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酸与碱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化学常见的酸和碱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酸与碱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
(2)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2)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2)认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教学难点
(1)中和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2)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区别。
实验仪器: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表面皿
实验药品:NaOH溶液、盐酸溶液、氢氧化钡溶液、氢氧化钙溶液、酚酞溶液、稀硫酸溶液、pH试纸、纸巾、标准比色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前面我们学习了常见的三酸三碱,谁能正确书写出它们的化学式。
利用已有的知识和新获取的信息思考回答问题
你认为这些酸碱之间是否能够发生反应。并写出自己的猜测。
让两位同学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猜测结果。引导同学相互讨论交流归纳板书所有猜测。
板书:NaOH+H2SO4 NaOH+HCl
Ca(OH)2+H2SO4 Ca(OH)2+HCl
Ba(OH)2+H2SO4 Ba(OH)2+HCl
学生书写猜测结果,并相互讨论。
提问:通过什么现象可以判断化学反应的确发生了?
学生回忆思考回答。
引导学生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
分析:NaOH+H2SO4 NaOH+HCl 无现象
Ca(OH)2+H2SO4 Ca(OH)2+HCl 前者有浑浊后者无现象
Ba(OH)2+H2SO4 Ba(OH)2+HCl 前者有白沉后者无现象
(以上各组反应都有热量放出)
问题:通过明显的现象我们可以判断反应已经发生,你对那些无明显现象的怎么看?
板书:无现象的可能1.发生反应
2.反应了无明显现象
选派代表黑板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方案和简单实验流程。实验结束后补充自己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交流讨论四组的实验方案以及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并让学生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析引导。(如果学生已经设计出用酚酞进行实验,教师可重复演示。)
演示实验
取小试管,向其中加入2毫升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2滴酚酞(观察颜色变化),向试管中逐滴滴加稀硫酸(观察实验现象)。
分析: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随着稀硫酸的加入红色逐渐消失。至溶液变成无色。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发生了反应不存在了。
板书: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
2NaOH+H2SO4 = Na2SO4+2H2O Ca(OH)2+HCl = CaCl2+2H2O
NaOH+HCl =NaCl+ H2O Ba(OH)2+H2SO4= BaSO4+2H2O
Ca(OH)2+H2SO4 = CaSO4+2H2O Ba(OH)2+2HCl= BaCl2+2H2O
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实验后讨论交流,分析原因。
思考讨论如何用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设计实验方案简单书写自己的实验流程。
根据自己的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记录现象分析结果。讨论实验方案的可行性。
学生根据氢氧化钠和硫酸的方程式书写猜测中的所有方程式。
观察生成物在构成上的共同点:都是盐。
观察反应的共同点:都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揭示中和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其实所有的酸和碱之间都能发生中和反应。像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没有明显现象,所以我们要借助无色酚酞观察反应是否发生,而有些酸和碱反应是有明显现象的,就不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了。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H++ OH-=H2O
在实验完成后能将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工业:如硫酸厂的废水中含的酸溶液比实验室的废液中多得多,需要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后排放
农业:如经常下酸雨形成的酸性土壤可以加入熟石灰中和酸性
生活:如用食醋中和腌制皮蛋产生的碱,从而去除皮蛋的涩味
如用含氢氧化铝的胃药治疗胃酸过多,你会写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练习:Al(OH)3+3HCl==AlCl3+3H2O
如被蚊虫叮咬后因其分泌的蚁酸而感到不适,可涂碱性物质(如稀氨水)来缓解痛痒。
提问:能涂氢氧化钠溶液吗?
观看图片并不断思索,寻找生活中其他的例子
课堂小结:1.中和反应的定义和实质
2.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反应的实验探究方法
3.中和反应的应用
酸与碱教案 篇2
教学过程:
知识目标:
1.通过溶液导电性的实验,了解某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和电离的概念。
2.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概念。
3.学会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科学素养目标: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教学重点:溶液导电的原因和电离的概念。
教学难点:书写电离方程式
教学准备:实验[8-1]───实验[8-4]
投影仪、明胶片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练习法、归纳法。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下列物质哪些属于单质?哪些属于化合物?哪些属于混合物?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盐酸、氢气、锌、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钙、磷
(小结物质分类的初步知识并将上述物质对号入座)
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物质分类的初步知识,本章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化 合物的分类,酸、碱、盐就是几类重要的化合物。
讲授新课: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投影)
讲 解:在学习了有关溶液知识的基础上,我们来研究一下不同物质水溶液 的导电性。
演示:
测定①Nacl固体、KNO3固体、NaOH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的
导电性。
测定②Nacl溶液、KNO3溶液、NaOH溶液、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的导
电生。
观察:
哪些物质不导电?哪些物质能导电?
小结:重点
NaCl固体(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
KNO3固体(不导电) KNO3溶液(导电)
NaOH固体(不导电) NaOH溶液(导电)
蔗糖固体(不导电) 蔗糖溶液(不导电)
酒精(不导电) 酒精溶液(不导电)
蒸馏水(不导电)
设问:
为什么有的物质(如NaCl固体)本身不导电,而它的水溶液能导电呢? 而有的物质(如蔗糖固体)本身不导电,把它配成水溶液还是不导电?
阅读:课本P150页-151页 第二段
在水分子作用下
分析: NaCl 固体 Na++Cl-
(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离子能自由移动)
不导电 导电
小结:要点:
有些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的原因是在水溶液中有自由移支的离子存在。
讲解: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离了的过程叫电离
(引出电离的概念)
分析:电离是在溶于水的条件下发生的,与通电与否无关,电离可用电离方 程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