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2023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3-11-25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

想要查看“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相关资料,可以参考以下资料,了解优秀范文的特点。日常文案的写作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可以尝试从范文中寻求写作帮助。总结优秀范文的优点后,可以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请持续关注我们的网站,将会发布更多相关消息。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1)

《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是一本关于数学家们的传记,讲述了他们的成长经历、思维方式、成功经验以及他们对世界的贡献。这本书带给了我许多感悟,也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数学的魅力与重要性。

首先,这本书让我认识到数学家们的成就并非来自于一时的灵光一现,而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实践和不懈努力。例如,费马定理的证明花费了世界上许多数学家数百年的时间和努力,最终由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在1994年给出了完整的证明,这需要他对多个领域的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这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在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才能获得更深刻的理解和成就。

此外,这本书也揭示了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式。数学家们注重思维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善于从细节中发现规律并推演出更广泛的结论。他们注重证明,不轻易妄下结论。在解决问题时,他们会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尝试各种可能性,直到找到最优解。这些思考方式对于解决生活和职业中遇到的问题也是有很大启示意义的。

最后,这本书也让我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的贡献。数学不仅仅是一门优美的艺术,更是促进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的重要基础。数学为我们提供了构建万物之理的支撑框架,引导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改造世界。从物理学到计算机科学,从金融学到人工智能,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数学的学习,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数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总之,《阅读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数学家们的思维方式和成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们对现代社会的贡献也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重视数学的分析力和实际应用,为我们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前景。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2)

《数学家的故事》讲述了许多位数学家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有两篇给我印象最深,分别是《小欧拉智改羊圈》和《数学神童希帕蒂亚》。

《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当他父亲在增加材料和减少羊圈之间做出间难选择时,小欧拉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长方形羊圈的长度缩短了15米,宽度延长了10米。经过这样的变化,原来的长方形羊圈变成了边长25米的正方形。

正方形的周长是25×4=100米,比原来的矩形(15+40)×2=110米少了10米,材料就足够了。同时正方形的面积是25×25=625平方米,也比原来面积40×15=600平方

米大了一些。欧拉方法一石二鸟,节省材料,扩大面积。

《数学神童希帕蒂亚》讲述了女数学家希帕蒂亚10岁时,父亲带她去测量金字塔高度的故事。在一般人的眼中,测量物体的高度是件很简单、很容易的事情。但由于希帕蒂的父亲是数学家,他让女儿用最简单的方法来测量,这并不容易。

当小希帕蒂和爸爸散步时,他偶然发现塔的影子和爸爸的影子重合。因此,聪明的希帕蒂想到用高度与阴影长度成比例的方法间接测量金字塔的高度。因为:人的身高/人的影子长=金字塔高/金字塔影子长,所以在已知人的身高的条件下,分别测量出金字塔影子的长度和人的影子的长度,就可以很容易的计算出金字塔的实际高度了。

小欧拉和希帕蒂并没有按照普通人固有的想法去思考问题,而是用自己的大脑去寻找另一种方法,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跟欧拉和希帕蒂亚比起来,我感到脸红。每当在学***了困难和问题时,我很少换一种方法去思考,总是直接求教于妈妈和老师。

通过阅读欧拉和希帕蒂亚的故事,我认识到了频繁思考、善于观察和多角度思考的重要性。

同学们!当我们在学***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和希帕蒂亚,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二)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的故事》,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数学家华罗庚。

华罗庚(1910-1985)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小时候,他是个淘气又爱玩的孩子,但他对数学很感兴趣。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为家里穷,交不起学费,就辍学了。回家后,他只能靠卖小东西过活。

不能上学并不能阻止华罗庚对数学的热爱。从那时起他就自学成才了。华罗庚一年中几乎每天都要花十多个小时学习。他勤奋好学,进入了数学王国。1930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担任图书管理员。他一个人为几个人工作,但他继续自学。华罗庚终于成为中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持不懈,那样才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三)

今天,我读了一本数学家的故事里面介绍了一位着名的数学家—祖冲之。

祖冲之是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的父亲和祖父都喜欢数学。他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从小就学习了许多书。他特别喜欢学习数学和天文历法,经常观察太阳和星星。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很喜欢他。派他去做官,但是他对做官不敢兴趣,还是专心的研究数学,这种精神多值得我们学写呀!他还创制出了一部新的历法——大明历。

他为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了一本缀术。在当时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做出了如此巨大的贡献,这说明了祖冲之是多么伟大。

我要学***之这种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学***究精神。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3)

了不起的欧拉

——读《欧拉的故事》有感

四一班甘晓露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买东西、分东西、度量等都能用到它。读了《欧拉的故事》后,我更加觉得数学奇妙无比,发人深省。

文中的《小欧拉智改羊圈》讲述了欧拉爸爸设计了一个长40米,宽15米的长方形羊圈,施工过程中发现围羊圈的材料少了10米。父亲在增加材料和缩小羊圈之间难以取舍时,小欧拉想出了将长方形羊圈变成了一个边长25米的正方形羊圈,解决了父亲的难题。当读到这里时,我非常羡慕欧拉的聪明才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小欧拉没有按常人固有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而是开动脑筋另辟蹊径,用别人意想不到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难题。欧拉的这种方法做到了一举两得,既节省了材料,又扩大了面积。

跟欧拉比起来,我感到很是脸红。每当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我很少积极的去解决问题,常常是直接求教于老师或妈妈,只要完成就行,更别说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另辟蹊径啦。通过读欧拉的这个故事,我深深体会到勤思考、善观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重要性,既要想别人之所想,又要想别人所不能想,想要超过别人,先要超越自己。当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被难题所困扰时,不仿学学欧拉,换一种方法去思考,很可能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艳羡欧拉的智慧,也深深同情他的不幸。

欧拉一生遭遇了许多不幸:欧拉28岁,因赢得一项天文学的巴黎大奖(计算彗星轨道),连续工作了三天三夜,导致右眼失明;不久,左眼也失明了。之后的岁月里,欧拉的8个孩子又先后夭折;晚年的一场大火几乎烧完他一生的手稿和著作。但沉重的打击没有使欧拉倒下。

当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我想:欧拉是多么的坚强!面对厄运始终不低头、不放弃。而我遇到一点点小小的挫折就灰心丧气:当我穿衣服时曾经为一条裤腿没反过来而懊恼时;当我吃饭时曾为饭菜太烫而犯愁时;当我在小区停电后而觉得无法生活时;当我为步行上学而觉得腰酸腿疼时;当我为在家写作业、背课文妈妈不在身边而生气时。现在想想都觉得好笑,我跟欧拉相比,简直是天渊之别!

欧拉是一面镜子,昭示着后人,欧拉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的品质,勤奋的学习态度、顽强的精神毅力,是我们所有人的老师!是我们学习到的榜样!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4)

今年九月的时候,我读了一本书,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许多数学家。

这本书主要讲了阿基米德用数学战胜罗马战舰,牛顿在干农活时沉迷于数学问题,欧拉巧思妙想帮爸爸扩大羊圈,高斯十岁就能运用等差数列求和

此时我想到了有一年暑假我做数学题的时候,有一道找规律的题目不会做。前三个数分别是4、16、64,要我们填第四个数。我想:4加上12等于16,那么16加上12是不是等于64呢?可是结果是不对的。想了一会儿想不出正确的答案就去找爸爸教我,爸爸告诉我这道题的规律是每个数乘以四就等于第二个数。

跟这些数学家相比,我真是太惭愧了。他们个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在科学上具有打破沙锅问到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而我呢?在学数学的时候,一点点小小的问题就把我给吓倒了,没能换几种角度去思考问题,而是直接去向家长求教,我要向他们学习。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5)

今天我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这一篇文章,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长。

华罗庚小时候是个调皮、贪玩的孩子,可对数学却很感兴趣。他在读完中学后,因为家里贫穷,交不起学费,从此华罗庚失学了,他回到家后只能依靠卖点小东西生活。

不能上学并没有阻挡华罗庚爱学习的势头,他从此以后便自己学,一年到头华罗庚几乎每天都要用十几个小时来学习,勤奋好学的他走进了数学王国……

1932年在熊庆来教授的帮助下,华罗庚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当一名管理员,他一人干几个人的事,却还在继续自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罗庚终于成了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读了《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干什么事都要坚韧不拔,那样才可以达到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的梦想!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6)

自从我读完了《数学家的故事》,脑子里就会时不时地跳出几个数学家,比如高斯、牛顿、阿基米德、华罗庚。

我最崇拜的是约翰伯努利,他1667年8月6日出生于巴塞尔。他不仅自己厉害,还成功教出了一大批出色的数学家,其中包括18世纪最著名的瑞士数学家欧拉、瑞士数学家克莱姆、法国数学家洛必达,以及他自己的儿子丹尼尔和侄子尼古拉二世。

我也崇拜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是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力学家、天文学家,与牛顿、高斯并称为世界三大数学家。阿基米德在罗马士兵攻打自己的国家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急着逃跑,因为他还在桌子上聚精会神地解一道数学题。一个罗马士兵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命令他到马塞勒斯去,遭到了阿基米德的严词拒绝,他表示除非解答出问题,并给出证明,否则是不会去的。这句话把罗马士兵激怒了,就这样,阿基米德丧生在罗马士兵的刀剑之下。

我还崇拜牛顿呢!因为他曾经说过一段经典的话:我不知道在别人看来,我是什么样的人,但在我自己看来,我不过就像是一个在海滨玩耍的小孩,为不时发现比寻常更为光滑的一块卵石或比寻常更为美丽的一片贝壳而沾沾自喜,而对于展现在我面前的浩瀚的真理的海洋,却全然没有发现。在遥远的1643年1月4日,在英格兰林肯郡小镇沃尔索浦的一个自耕农家庭里,牛顿出生了。牛顿是个早产儿,出生时只有3磅重,接生婆担心牛顿是否能活下来,没想到这样弱小的一个小家伙会长成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

除了苹果砸在头上发现了地心引力,牛顿还制造了磨坊的模型、小水钟等。他还发现微积分,对光的研究也有贡献,还构筑力学大厦呢!真是牛呀!

读完这本《数学家的故事》,我感觉自己全身充满力量。有一次奥数小考试,我被三道难题给难住了,我怎么想都提不出解题方法。这时脑海中似乎传来一个低沉的声音:潘晨熙,你一定要用尽全部力量,来选取咱们应遵循的道路啊!哦!原来是笛卡尔爷爷呀!好的,我会尽心尽力做完它们的。你一定要冷静!他又说。我一定会的。我说。我继续认真审题,啊,我做完了!我要感谢数学家给我的启示,我长大了一定会成为数学家的。

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篇7)

熊庆来的故事-《数学家的故事》读后感500字:《数学家的故事》这本书我在暑假中已经看了好几遍了,它是我国著名作家孙剑的一本著作,我深深地被书中的一位数学家----熊庆来所吸引。

数学家熊庆来19xx获得法国马赛大学理科硕士学位。1926年,清华学校改办大学,又聘请熊庆来去创办算学系。他在任清华算学系系主任的9年间,又辛勤培养了一大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优秀人才。其间,他利用假期前往巴黎继续深造学习,于1933年获法国国家理科博士学位。1934年,熊庆来返回清华大学,仍任算学系主任。1937年,出任云南大学校长。1949年,熊庆来出席在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次会议期间,不幸患上了脑溢血,右半身瘫痪。

面对突如其来的病魔,熊庆来并没有被打倒,他留在法国继续从事数学研究,并以顽强的毅力学会了用左手写字。1969年2月3日凌晨,走过76年人生历程的熊庆来,用左手写完最后一册交代资料后悄然离世。熊庆来一生惜才爱才,诲人不倦,我国许多著名科学家,如数学家许宝碌,华罗庚,段学复等等均是他的学生。

读了这个故事,使我对熊庆来坚贞不屈的精神非常敬佩。正因为他有这样的精神,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是啊,任何事情要取得成功,都离不开坚持,勤奋。其实我发现勤奋最重要,它是成功的必备条件,只要勤奋,许多不足都可以弥补,许多缺点都可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