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语录网

北京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8-01

北京读后感。

书籍隔绝了愚笨和鄙陋,认真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之后,总想吐露出心中的感想。 阅读之后,总结是将我们思考的成果固定下来的方式,怎样才能更加精练生动地写好自己的感受呢?下面小编为您带来了“北京读后感”的相关内容,我相信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您更好地管理时间!

北京读后感 篇1

通过读《我爱北京》,全面了解了北京的历史起源、人文地理、文化底蕴及各种建筑的详细情况。

北京房山区周口店有个“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在1929年古生物学家裴文中首次在龙骨山洞穴发现了古人类头骨和它们的生存方式;北京城的分布,中轴线的建立,故宫、颐和园、天坛、圆明园等横跨五个朝代,密集的宫廷建筑使我忍不住赞叹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北京的古桥承载着北京的历史,著名的卢沟桥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远近闻名、独具特色的胡同,鲁迅、郭沫若、老舍等名人故居吸引着我,下定决心假期一定要亲自去看一看。

同时,北京城还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世人敬仰的国画大师齐白石、现代美术事业奠基人徐悲鸿等人的作品虽然我看不太懂,但是对他们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曲艺杂谈、庙会、北京小吃、京城的“老玩意儿”勾起了我的好奇心,一直不停让爸爸给我讲解。

北京——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城市,随着年代的推进一直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她不仅汇集了中国的过去,也显示着中国的现在并昭示着中国的将来。

我以生长在北京,做为一名热情、真诚、乐学的北京小学生而自豪。

北京读后感 篇2

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下面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北京的春节读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一)

今天,我怀着愉快的心情阅读了《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说作者用充满京味的语言来描述了一幅北京春节热闹的场景,表达出作者对北京过春节习俗的喜爱之情。

北京的春节是热闹、喜庆而隆重的。

这篇课文紧紧围绕着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初一和正月十五的相关场景。感受到春节习俗的丰富多彩和深刻的`内涵。文中以“时间”为线索,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课文的最后一段以“承上启下”的作用写“一眨眼就到了残灯末庙。”同时,这一段与课文首句相呼应。

老舍爷爷在这篇文章中,各用了一句话来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作者以自己老家的风俗来写过年的场景。

我们这一带地方的风俗就跟北京不怎么相同,我们这个的地方过新年不赶庙会,而北京就赶庙会。我们这个地方大部分都还是和北京相同的----贴对联,穿新衣,拜年,吃团圆饭,守岁等。我们这一带小孩也跟北京小孩过年差不多,都会用自己的零花钱去买一些爆竹,买些玩具,还买些零七八碎而的东西。

北京的元宵节就跟春节差不多,都非常的热闹。而我们这一带不如北京热闹。过元宵节我们开始吃元宵,闹元宵。可高兴了

这篇课文给我留下影像最省的除夕前,孩子们要做的三件大事----买爆竹、买零七八碎儿的食品、买各种玩意儿。因为这些事情也是我们过年时喜欢做的。

我从这篇课文中感受到了大家的幸福,团圆的美好愿望。那丰富多彩的名风名俗,写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风俗,文化传统。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二)

老舍先生认为元宵节是新年的高潮,“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这当然不能成为理由。老舍先生最在意元宵节恐怕就是元宵节的灯会了,也有焰火。

我认为还是除夕和正月初一最美!因为还未到元宵节工人就要返岗工作,学生就要返校上课,实在有煞风景。况且中国南北方,东西部传统和文化是有一些差异的,对元宵节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甚至有些地方已趋于淡薄。而除夕就不同了,举国欢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五湖四海,全球华人到处欢歌笑语,辞旧迎新!

在中国的词语里恐怕没有比“除夕”更甜更美的词了!甜在哪美在哪?恐怕就是词条后面的举国同庆,合家团聚,万家灯火了!

而“正月”呢?“正月初一”也是开心和快乐的新的一年又开始了,虽然总不明白为什么这一天总是欢天喜地的,但既然高兴既然满足那就成了,也不去想那么多。

现在又有了“五一”“十一”这些黄金周,加之平时休假时间长了,有更多休闲方式可供选择,“年”的情结便淡了下来,但不管如何“年”已深深扎根中国人心底,是团聚和谐平安亲情的符号!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三)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民族过春节,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著名语言大师老舍,用他的大笔、风格、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让我们无不感受到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也让我们领悟到了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作者先从春节我们要吃的“腊八粥”、“腊八蒜”写起,给文章添加了许多乐趣,把食物描写的非常的到位。还把春节孩子们要干什么事写了出来。放鞭炮是男孩子们最大的乐趣。春节前几天,大人们都很忙,因为店铺很快就关门,所以必须在春节前把食物准备好,每到除夕的那一天,大家们更忙了,晚上的时候,家家户户的门上贴上了对联,家家户户都飘着酒肉菜的诱人香味,鞭炮声不断的响起。家家户户的灯到晚上都是亮的,除了很小的小孩子在睡觉,大家都很愿意等新年的钟声响起,等待凌晨烟花的升起。家家户户的喜庆,给春节添加了积分绚丽的色彩,让春节更有气氛。过年了,孩子们肯定都是拜年去了,大人们给红包,孩子们还玩鞭炮,这样的喜庆一直持续到春节结束。

春节,一个喜庆的节日,给中国添加了许多的色彩,让传统的中国更红,更绚丽!

北京的春节读后感(四)

通过学习“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我又了解到了我国传统节日春节是如此的有意义,不但知道了春节期间分腊八节、除夕、大年初一、还有元宵等的节气、还知道了各种节日在北京民间的过节习俗和意义,同时也感受到老北京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他们有着积极、乐观、和谐、注重亲情、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他们热爱生活、生活多姿多彩,同时在春节的开始和元宵的结束又让我看到老北京人求真务实的生活态度,读了“老北京的春节”这篇文章,我真渴望春节早一点到来,更渴望能够去北京过一个有趣又热闹的春节。

北京读后感 篇3

上次逛图书大厦的时候买了一本《两个人的北京》,一本刘志学老师写的,描写北漂人生活的书。纯属无意间买的,看了两三个月才看完,断断续续的。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对河南小夫妻与父母吵架后来到北京的一系列故事。故事主人公项阳家境优越,大学毕业,有商业头脑和商业意识。女主角菲菲是一个有梦想的女孩。她总是希望在法国见到一位著名的设计师。

两个人来到北京之后一直呆在出租屋里,时间一天天过去,从老家带来的钱也越来越少,项阳发挥了他的商业头脑,开始在网络上通过帮助别人“收菜”这样的方式争取外快,闲暇的时候还帮助别人“解堵”。项阳帮范亮在出租屋里交了房租,认识了四川人范亮和陕西人江羽。在“解堵”的时候认识了易江心和“德子”。

这些人在项阳之后的北京生活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次偶然的机会,项阳在网上看到了一则广告,帮助一家企业想出了一个广告词,他从中得到了10万元人民币和来到北京的第一桶金,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业潜力。在与范亮、江羽交流的过程中,他形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做了一家一次只接待两个人的餐厅。在众多人的努力下,一个名为“两棵树”的餐厅在北京开业。

这家餐馆的特点是一次只接待两个人,可以满足顾客的任何要求。当过西餐主厨的范亮当起了大厨,一个名为“葱花儿”的女生当起了服务员,江羽则是餐厅驻唱,可以让顾客任意点歌。在易江心和德子的帮助下“两棵树”的生意瞬间火爆起来,从而在北京在全国开起来连锁店。

书中有很多插曲,也有很多巧合。德子的前妻是项阳初来北京时租的房子的房东。德子的大三学生是项阳和菲菲的大学同学郑晓凤,郑晓凤是江羽的女朋友。当我看到如此多的巧合和主人功的轻松成功时,我知道它们都是作者安排的。

这样的巧合永远不会发生在你身上。

书中的人物比较鲜明,项阳是一个有主见,有眼光,有魄力,有爱心的人,但是有时候也会冲动的人,有很强的交际能力,最重要的是很讲义气,很重朋友,帮助范亮交房租,多次帮助受伤的江羽,他身上有很多别人值得学***方。

当看完这本书之后,我也萌生了一个开一个“两棵树”这样的想法,但是我连起码的启动资金都没有,想想还是算了。书中的巧合,书中的好人,书中的好事永远不会落在我身上。也许是我缺乏发现的眼睛吧。

没有太多的想法,只是自己不够幸运,看完之后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人物的优点,用在自己身上。生活还是要一步一步,踏踏实实的继续向前迈进,只要自己努力了,成功是必然的。

北京读后感 篇4

《老舍北京的春节》读后感


《老舍北京的春节》是中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一篇小说。这个故事以一个北京家庭的春节为背景,生动地展现了人们过年的习俗和心情。通过对主人公的描写,老舍把春节的温暖和喜庆感传递给读者。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普通的北京家庭,他们正忙碌地准备过年。小孩子们穿戴整齐地准备去拜年,忙着收红包;长辈们忙着准备年菜,贴窗花;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合家欢乐地过年。这个家庭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了年味的氛围,生动地勾勒出了春节的气氛。


通过这个家庭的故事,老舍描绘了春节的各种活动和仪式。他细致地描写了年夜饭的盛宴,每一道菜肴的制作过程以及人们享用美食时的愉悦。在家庭里,每个人都充满了欢乐和满足。从叙述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传承和家庭的温暖,这是中国传统春节的特色之一。


同时,故事也揭示了一些社会问题。作者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人们互动的方式等细节进行了描写,传达了他对人性的观察和思考。在家庭聚会中,老舍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展示出北京人的幽默、豪爽以及对家人的关心。这种情感交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故事中除了家庭聚会,老舍还描写了迎接新年的年俗习惯。从放鞭炮、贴福字到过年期间的走亲访友,作者将春节的细节逐一展现出来。这些传统习俗的衍生,构成了中国春节的丰富内涵。这些细节中带有的浓厚年味勾起了读者的共鸣,让人不禁感叹岁月的流转和传统文化的魅力。


《老舍北京的春节》这篇小说不仅是对春节的描述,更是对一座城市的独特表达。老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北京的春节氛围和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和互动,作者展示了一种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感。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传统的文化和价值观,在春节里找到了情感的寄托和归属感。


在读完《老舍北京的春节》后,我不禁对春节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验。这个故事打动了我,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家庭的温暖。作者通过精彩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这个故事更加丰满、立体,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这篇小说让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对人们的重要性。无论是忙碌的准备,还是温馨的团聚,春节都是人们感受生活的美好的时刻。这个节日不仅代表了新的开始,更是人们情感的寄托和对家庭的重视。


通过阅读《老舍北京的春节》,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个故事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人对传统的珍视和传承,以及家庭在人生中的重要性。这篇小说通过温暖的情感和丰富的细节让我不仅加深了对春节的理解,也让我对家庭和人际关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老舍北京的春节》这篇小说展现了春节的温暖和喜庆感,通过对家庭和人际关系的描写,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和家庭价值观的思考。这个故事温馨而真挚,让人深受感动。读完之后,我更加期待能够亲身感受北京的春节氛围,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北京读后感 篇5

“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人们常说,先有了北平,才有了老舍的小说。老舍笔下的北平是“有院子与树,不拥挤也不僻静的”,而在萧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一文里。从车夫到鸿儒,从小贩到茶客,每一个北京人的真实生活都在这弯弯曲曲的胡同里上演。胡同,就是北京人的精神家园。

我出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爸爸说他小时候住在西直门,妈妈说她小时候住在北长街,可惜我一出生就住在高楼里,然而在我上学前有幸住在了北锣鼓巷的一间小平房中,在那几个月里,我每一天都穿梭在锣鼓巷周围的胡同中玩耍,算是对老北京的小胡同有了亲身的感受。

萧乾在书中这样描述道,胡同里从早到晚是一曲动人的交响乐。大清早就是一阵接一阵的叫卖声。挑子两头是“芹菜辣青椒,韭菜黄瓜”,碧绿的叶子上还滴着水珠。过一会儿,卖“江米小枣年糕”的车子推过来了。然后是叮叮当当的“锔盆锔碗”的。最动人心弦的是街头理发师手里那把铁玩意儿,嗞啦一声就把空气荡出漾漾花纹。北京的叫卖声最富季节性。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甜螺蛳”,夏天是莲蓬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糊糊的,冬天“烤白薯真热火”。每一条胡同都记录着老北京人的真实生活,如此遥远却又如此真实。老北京的胡同不仅仅是北京人出入家门的通道,更是一座座民俗风情的博物馆,烙下了许多社会生活的印记。这北京特有的古老的城市小巷俨然已经成为北京文化的象征。

数以千计的胡同围绕在紫禁皇城周围,见证着几百年来紫禁城的朝代更替和兴衰荣辱,这一砖一瓦都承载着百年以来民俗的气息,这些胡同始终坚持着古老的姿态,静静地守候在北京的一角,看着北京人一代代繁衍,观着北京城一步步的演变,这个数百岁的“老人”就是新、老北京的见证。

我十分喜爱北京的小胡同,更喜爱小胡同中蕴含的风土人情。我为自我生活在北京而自豪。萧乾的《老北京的小胡同》一书深刻地描绘出了积淀在胡同深处的文化,在此也向大家推荐此书。

北京读后感 篇6

内容简介:现在,图书市场上很难有一本书能像《北京的腔调》这样,给大家带来纯粹阅读的享受,字里行间充满智慧、趣味和纯真,既老辣世故、又温情伤感。对,这正是我们对胡赳赳文字魅力的理解。在告别2010年的时候,我们迎来了胡赳赳的新书《北京的腔调》,这位现任新周刊杂志主笔,出过三本诗集的70后诗人终于将自己6年来的文字结集成书,向我们款款走来。

北京的腔调读后感,来自淘宝网的网友:北京是北京,“腔调”是上海话,约等于北京话的“范儿”,胡纠纠供职于广州。帝都、魔都、妖都,天朝三都在超级玛丽主题的蓝色封面上扭打成了一处。 胡纠纠是《新周刊》主笔,这本标榜“新锐”的刊物成立14年,以《1997大盘点》起家,以话题制造者闻世。每期城头变换大字体的封面报道中,胡纠纠总要作一篇点题文章,要么直冲猛打......

北京的腔调读后感,来自卓越网的网友:认识赳赳陈丹青 我喜欢赳赳。他不像个记者、编辑、撰稿人。要不是年龄差异,他活像我的哪位中小学同学,站在弄堂口或者随便什么地点,煽动他的厚嘴唇,随口和我谈起毫不相干的各种话题,彼此不必介意通常需要介意的世故。他好奇,听到任何他以为有趣、有料、有观点的话,立刻跟进;他也容易感动,近年几个饱受嘲......

北京读后感 篇7

通过**北京市正风肃纪教育片选集中《清风北京》的教育警示片,使我感触颇深,尤其是明代清官于谦的事迹。古往今来,有多少廉洁务实的好**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于谦本人用“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表达了自己清白做人,廉洁从政的浩然正气。现今社会中,也不乏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

廉洁,顾名思义,就是清正无私,就是廉洁自律,就是正直坦荡,就是不奢侈浪费、不贪赃枉法、不以权谋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倡导的主流。

廉洁,向来就被人们称为“古之楷模,今之模范”。“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公正,公平才能使人明辨是非,只有廉洁才能使人不为权势左右;在日常工作中,若想处理好各种关系,正确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做到廉洁,只有廉洁,才能得到同事的尊重和支持;只有廉洁,才能得到下级的遵从和拥护,只有廉洁,才能得到领导的信任和重视。

廉洁,利于个人的健康生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万目睽睽难逃脱。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如果伸了手,贪占非分之财,必然会心里不踏实,精神不放松,生活就会失去情趣。因此,从小的角度来说,为了我们个人的健康生存,我们也应该诚实。

廉洁有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习惯。“千里之提,溃于蚁穴。”小事不慎将酿成大祸。

事实上许多领导人走上犯罪道路,正是从“小恩小惠”开始,慢慢放松警惕,一步一步被拖下水,最后成为一曲悲剧。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与交往中应该养成廉洁的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洁身自好,廉洁自律。

一个人只有诚实自律,才能使自己的生活光明而顺利。只有人人廉洁自律,社会才能进步,国家才能富强。人的一生是漫长而短暂的,如何把握人生的道路是非常重要的。让我们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让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小严于律己,做一个洁身自爱的人吧!