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研究生读后感6篇

发表时间:2024-01-03

研究生读后感。

你知道如何写一篇优秀的作品读后感吗?关于作者写的作品一书,大家阅读完后都学到了不少东西。此时我们可以选择写一篇读后感,推荐一篇介绍“研究生读后感”的文章希望大家会喜欢。

研究生读后感【篇1】

参观西柏坡观后感

2008年4月27日和28日,中科院海洋研究所2007级硕士研究生全部来到中国革命圣地西柏坡,接受了全面的爱国主义教育。

西柏坡: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

一、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西柏坡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解放全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她三面环水,一面依坡,碧波荡漾,松柏苍翠。

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共中央和毛主席进行“三大战役”和召开举世闻名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地方。55年前,民主革命胜利前夕,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坚持“两个务必”的要求。

1949年3月23日,历史将永远记住这一天,毛泽东称之为“进京考试日”。如今,走进西柏坡,如同走进58年前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如同走进一部辉煌、厚重的历史!

走进西柏坡,朴素的土屋、珍贵的实物和动画片生动地展现了“新中国从这里来”的历史图景,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务必”的伟大实践。我认真听了讲解,注重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即“两个务必”。对于广大的党员干部来说,就是要带头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贯彻和实践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扎扎实实地推进各项工作,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我认为,强调“两个务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当党的工作重心从占领城市转移到城市建设时,是检验党员能否保持先进性的关键时期。利益的变化,会使一些不真正先进的党员,不能适应新形势,不能适应价值观和权力观的消极变化。正如毛主席所指出的那样,许多在枪战中幸存下来的同志倒在糖衣壳里。

在和平建设时期,在党的执政时期,共产党员能否在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是一个重大的历史考验。耿涛和马保山两位正反两反面的典型为此作了最好的诠释。两者的区别在于,马保山抵挡不住资本主义毒瘤的诱惑,但耿涛在受挫时,仍然坚守共产主义信念。

这种对比也反映了党员个人能力的重要性,特别是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创新能力的培养。耿涛创新地提出,无产阶级政府应该借钱给资本家恢复生产,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最终取得成功。这在推翻"三座大山"斗争的年代刚向和平建设年代转型的初期是令人无法想象的,需要巨大的胆识与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那么更应具备创新能力,在社会的转型期这种能力对于党建和现代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这里看到,在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上,审慎的领导人敏锐地意识到,健康的党内生活将是永远保持党的战斗力和革命事业繁荣的“孵化器”。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在毛泽东的倡议下,全会作出了“六天”的规定:一是不过日子;二是不送礼;三是少祝酒;四是少鼓掌;五是不指名道姓;六是不能把中国同志同马克思恩格斯并列。

在礼物泛滥、敬酒风行的今天,这些看似简单却深情的历史规劝,再一次彰显了它们的深邃与尊严!

大事天下,必作于细。所有的事,如若只从大处去说,只是大而化之去说,都好说--但说并不能代替做,但管用的、致命的还是细节,是千千万万的一时一事,是"水磨工夫"。千层之台其余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因此,我认为西柏坡精神中的"两个务必",在全党,落实于日常工作之中,在解放思想大胆开拓的同时,时时想想我们的所作所为,包括决策、举措,是否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了,是否艰苦奋斗了,我们是否常怀忧国忧民之心,我们是否脑子里有一根永不松懈的"进取意识"、"忧患意识"、"危机意识"的弦,且在工作中得到落实......如此等等。只有这样,我们大力倡导和弘扬的西柏坡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才能真正得到弘扬,而不是流于形式、空谈。

回程途中,许多学生对这次西柏坡之行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作为跨世纪的新一代,我们将继续相信,党将带领人民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新的胜利。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强大。

研究生读后感【篇2】

吴晓婷“成功之花,人们只惊异它开时的明艳,却不知当初它的幼芽,浸透了奋斗的汗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读了《12岁硕士研究生张炘炀》,我懂得了12岁的张炘炀是从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走到成功的终点。

接着他一步步地前进,最终,到达了终点,他考上了硕士研究生。可是,在外人眼里,张炘炀是个神童;在导师眼里,他是爱吃零食的得意门生;而在爸爸妈妈心中,他就是那个晚上不睡早上赖床的孩子。

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到自己,想到了自己在练舞蹈的时候。那天下午,我来到舞蹈室,把一只脚放在把竿上,拉伸腰部运动。不一会儿,老师走进来,我们赶紧列队。老师说:“今天,我们来学一个动作。”老师说到这里,我想:老师到底要说什么呢?老师接着说:“先趴着,然后脚慢慢地抬到一半,最后脚一蹬,便翻了过去。”刚开始,我觉得这个动作很简单,可是试了一下,我疼得直叫“妈”,脚部位的整条筋都抽了,我痛得哭出来了,就跑出来跟妈妈说:“我不练跳舞了,我要回家。”这时妈妈安慰我说:“你吃这么点苦,就受不了,那以后你想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时,我听妈妈说的话有道理,个人还是摇摇晃晃像醉酒似的。当时我又想再一次放弃,但我想起妈妈说的话和同学也是跟我一样这么辛苦练的,他们怎么可以我就不行呢?想到这,我就把紧牙关,反复的练习,经过几次努力我终于成功了!这时,老师和同学都向我投来胜利的眼光!

从中我懂得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认真努力去克服,就一定

行,

一定行,一定行……

研究生读后感【篇3】

学号:研究生寒期社会实践报告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班级p>

专业p>

姓名p>

审稿人p>

完成日期:2013年2 月20日

**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登记表

读健康书籍《看见》有感

作为当代研究生,为了响应学校研究生部的精神,充分合理安排寒假生活,开展形式多样的寒假实践主题活动,以丰富自己的寒假生活,树立自力更生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社会竞争力。我利用寒假时间认真阅读了去年比较畅销的《看见》,作者是著名记者柴静。之所以选这本书,不仅是因为朋友的推荐,更是因为我很早就开始关注柴静,喜欢她的纯洁,她的力量,以及她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健康向上的精神。

起初拿到这本书时,本能地认为在这本书中应该会有可以选择的标志性事件,或者会有描绘历史的雄心,然而,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柴静只选择了留给她强烈生命印象的人,这些人,让我们本身存在的一些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原来摇晃是危险的,但思考的本质是不安。开始是柴静写自己刚进央视的心路历程,开始很失败也很失落,后来经过一番努力、领悟,才慢慢一点一点地渐入佳境。

柴静身上有股子拧劲,这和她清秀的小小的身量不大相符。她主持的节目我也看得不多,但我知道她与众不同的地方,她采访的多是边缘性、尖锐的、争议很大的人物和事件,语气平静理性但不失锐气,往往能一语中的,很深入深刻,直插人心,有很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她这种人,如果在国外传媒界,应该有更大的作为。

十年的时间,让柴静经历了波峰和波谷,十年的时间,成就了柴静,而她用叙述的十年,让我们明白了柴静的成长与生命的意义,还有一个作为记者的职业操守。十年前她因毫无工作经验而惨败,专做记者十年之间,非典、汶川地震、两会报道、北京奥运……在每个重大事件现场,几乎都能发现柴静的身影,而在这十年之间 ,她也明白了作为记者的意义。

在《看见》中我们并不只是看见,还有感受,感受着《看见》中的成长与变迁,不只是柴静成长着,我们也会跟随着她的脚步成长。有一次柴静去采访揭露山西的污染事件。当地官员讽刺地问她,你是山西人吗?你为什么不为山西做点好事呢?柴静答曰,“这就是。

”很简短,有力,引人深思。2003年非典爆发时,她和同事们不顾生死奋战在第一线,给全国人民带来了真实而新鲜的报导。在这个和平的时代,这也是一种英雄行为。

“《看见》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他们是流淌的,从我心腹深处的石坝上漫溢出来,坚硬的成见和模式被一遍遍冲刷,摇摇欲坠,土崩瓦解。这种摇晃是危险的,但思想的本质就是不安。

”这是她的原话,可是就是她的最本真的一句话,道出她的朴实。她是央视最清贫的记者,可当采访她时,她却说感谢网友好意的同时,她表示溢美之词,不敢领受,“最近有条关于我是"央视最穷主持人"的传闻,很多人来问。好意我知道了,但请各位今后不必再提此事。

我的职业身份是记者,与公众相关的部分只是我的专业报道能力。在此范围内欢迎任何讨论。但我的生活方式是我的隐私。我以自己舒适的方式生活。这事跟能力和道德都没关系,没什么可自惭,也没什么可自得的,更谈不上"甘于清贫"。【928D.com 策划书范文网】

溢美之词,不敢领受。”而且她还表示,这么说对她的同事们不公平。

“真实的人性有无尽的可能。善当然存在,但恶也可能一直存在。歉意不一定能弥补,伤害却有可能被原谅,忏悔也许存在,也许永远没有,都无法强制,强制出来也没有意义。

非常同意,人的一生,本来就是善良与罪恶,人性与兽欲不断交织不断干戈的过程。”这就是人,我们不可能一直善良或者一直恶下去,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伤害别人之后的忏悔与祈祷……

在书中,柴静似乎给我们传达了三种精神:

一、生活中充满悖论。柴静的写作有一种力量,一种温度和黏性的力量,它大多指向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夹杂着探索人性的激情,关心怜悯中蕴含的不安、恐惧和绝望。你可以清楚地看到,她不断地向自己提问,不断地提问,所以字里行间有一种脆弱而迷人的气质。同时,由于这种质疑和追问的执着,这些文字有一种坚韧,结合了作者的执着和激情。

但我猜,受过严格的逻辑训练的人,会对这样的文字产生些许不适,因为其中经常使用的,恰恰是“我的答案就是没有答案”这种的悖论式表达,而其思考的探究,也常止于最易达成共识的界面上,诸如:过程是有价值的;人性是复杂的;认识自我是艰难的;内心要独立等。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不同时代的不同思考者那里,你都能找到相类似的句子,以及更精致的论证过程。

二、柴静说,我的理想是不断完善自我。心理学家荣格曾说过,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实现自我意识的过程。当看见非典时期由于疫情的肆掠,运送病人的医生没有隔离服,只穿着普通的蓝色外科手术服时,我们明白了,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当看见偏远的双城中,出现了集体自杀事件,我们明白了,最大的谜,其实是孩子的内心世界,能不能打开它,可能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当看见十几年遭受丈夫殴打都不曾还手,而在一天的晚上刺了他27刀的安华后,我们明白了厄运中的人多有一种对自己的憎恨,认为是自我的某种残破才招致了某种命运。

直到书的末尾处,出现了这么一句话:曼德拉说,如果因为怕别人看到就不做自己觉得该做的事情,把它隐藏起来,那就等于说谁都不能做这个事情。如果自己把它做出来并让别人看到,那就等于说谁都可以这样做,然后很多人都会这样去做。

三、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望天。梳理了思绪,能震撼人心的,往往存在于细节处。就像我们的教学一样,这不是一个在悖论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

面对既幼稚又成熟的学生,我们需要了解双方;面对既活泼又安静的学生,我们需要了解差异;面对既骄傲又谦虚的学生,我们需要知道如何因材施教。从实践中获取问题,到理论中寻找答案,并有机结合。

书名如其人,书如其人。在前者中,我们可以看到柴静的内心世界;在后者中,我们可以从故事或人生感悟中揭示她对世界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分析。于是,无论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觉悟,在《看见》里,都可以看见。

研究生读后感【篇4】

头戴保安徽标的深蓝色帽子,身着墨蓝色棉质的保安服。蓝色的口罩封锁了他的面庞,但他的目光依旧透着力量。他就是我们小区的守护者,每次见到他,他总是乐呵呵和每一位住户打招呼,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老李”。

在天气尚未回暖的日子,寒风依旧狞笑袭击着我们这个小城。当人们裹在被窝里不愿出来的时候,老李却已经站在小区忙碌了起来。他把小区门口打扫干干净净,检查每一个要出行的人们是否有通行证,体温是否正常,做好出行登记,提醒大家一定要带好口罩。寒风吹过他的脸颊,鬓角的白发尤其醒目。他依旧守护在自己的岗位,丝毫没有进室内暖和一下的念头。他仿若庄稼中的稻草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为了小区内居民的生命健康。他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让我深感敬佩。

又是一个不觉温暖的下午,我和妈妈出门儿去对面超市买些水果。走到了小区门口,妈妈将手伸进了口袋,却没找着通行证。她里外翻着衣服,对老李说:“呀!我忘记拿通行证了,你也知道我刚刚回来,就让我们出去吧!”老李使劲儿摇了摇头,语气十分坚决,“再回去拿一下吧,这样我也好登记,对你们、对大家的健康都有保证。”“大爷,您就放心吧,我们就去对面超市买个东西,很快就回来了。”我也赶紧上前劝说。“拿一下吧!”老李的口罩向上微微动了一下,可以想象,口罩后的他露出了真诚的微笑。妈妈摇了摇头,无奈地说“真是个倔老头,不懂得通融!”拉着我,又返回了家中拿通行证。还有一次一位住户特别蛮横,没有通行证非要出去,甚至对老李破口大骂,指着老李的鼻子说:“你算个什么东西啊,敢管我,就是一个破看门的…”老李依旧不温不火,不卑不亢地耐心解释道:“现在特殊时期,您也理解一下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大家健康好,配合一下我们的工作吧,谢谢了。”他对工作的认真负责,或许会遭遭到居民的不理解。但却保护了大家的生命安全,他强烈的责任心,让我对他产生了敬意。

灾难,是检验人们品行的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他表现的是一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拿到居民通行证,检测体温,做一下登记,还给对方,放行,就是这一连串简单的动作,他将这个动作,做到了不简单。他虽然无法像白衣天使那样,奋战在一线;也不能像企业家一样,为灾区捐款捐物。但他做到了,认真检查出入的小区居民,保护住户居民的.健康。

他虽只是个小人物,但正是无数个像“老李”一样的小人物,为我们筑起了一道生命的保障线。在疫情面前,他也是一位不可抹去的英雄!

研究生读后感【篇5】

今天,我上的这一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我深深体会到了什么是中国力量,什么是中国速度。这次疫情万分凶险。但是,我看到的无论是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是为抗疫默默奉献的平凡人,都没有退缩。这次战疫,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团结的力量。

当我们都宅在家里不出门时,是白衣天使们毅然前行,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冒着极大被感染的风险,去为那些患者进行救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帮你负重前行。也正是这些抗击在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换来了我们的平安和幸福。

这一堂课,不仅让我受益匪浅,还让我感慨万千。我知道了我们青年学子要一心向党和人民奋战新时代;还知道了,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的朴素道理。每一个平民英雄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无私付出都值得我们去学习,要勉励自己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才会散发出不平凡的光芒。

我们青少年是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是我们每个人的终生使命,所以我们要发奋读书。

研究生读后感【篇6】

一场不期而至的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了全国,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很多人生活的脚步,但是中国人绝对不服输,全国上下齐心,共抗疫情。无数个逆行者迎难而上,其中不乏有90后的身影。他们褪去了身上的稚嫩,担起了民族的重任,在民族的危机时刻,挺身而出,他们一点点诠释着平凡和伟大。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打响了这场全面防控疫情的阻击战。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扛起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不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和实干抓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以“草摇叶响知鹿过”“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细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从容面对各种棘手问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消除群众顾虑、坚定群众信心,在“疫”线当先锋、作表率,让党旗在一线全面飘红,让党徽在前沿熠熠生辉。

时代召唤青年,青年创造未来,我更加明确自己肩负的责任,提高了政治觉悟和理论修养。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科学真理,其关于共青团工作的系列论述是青年成长的指路明灯。我们应当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开展各项活动,认真落实各项任务,我们要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应对挑战,务实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让青春热血抛洒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成长为可堪大任的新时代中国青年。

作为青年一代的我们,也要树立时刻向祖国奉献一切的准备,用自身价值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