花尽情歌唱,仿佛在说:美丽的桃花姑娘,你是春天的化身,你的到来给春天带来了无限的春天。
自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诗词欣赏
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
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
犹与湖南风土近,春深无处不耕犁。
注释
① “国朝六家”,指施闰章、宋琬、朱彝尊、王士祯、赵执信和查慎行。施闰章与宋琬又并称为“南施北宋”。
② 清圣祖仁皇帝康熙,名玄烨,8岁继位,14岁亲政,16岁就除掉了结党营私、欺凌幼主的辅政大臣鳌拜。削弱了八旗旗主的权势,20岁迎战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经过8年奋战,一举平定了战乱,1683年8月又收复了台湾,维护了统一,也由此开创了康乾盛世,促进了清朝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
③ 吴梅村,名伟业,字骏公,号梅村,出身于江苏太仓,是明末清初影响很大的文坛泰斗,被称为“江左三大家”(即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之一。
④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后迁居陕西渭南。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其诗政治倾向鲜明,重讽喻,尚坦易,为中唐大家。
⑤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诗风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有“小太白”之称。著述颇丰,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
点评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写沿途所见。犬吠鸡鸣、乳鹅新鸭;良苗出水、细雨如丝。春天湘赣一带乡村景象被诗人描画得惟妙惟肖,读之仿佛身临其境。质朴自然与提炼之工浑然一体,活化出乡间风光的神韵。
赏析
查慎行的这首七言律诗,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寓意率真、自然流畅,无引经据典,读来倍感亲切;采取以景入诗,借景寓情的手法,对眼前所见景物信手拈来,无不称妙;本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中有画,画里藏诗;中二联对仗工整,又自然流畅,毫无雕琢之感,更是令人拍案称奇!
题目“湘东驿遵陆至芦溪”,说的是仲春时分,诗人自“湘东驿”的“黄花渡”下船后经陆路到达芦溪后所看到的景象。“遵陆”,指沿着陆路,走陆路。“驿”,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的人和过往官员中途换马或歇宿的地方;“湘东驿”,即是湘东(今湘东区,距萍乡城约40里)的“黄花渡”。芦溪,清朝时的一个镇子,位于萍乡东部。现为芦溪县;从题目上来看,诗人开门见山地就把此次要写的范围锁定在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上的见闻。诗人为什么要锁定写这一路上的见闻?是什么引发了他如此高的兴致?具体要表达什么?他又要向世人与后人传递着什么信息呢?这不由得使我对他这首诗后面的内容产生了更强烈的兴趣。
首联“黄花古渡接芦溪,行过萍乡路渐低”。萍乡,当时称萍乡县(即现在的江西省萍乡市)。开头两句平白如话,衔接自然,因为从湘东到萍乡不是他要写的重点,所以就一笔带过,手法娴熟,真是叶落无痕,风过无声!此句大意是:“我从黄花渡登岸后直接就踏上了去芦溪的路程,过了萍乡之后,路面渐渐低平”。这里要说明的是,萍乡是在湘东与芦溪之间,地势略高于两地,萍乡的水的流向在我们当地叫“两边倒”,一边水往西经湘东流入湘江,另一边的水往东经芦溪流入赣江。正好是一东一西,故称“两边倒”。同一时代的萍乡知县胥绳武也有竹枝词为证:“东去江西写官板,西下湘东装倒划。中五十里船不到,满路桐油兼苎麻”,“中五十里船不到”,说的就是萍乡到芦溪这一段路没得船坐,只有步行。因此就有初白先生的“行过萍乡路渐低”和胥绳武的“中五十里船不到”就相互印证。
颌联“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这是诗人所见到的最富有生机的景状之一。他边走边听边看:“村子错落有致,时不时听到有鸡鸣狗叫声传入耳中,是那么的熟悉;河岸上绿草绒绒,看到的是出生不久的小鹅和小鸭在河两岸悠闲觅食,又是如此的恬静”。这两句反映的是康熙年间人民历经战乱后②生活逐步稳定,社会经济日渐繁荣的实情。更是一幅典型的江南水乡田园风景画。
“吠犬鸣鸡”侧耳听,“乳鹅新鸭”细一看,通过不同的感官,感受到一派祥和平静、清鲜的生活气息。后一句从新生命的勃勃生机中暗示着一个历经战乱后生产发展、人民生活稳定的社会的来到,
从“乳鹅新鸭”可以看出诗人对江南水乡的欣赏与赞美。作为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又博览群书的查慎行来说,对于国家的现况他是知道的,人民生活刚刚稳定他也是了解的。一个“乳”字和“新”字就足已表达了他对战乱后的社会重建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也才有了诗人面对这江南美好风光,借物寓情,赋诗吟唱的这份闲情逸致。
“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缫,煮茧抽丝,这里的丝缫比作春雨,说春雨下得象蚕丝那样银丝缕缕、绵绵不断。上联写的是动物,犬与鸡,鹅与鸭;此联写的是自然现象和植物。进一步展现江南水乡的特点。“春雨密密细细而下,宛如缕缕银丝在你眼前飘动,给人以清凉和舒适的感受。一场春雨过后,水田里的水也蓄满了,禾苗长势喜人,禾苗的高度几乎与水面平齐,青绿的秧苗齐整整地就好象是谁用剪刀修剪过一样,清亮悦目。”。雨如丝缫,秧如刀剪,这两个比喻煞是贴切。原来是这里的优雅、迷人的景致引发了诗人的浓厚兴致,我不得不赞叹诗人对身边事物观察的细心程度,又心悦诚服的感叹诗人表达事物的精确到位。
“犹与湖南风土似,春深无处不耕犁”,湖南,紧临湘东,在萍乡的西部。萍乡与湖南均属楚地,风俗极为接近。全诗前三联都是写景,唯尾联才得出结论,指出此处的风俗习惯、气候与湖南近似。即使是现在,湖南人都还在称呼江西人为“老表”。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所感:谷雨过后,处处桃红柳绿,犁铧翻土的农耕景象。牛在画中走,人在画里游,把江南水乡的农耕景象勾勒得栩栩如生,诗中没说一个牛字,也没点一个人字,但读来就是牛耕在田、人声鼎沸热闹场景,好一幅如诗如梦的江南春耕图!果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来感同身受,过目难忘。叫人不得不赞叹初白先生的高超手法。
综观全诗,查慎行在这首诗中,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前两句写的是行程路线,诗人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开门见山,点明了行程方向,不做任何粉饰。接着把一幅令人向往的江南春耕图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使人有亲临其境之感,体现了他“诗之厚,在意不在辞;诗之雄,在气不在直;诗之灵,在空不在巧;诗之淡,在脱不在易”(查为仁《莲坡诗话》)的艺术特色。
古代诗人经常游览山水、写景言志,写景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占了较大的比例。一般来说,写景诗往往塑造形象,或者勾勒意境,或者用衬托、对比的手法,或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查慎行在这首诗里用的是白描手法,诗的中间两联对仗工整,语言清新、明快、简洁、质朴。“吠犬鸣鸡村远近,乳鹅新鸭岸东西。丝缫细雨沾衣润,刀剪良苗出水齐”两联堪称妙对。同时还传递着诗人的情感,他希望看到的而恰恰又正好被他看到的画面,为了表达这种激动的情感,诗人就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
清朝初期诗人多学唐,查慎行崛起后,兼学唐宋,成为清初效法宋诗最有成就的作者。对诗坛影响极大。难怪赵翼在《瓯北诗话》里说:“梅村(吴伟业)③后,欲举一家列唐宋诸公之后者,实难其人。惟查初白才气开展,工力纯熟”,“要其功力之深,则香山④、放翁⑤后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